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婷 《南方论刊》2022,(12):79-81
属地管理作为基层行政体系和基层政府行政的指导性原则,强调以地域作为划分标准来界定政府间责任,赋予属地政府一定的自主空间,由此来实现守土有责的预期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责任属地与权力属地、资源属地的脱节,责任兜底与自主性缺失的冲突,问责过严与考核机制刚性的矛盾使基层属地管理陷入多重困境。为使属地管理回归到守土有责的设计初衷,应建立健全权责清单,落实责任属地、权力属地、资源属地;建立治理资源下沉机制,发挥属地政府的自主性;严格监督问责,健全弹性灵活的考核机制,从而提高基层治理质效。  相似文献   

2.
工作效能层层衰减是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压力传导不到位、能力建设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防范党建工作效能层层衰减,必须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政策领悟力;调动各级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形成党建工作效能责任倒逼机制;提高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执行能力;利用"互联网+",创新党建活动方式;发挥社会监督的促进作用;强化制度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社会的类型学概念,社区治理既是“创新社会管理”宏观政策的基层具体实践,也是“微型社会学”的前沿论题.本文将理论建构的层次定位在中观层面,初次展示了围绕“社区治理绩效”的中层理论生成路径;同时利用“关系社会学”中“关系的”本体论,在中层理论的可控范围内尝试构建一个“风险权责共担三角机制”,旨在预见和规避制度转轨中的新风险、使现代化基层治理制度创建的过程更具“风险预测性”和“风险代偿性”.  相似文献   

4.
社区文化治理体系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涵养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基于文化转型理论视角,以N市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为例,考察文化强国战略下农村社区文化治理体系重建的实践逻辑."送文化"与"种文化"导致的基层社区文化供需结构失衡是文化治理转型的内生动因,L社区通过积极开展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新型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大力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创新文化营造的社会协同机制,通过有序引导多维主体共治实现社区文化营造的共建共享机制.因此,从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的主体、规则、效能三重逻辑,以及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实践经验来看,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必须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送种并举",又必须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强化政府统筹和行政规划.另外,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亟待整合多元化社会资源,强化基层社区文化治理合力效应,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社区减负增效政策是我国基层社会构建“多元共治”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实际效果偏离了预期目标,不仅不利于解决社区行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也难以真正做到“还权、赋能、归位”于社区。研究发现,社区减负增效政策执行遭遇阻滞的主要原因在于社区可支配资源匮乏、各执行主体间权力不对等、执行者交叉利益考量失衡、政府层级领导力的程度不均等。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政策的良性落地,亟须全方位整合社区可支配资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优化社区赋权增能,完善执行者利益表达机制,廓清街道和社区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6.
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是目前中国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面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中央政府在不同阶段实施了相应的政策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对平台风险管控政策的阶段性梳理,我们发现在平台风险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各部门意见不统一、政策执行中出现实际操作难题、政策制定缺乏连续性及法律和社会安全风险形成等风险管理偏差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债务监管协调,建立有效的晋升激励机制,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和强化债务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试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试点的着力点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 ,即把农村信用社交给省一级政府管理 ;二是产权制度改革 ,即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关系 ,区分各类情况 ,确定不同产权形式。从实践情况看 ,新一轮改革试点中还遗留有不少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 ,要明确监管部门职责 ;对农村信用社的多元目标进行分解与协调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建立风险分担和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转型中国政治基本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管理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细胞单元,社区社会管理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实践,而社会管理的重点将更集中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矛盾焦点处,如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村庄转型,也即转制社区转型。转制社区的治理困境在于:在转制社区的社会肌理中,村庄与社区的过渡性,使其未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来消解利益壁垒;而在基层政府层面,政府对转制社区社会管理走错了方向。必须通过再造社区威权、转变社区风貌和重建社区服务这三条路径来进行"社区重建",以消弭转制社区社会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政府执行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做事的能力,其要素主要有三个:组织要素、过程要素和结果要素.执行力体现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当中,在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研究中,组织建构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政府执行力是在执行过程中被考察的.判断政府执行力高低的有效工具即是缋效评估,缋效评估是提高政府执行力改革政府组织结构的依据,是提高政府执行过程效能的向导.  相似文献   

10.
论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政府的地位及其目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现阶段城市社区形成过程中 ,群众自治组织难以自发形成社区建设所具有的形成新的城市治理体系 ,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最终目标 ;政府所具有的权威和资源 ,决定了政府是社区建设的主导者 ,相应的 ,推动城市基层社会群众自我管理模式形成并构成政府社会管理新方式则是政府主导社区建设所要达成的两个基本目标 ,是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总目标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市场机制对农村环境管理具有灵活性、低成本性,但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市场失灵容易发生.运用政府管制手段可以加强环境管理的公平性,但是由于环境治理的政府主导型特征,政府失灵容易发生.社区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可以运用其独特的社会资本参与环境管理,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灵活性、低成本性、信息优势和高效性,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一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保证公共品供应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在这一视角下重塑我国政府行为,建立政府行为重塑的保障机制,是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政府效能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政府适度干预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明欣 《齐鲁学刊》2012,(5):112-115
自由竞争经济下,资本家的过分自利行为造成了市场失灵,因此政府以一种"调控人"的身份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而长期的政府干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府失灵"。传统政府干预理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经济法未完全生效的原因,并依此提出双向干预说,期望利用经济法克服政府失灵。但实际上政府失灵是经济法的一部分,对政府失灵的克服只能是完善经济法自身,具体措施可以引入适度干预学说:第一,引入契约机制的互动干预体系;第二,建立责任与干预相统一的问责制度;第三,将克服"政府失灵"列入除经济法以外的合适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构建的中央、地方、学位授予单位相结合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三级管理体制,其中省级政府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一现象为切入点。以湖北省为个案,通过对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现状调查分析,结合国内外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已有的工作经验,提出建立与健全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三网融合”的推进与行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密切相关。促进“三网融合”,建立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有赖于大部制改革提供制度补给。然而,现有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受制于政府职能转变未能到位、协调机制尚未健全等因素,三网融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艰难,阻碍了“三网融合”发展。为此,加快“三网融合”管理创新急需且必要,其措施大体可以从深入推进大部制改革、分步推进监管机构改革、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理顺广电,电信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安全供给的基本需求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从本质属性上讲是一种公共品,属于非物质性公共品。安全需求是农民的深层次需求,但这一需求在一些农村地区难以完全得到满足。现阶段农村社会,盗窃抢劫现象、村民矛盾等,构成了威胁农村安全的主要因素。安全这一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一是村庄自身供给安全的能力大大降低,二是基层政府在安全供给上存在问题。为此。应加强乡村组织建设,使之能够有效提供安全和秩序供给;建立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基础的乡村执法和司法制度,维护农村社会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频发的公共危机给政府形象建设带来严峻挑战,而有效的危机管理又为良好的政府形象建设提供了机遇。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存在公关理念不足、保障机制缺乏、沟通渠道不畅、控制机制及评估体系不健全等困境,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建设。针对这些不足,政府在危机管理中需强化治理理念、加强法律和资源保障、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构建评估与责任体系,从而通过政府形象规划、保障、传播、控制及反馈五方面的建设,完善公共危机背景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8.
在"营销功能扩大化"和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的影响下,运用"营销"的理念和方法改进公共服务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面向。台湾学术界弥补了西方研究者没有把"政府再造"的重点放在政策管理层面上的研究缺陷,确立了"公共政策营销"研究在公共政策学科中的地位。台湾的一些地方政府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政策营销的有益尝试。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对于大陆地区的政策管理和政策创新来说,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政府投资一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动力。"十五"以来,政府投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逐年提高,但其效率并未相应得到改善。我们对中国广东等10个样本省份的政府投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政府投资效率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但是,政府投资的效率平均损失达30%。因此,适度的投资规模、合理的结构布局及完善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是提高政府投资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化治理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式多样的组织及其多元的利益诉求,客观上冲破了政治参与的传统框架,从而建立起一个合作共治的治理结构,这个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络状的。网络化治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凸显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机制的网络化以及治理责任的分散化等明显特征。在网络化治理模式中,作为核心主体的政府、参与主体的企业和作为第三种力量的非政府组织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以多元合作治理的形式实现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