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淑媛 《社科纵横》2010,25(8):101-104
新时期甘肃小说创作既取得了重要成就,又存在明显的缺失,本文从创作意识、学识修养和地域因素三个方面观照新时期甘肃小说创作的得失,为甘肃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启发和参考;其作为一个带有曾遍性意义的个案研究,也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借鉴,以促进当代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魏晋六朝时期的拟乐府诗创作,在具体时段内又各自不同。曹魏时期的拟乐府创作,可概括出以下两方面特征:一是拟乐府诗的抒情性因素不断增强,二是出现了乐府徒诗。晋宋时期拟乐府诗的特征:一是西晋多故事乐府。二是除模拟汉乐府外,亦兼酌前代乐府名家的艺术成果。三是虽然模拟之法过当,但又时有开拓性、创新性表现。齐梁陈时期,一是诗坛上新声艳体流行,二是新作的题名取自汉乐府旧题,三是对吴声、西曲民歌的仿制。总之,同题拟乐府诗在魏晋六朝不同时段所呈现的不同特征,既有当时社会风气使然的因素,也有作家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等因素,同时也是诗歌发展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陈会明 《学术交流》2005,(1):142-145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所谓"围绕规范"--续谈方法论意义上的规范宪法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来梵  郑磊 《浙江学刊》2005,3(4):138-144
在解说性的传统方法仍占主导地位的当下我国宪法学界,方法多元化的现象也已次第呈现,"规范宪法学"或可视为其中一端.它不是完全突兀的个人构想,而是秉承了"规范(性)法学"的深厚传统以及有关"规范宪法"学说的理想;它主张适度地返回规范主义,但又不至于完全退到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它以宪法解释学为核心的方法定位,但又涵盖更多的方法论上的视角和手段;它以三种的姿态力图"围绕规范形成思想",但又不断躬身自问"围绕"什么样的"规范"这一超"法教义学"的终极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守森 《求是学刊》2004,31(5):89-91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造纸与笔墨技术使原始状态的口头创作日渐式微,而转向了以书面创作为主体;是印刷技术的发明,使文学文本的广泛流通与传播成为可能.而在当今时代,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日渐繁盛,文学艺术的发展又面临了一个新的关口.只不过在许多人看来,与历史上有过的其它技术机遇不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是文学的幸运,而是文学的灾难:数字技术引发的信息爆炸、图像冲击、网络写作、超文本写作、电脑诗人等等,不仅已破坏了原有的文学疆域,且正在弱化着文学的传统特征与功能,有人甚至惊呼文学末日的来临.  相似文献   

6.
邵之茜 《唐都学刊》2002,18(1):35-38
汉赋无论从其内容还是文体特征来看 ,都表现迥然有异于其他文学的独特风貌。其文化源头决不是单一的 ,是在先秦文学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庄子》艺术精神对汉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铺陈的手法和语言风格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艺术情感是艺术反映论创作主体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如何认识艺术情感的特殊性及其在创作中的作用乃本文论述的中心。 一、艺术情感的特殊性 我们认为艺术情感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艺术情感不是一般的情感,不具有认识功能,它是审美情感。 情感可分为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三种。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存在着不同的质的规定性。人们在道德上的愉快,科学探索上的愉快和审美判断上的愉快是不同的。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要以道德的现实的感情来对待;科学领域内的是非正误不能感情用事而进行判断;而艺术中意…  相似文献   

8.
《水浒》与明代的“《水浒》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活动是一种流动过程,它的各个环节既相互制约又不断发展变化。例如,素材制约着创作,但创作并不为素材所限;作品制约着欣赏,但欣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再创造;初次创作对再创作有影响,早期的欣赏对后来的欣赏有影响,但后者都不等于前者。以上是就文艺活动这种流动过程的纵向状态而言的。从横向看,则不同的作者对同一素材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造加工,不同的欣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理解评价。这些道理说起来十分简单,但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却往往不自觉地将它们遗忘了。常见的失误是:在文艺活动的各个环节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认为素材的性质是什么,创作和再创作所产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女导演是否用自己的作品,为广大的观众奉献了一个为男性同行所难以替代的崭新世界呢?当我们认真考察女导演的创作轨迹和特征后,就难免感到一种缺陷。尽管女导演们的创作日趋活跃,但从女性意识和总体风格的角度观照,她们还缺乏以自身独特的目光、气质和风格来探索人生和社会,并形成内在的、具有凝聚力的“电影女导演群”的群体特征。造成这种矛盾的创作态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恐怕和现阶段的女导演的创作心态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不是在59岁那年戛然而逝,陈逸飞作品的市场表现大概未必会是今天的景象。但作为一位业已成名的艺术家,英年早逝让他的作品数量永远定格,也让属于他的那一块市场获得了超过同代人的增长空间。陈逸飞出生于1946年,受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正统美术教育,早年创作过足以永载史册的红色油画作品;80年代后,他又成为较早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从1926年发表的《伊豆的舞女》直到晚年的创作,除几部描写自家身世的作品外,无不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作品是川端康城成熟时期的小说创作,最能显示其艺术特征。小说中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女性为主要人物,恋情为主要内容,死亡与悲哀为不变的基调。这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创作的一贯主题。川端康成是如何塑造,又是以怎样的创作原则来构筑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这用川端康成自己的话说,是“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  川端康成在五十年的创作历史中,共完成了一百三十多部(篇…  相似文献   

12.
历代关于董仲舒贤良对策的年代问题有很多争论,但研究者对"天人三策"之间的文本关系却疏于考察。"天人三策"并不是三篇具有内在连续性且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文本。第一、三对策应创作于建元四年、五年之间,而第二对策则要晚至建元六年至元光元年初。班固在三篇对策间加入"天子复册之"之文,造成三策具有时间递进关系的假象。  相似文献   

13.
华夏族性别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礼为代表的华夏性别制度是伴随父系制对母系制的取代、父系制发展成父权制而形成的,其最突出特点是阶级和性别的双重等级;第二个特点是家国同构性;而以家庭为本位注重整体,以阴阳平衡论为理论基础,又使之具有了性别不平等的隐蔽性这第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西方文学观念流变为参照系,探讨了“创作”语义的演变、观念的变革和文学“创作”的本质和实现手段的历史形态。文章认为,在中国古代,“创作”一词用于文治武功、政教法制,而文学则从属于先验理念和封建道德的使命,指称文学写作是近代才被认可的;比较而言,西方古代文学现念上的清规戒律不多,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已经以“创造”的理论解释文艺的“摹仿说”,近代崇尚的文学艺术的“创作”,是对古希腊“创作”观念的升华和对希伯来“神创论”的改造。在人类历史上,文学“创作”的具象经历了神话、诗歌中的自然山川和小说中的世俗社会、人物形象等三种意象形态。在文学“创作”中,语言既是工具和手段,又凝聚成“创作”意义、具象赖以存在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班固对于屈原及《离骚》的批评,包含了人格批评、伦理道德批评、审美批评三个方面。"露才扬己"虽是屈原悲剧性的性格缺陷,不符合中庸的标准,但却揭示了屈原人格层面中最本质的一面,已具性格批评的特征;《离骚》的创作动因是忧愁幽思,文本内容又多虚无之语,道德内涵不合经义法度,故不可与《诗》《书》等儒家经典等量齐观。这是一种理性的价值判断;从审美的角度进行观照,《离骚》弘博丽雅,堪为辞赋之宗。屈原从容英华,衣被后世词人。皆有别于经学和一般辞家。对屈原地位及《离骚》艺术特征的高度评价,体现了班固自觉的审美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6.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自然主义的,它不是以实践为基础来探讨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及其认识发展的规律,它没有也根本不可能展示出认识论的全部丰富的内容。因此,从总体上看,它无疑是不科学的。但是,他以心理发生为线索,吸收了科学史、逻辑学、数学、教育学、语言学和控制论等实证科学的研究成果,“但又不是实证主义的”;他以结构主义为基本方法,肯定了实用主义、操作主义和格式塔学派“对主体活动的注意”,“但又不流于唯心主义”。因此,他关于认识成长的理论,就有可能在许多具体方面和环节上,存在着某些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命运”是大不相同的:有的脱颖而出,有的作品平庸,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情思枯竭。何也?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到和发挥出自己的创作优势。作家的创作优势表现为:一,要有好的创作心境,即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要给作家以充分的创作自由;作家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遵循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创作的最佳精神状态。二,要写最熟悉的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做生活的主人,深入生活的内核和本质,才能称得上有最熟悉的生活。要处理好写最熟悉的生活和扩大创作题材的辩证关系;要有长期生活的“基地”。三,要选择最相宜的文学形式,即选择与题材最相宜的和作家最擅,长的文学形式;对文学形式“朝秦暮楚”,挤“热门”,只会泯灭自己的创作优势。四,要有不懈的艺术追求,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既不墨守成规,又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作家应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土壤,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8.
刘书成 《社科纵横》2002,17(5):46-48
小说的创作动机不是单一的 ,而是交叉渗透的 ,有的表现为显性 ,有的表现为隐性。具体到艳情小说则是以“劝惩”为表层框架 ,以“解颐”为内驱动力 ,以“泄愤”为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9.
英国当代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戴维·洛奇的新作<作者,作者>在创作风格上与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有机地糅合了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作者,作者>时空线索清晰,故事情节常连贯,同时融入了自省的元小说特点,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情节的形式更新.该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鲜明而真实,在主题方面强调真实和意义,虽然加入了戏仿和体裁兼容等后现代主义手法,但总体上是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洛奇创作<作者,作者>意在说明小说既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要体现出当代小说创作的新技巧,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并不排斥,可以有机地结合,创造出新的小说道路.  相似文献   

20.
敦煌文学是指敦煌遗书中保存的文学活动、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敦煌文学最典型的特点是:以口耳相传为其主要传播方式,以集体移时创作为其创作的特征,以仪式讲诵为其主要生存形态。敦煌文学可作如下分类:敦煌写卷中的经典文学和文人创作的典雅文学,敦煌民俗仪式文学,敦煌宗教仪式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