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休 《当代老年》2007,(2):43-43,58
古时候.有个国王.年纪已经老了,他想找一个有才干的人继承他的王位.可是他只有一个女儿。这位公主又美丽又聪明,她几乎通晓世界上任何事情。  相似文献   

2.
爱比死更疼     
1彭加城是三十岁之年认识白小洛的。在这之前.他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做过各种各样的买卖.其中包括诈骗。与人合谋.一百多万,但主谋不是他。他曾做过有钱人.在花天酒地中沉醉过.身边的女人来了又去,反正一个比一个美丽.但是他始终单身。  相似文献   

3.
一个晴朗的二月的早晨,我桌上的电话铃响了。“你是马乔里·霍姆斯吗?”话筒里传来一个男人低沉而圆润的嗓音.“你救了我的命,我爱你!”这一定是个古怪的家伙,我想。但我并没挂上电话。作为一个诈家,我素有倾听的习惯。他说他叫乔治·施米勒,是匹兹堡的医生.8个月前他妻子去世了.除夕之夜,他在悲痛欲绝时偶然发现我写的《我想有个伴》一书。“我连夜看完了它”,他说,“你的书让我认识到生命是何等的宝贵!”他是在马里兰州银泉市他儿子家中给我打电话.“我得知你注在华盛顿,又弄清了你婚后的姓名,便开始给你挂电话”,一个…  相似文献   

4.
正视卑微     
卢素玉 《老年人》2007,(12):49-49
20世纪30年代.一个10岁的小男孩.怯生生地来到意大利北部小城莫迪纳一家为贵族子弟开办的音乐学校学音乐。小男孩有着独特明亮的嗓音.他期盼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歌唱家.然而.遗憾的是,他出生卑微,一家人靠父亲卖面包为生.不可能让他入读这所学校。但他又十分幸运,这所学校的校长慧眼识珠.看中了男孩的音乐潜质,破格让他在自己的学校学习。作为回报.男孩必须每天清早到校为学生们烧好开水.下午打扫完全校的卫生后才能离开。  相似文献   

5.
万花筒     
《老年人》1996,(5)
万花筒尼泊尔的返老不童日尼泊尔人认为,一个人活到77岁便是新生的开始,即返老还童.凡年满77岁7个月又7天时,就要为他举行返老还童庆祝仪式。儿孙既要把他当作老人尊敬侍候,又要把他当作婴儿一样备加爱护。香水轮胎英国的企业界发现,有香味约东西更能卖钱,有...  相似文献   

6.
许佳 《金色年华》2013,(8):60-63
去了一趟好莱坞,在《钢铁侠3》中亮了相.王学圻又回到了国内的日常生活。他把好莱坞拍戏的经历称作“串戏”.尽管有趣动人.终究还是隔着一层。年过花甲的他相信自己的演艺事业还是在国内,追求也始终没有变:要演一个中国人.给中国人看。  相似文献   

7.
兰臣 《现代妇女》2009,(12):26-26
金昌市家长:我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性格也非常开朗。可是自从开始上小学四年级以后.老师经常向我反映孩子在学校常常搞恶作剧。偷藏其他同学的作业本、书包,轮到打扫卫生时又把笤帚簸箕藏起来。老师批评了好几次,可我儿子总是老实几天就又故态复萌了。现在儿子不仅在学校如此.在家里也开始藏我和他爸爸的车钥匙之类的东西,责骂他也不管用。  相似文献   

8.
吃掉大苹果     
有一个小男孩很爱吃苹果,他的父母便常常买来又大又鲜的苹果哄他开心。 每逢吃苹果时,小男孩的父母总会问儿子:“宝贝,最大的苹果应该给谁呢?”他们希望以“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小男孩挑出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给奶奶.奶奶的脸乐开了花,说:“宝贝,你吃这个吧,瞧,你爸爸买了好多呢。”小男孩又捧着大苹果给父母,父母同样笑着婉拒了。最后,苹果又回到小男孩手里。看着小男孩开心地大嚼苹果的样子,大人们心里都美滋滋的。此后,每每分苹果,最大的苹果都会仿如例行公事般的在大人们中间转了一圈后.又理所当然地回到小男孩手里。  相似文献   

9.
卓然 《老人天地》2010,(3):52-52
方明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播音员,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通过他的声音,听到了铁人王进喜”把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的豪语壮语.找到了新时代的雷锋——张子祥、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孔繁森等劳模英雄,他以极富魅力的声音在听众的脑海里留下一个又一个时代形象。  相似文献   

10.
《金色年华》2013,(6):48-51
他曾是一个天性乐观的少年,在富有传奇色彩的白洋淀一望无垠的冰面上呼啸滑过。他曾是一个怀有梦想却懵懂的农村青年,伫立在车水马龙的北京街头,内心被都市人冷漠的眼神刺伤。他曾是一个负重开拓而又脆弱的中年人.徘徊在县城宾馆的楼顶,事业的挫折让他黯然神伤。今天,他是真实,坚韧,务实,稳健把握自己和企业命运的京汉集团掌门人;他西装革履,睿暂内敛,清澈中透着温情的笑眼,平实而自然。这是地产行业冲出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11.
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灵气。虽然一个劲满不在乎地对记者说大实话.但是他却并不单纯。有点玩世不恭的气质,可是又能让人看出.那只是他的表面现象。举止还是个大男孩,心思又显得成熟和复杂。  相似文献   

12.
姚明 《老人天地》2010,(5):32-32
李后真的走了。他患癌症缠绵病榻好几年了.他的离开是意料之中的事。我曾去他住所看过他几次.常不断向他的邻居王若琳打探他的病情。他住进北京医院后.我又去看望他,听说我走后,他就昏迷了.我不敢再去。  相似文献   

13.
刘美娟 《老年世界》2006,(20):24-24
老伴今年68岁.有高血压的他近期又患上了心脏病。住院半个月后,老伴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沉默寡言,打不起精神。儿女们天天想方设法逗他开心,可老伴始终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14.
朋友情绿从芝加哥打来电话这几天她参加当地一个夏季家用品展销会,刚刚忙完回家.虽说生意做得不太好,但是展销期间结识的各色人等。却使她大开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甚至对她的生活态度亦多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谓受益匪浅,她边说边笑,将她所见所闻的感受—一道来.使千里之外的我深受触动,仿佛也认识了这些人.特别是她的邻居马文先生马文先生的摊位离博绿只有几步之遥。他是个德国奇的美国老头,70多岁的光景,一米九左右的个头,又高又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活像深山老林里跑出来道弯儿的一只熊他已在这行干了46年,这次经营的…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看相     
北京城东直门外住着个叫张振龙的人。民国元年(1912年),张振龙五十多岁。那当儿,清帝退位,民国初立.政局动荡.不少人为自己前途担忧.因此,相面打卦的生意很兴隆。张振龙早年下关东,在长白山里挖人参。偶遇一老道,老道见他机灵.就留他关照道观里的香火。老道会针灸.也会相面术.便传授给了他,张振龙对针灸学着没甚兴趣.相面术却全盘继承,不仅如此,他又找了《神相铁关刀》、《相学肇新》、《相学大全》之类的讲相面的书,仔细地进行了研究分析.又凭着他那张嘴.从荚外吃到了关里,后在北京天桥摆摊儿。那时大清还没亡,一天.一位身着破衣破帽的人来到了他的相摊前,那人往他面前一站,请他看相。  相似文献   

16.
最后的善良     
王虹莲 《金色年华》2011,(11):35-35
他是一个劫匪,坐过牢,之后又杀了人,穷途末路之际他又去抢银行。 是一个很小的储蓄所。抢劫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不顺利,两个女子拼命反抗,他把其中一个杀了,另一个被劫持上了车。因为有人报了警,警车越来越近了,他劫持着这个女子狂逃,把车都开飞了,撞了很多人,轧了很多小摊。  相似文献   

17.
1964年,罗本岛监狱又来了一位新犯人。像其他犯人一样他一进门就被扒去了衣服,换上了囚服,上面写着“第466号”。他是一个政治犯,所以被推进了一个不足4.5平方米的单人牢房。从此,他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阴暗的牢房,头顶上吊着一盏昏黄的灯,每天被囚禁23个小时,仅仅在上午和下午各有半个小时的放风时间。  相似文献   

18.
芮成钢给人的印象,与电视上的画面和声音一样:一身得体的西服、饰以醒目的领带,加上因为年轻而俊朗的外形,使他显得格外有朝气和活力;他的语气.却又明显透出一种平和、历炼,给人以成熟稳重的感觉。另外.他那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满满的,还开着口子,又表明了他的专业人士身份和特点。对他的采访刚刚结束,他就要以主持人身份去采访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了。  相似文献   

19.
心语茶座     
《独生子女健康》2010,(9):39-39
“花心男人”偷了我的心 家庭生活越过越平淡,我总是幻想可以拥有一份浪漫的邂逅.但已婚的身份又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于是我把幻想寄托在网络上,他的网名叫“花心男人”,正是由于他的“花心”让我激起无数的想象,于是网络成为我的另一个“家”,而他给了我爱的慰藉。  相似文献   

20.
张峰 《老年人》2010,(1):38-38
旧时一个人开了一家布店,一连数年,他都用一个短了尺寸的木尺来卖布。有一天,他良心发现.想把尺换掉,做个诚实的商人。但他转念一想,对门的布店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不如先去看看他的木尺再作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