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孟德斯鸠对中国封建王朝的更迭有颇多研究,他认为中国所有的朝代在建立之初都是相当好的,统治者注重品德、处世谨慎,就如他所例举到的汉高祖、建文帝和永乐帝,但这些品质只存在于朝代之初,到了朝代之末便荡然无存。正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大权集于君王一身,使得朝代的后继者们日渐腐化、奢侈,并最终导致王朝的没落,而面对这种衰落的局面,君王们往往只会依靠不断加重刑罚来维护统治,结果适得其反。本文通过运用《论法的精神》中关于专制政体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并借鉴盂德斯鸠对中国的具体分析来探究中国封建法制的某些基本问题,力求从本质上把握中国封建法制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3.
马秀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2):119-121
儒家化的法制是中国传统的法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礼法结合为特征,在中国历史上相传了两千多年。我国封建法制的儒家化发展轨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西汉中期“独尊儒术”是礼法融合的初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礼入律”,儒家化进程加快;唐朝时“一准乎礼”,礼法结合达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封建社会虽说是一种农业经济、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却是它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催化剂和动力。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和主干是个体小生产农业,它要求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自耕农便成为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以经济的手段与劳动者结合,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基础之上的是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和货币是中国经济结构涉及的两个特点,而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是封建国家对经济的强大的控制与干预。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特征问题,是中国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对中国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中国封建经济制度与西欧封建经济制度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在具体形式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之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产生的基础和途径不同。西欧封建制度是在充分发达的奴隶制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则是在不发达的奴隶制,即在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奴隶制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的封建与封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核心观念 ,在中国人对自身社会的理解与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中 ,它都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 ,现代中国人封建观念的形成实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追溯了中国封建观念形成过程的几个关键性环节 ,指出中国封建社会论的形成其实是中西封建观念融合的结果 ,亦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结果。这一过程 ,既说明了观念的形成是有现实基础的 ,同时说明观念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会转变成物质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小农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商品经济的超前发展 ,并由此成为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雄厚基础 ;中国封建农民所具有的人身自由、择业自由 ,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相对频繁 ,也使中国封建城市有可能积聚起更多的人口 ;中国封建时代以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为主的经济模式 ,使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并使封建城市经济因社会竞争的广泛存在而比西欧封建城市更显繁荣 ;社会竞争的广泛存在 ,一方面使中国封建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也刺激封建政权建立起日趋完善的调控机制 ,以抑制工商业的过度发展 ,而这正构成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滞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试论中国封建士地制度的特点》一文中,我们探讨了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两个特点,在此,本文将进一步阐明和论证第二个特点。 本文的论点是:在中国土地国有制的母体中产生出土地私有制的直接、关键的因素是商品货币经济。。商品经济并不以产生自然经济形态的土地私有制为其起点和归宿,但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却无形地从客观上为土地私有的产生鸣锣开道,成为一种“催生剂”。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商品经济与土地私有结成同盟,并肩与土地国有制展开斗争。但是商品经济在中国封建历史中从未得到充分、完全的发展,因此它无法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它既未 相似文献
10.
清末法制改革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新的视角重新反思和评价清末法制改革在近现代中国法制变迁过程中的历史地位,这是我国法学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运用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工具着力探讨清末法制改革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内在联系,认为这场法制改革运动具有双重性质,即:它既是资不封建统治集团为了挽救即将崩溃的专制帝国统治而进行的一场法制改良运动,又是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影响下所展开的一次法律改造工程。因之,清末法制改革既开始了法律结构的创新性过程,又表现了法律精神的某种价值转型,从而构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发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法制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号称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是中国封建专制的主要工具,从理论到实践,都以先秦法家肇其端。汉以后,儒法合流,礼法并用,形成两千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外儒内法(仁义、德治其表,刑罚、法治其里),共同为封建统治服务。法家的法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特别是其最高代表国君的意志和要求。所谓“以法治国”,实质是以法治民,对广大人 相似文献
12.
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似乎更多地受偶然性支配,权力、意志好象决定了一切。历史在治乱循环中演绎着,尽管朝代有所更迭,但封建专制体制的旋律却无以更辙,依旧唱着同样“一首歌”。中国封建专制体制何以存在两千多年之久?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决非是子丑寅卯几点说得清,道得明的,扑朔迷离,盘根错节,莫衷一是。我想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但受黑格尔“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观点的启发,我认为封建专制体制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政制史研究来说,封建专制君权的发展是一个几乎关系着全部重大问题的课题。本文愿在祝总斌先生《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一文之后,来继续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制的转型王友才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历史变革时期。伴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传统法制也处于深刻的历史转型过程中,以实现法制的现代化。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法制发展史上一扬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16.
17.
一 就世界文化的渊源而言,主要为四种文化:(1)基督教文化(主要分布在欧美地区),(2)回教文化(主要分布在北非中东地区),(3)印度文化(主要分布在印度地区),(4)中华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及其近邻如日本、朝鲜等地区。)从性质上看,前三种文化都属于宗教文化,学术界称之为“神本文化”,中华文化则属于“人本文化”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依次出现的每一个阶级,都是它那个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如同一切事物一样,这些阶级也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寿命更要长一些。它在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曾经是一个革命的、进步的阶级,但随后由于它的对立面即农民阶级逐步壮大,并同它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监察是治吏的利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激浊扬清行为。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尽管其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御用工具,但其中也蕴涵着许多启人心智的合理性因素。诸如独立监察,强化监察机构的地位和权威;重视选任,保证监察队伍的良好素质;严格管理,防止失监虚监;反监互察,制约监察权力的滥用等等,对于我国当前的监察制度和廉政制度建设仍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籍很早就出现过“官僚”一词,史书上对官僚的泛称有百官、百司、百辟、百僚等。在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官僚是介于君和民之间的中间阶层,是在君主不可能直接管理国家时而产生,作为君主管理社会的中介而存在的。官僚制度从静态上看,就是官僚组织的体系,从动态上说,就是官僚活动的基本内容。 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官僚制度作为一套较完整的规则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赋予官僚权力的规则,二是赋予官僚责任的规则。这两种规则互相结合,就体现了它的两面性: 第一,对于君主的依附性、工具性。 韦伯认为:“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