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中原 《学术交流》2007,(9):148-150
纵观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编撰,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史观,主要有20—40年代的进化论文学史观,50—60年代的阶级论文学史观,80—90年代末的多元化文学史观,包括美学文学史观、心理文学史观、人性文学史观、进化论文学史观、体式文学史观,等等。  相似文献   

2.
"五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绕不开和说不尽的一个传统和话题。文章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反思入手,通过对五四文学与30年代文学的阐释和评价,探究其背后所隐含的不同言说目的、方式和观照视角,由此来透视言说者和评价者基于不同历史阶段所持的不同的文学思路。五四文学秉持的是一种人文学科的思路,而30年代文学信守的则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思路,而对于两个时代的不同阐释和评价以及其间的种种复杂纠葛,在此都可找到准确、合理的解释。另外,通过30年代与"五四"所持文学思路的差异,还可以反观五四文学传统以及把握30年代文学的转型,总结五四文学传统和30年代文学传统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高杨 《阅江学刊》2012,(6):123-127
文学研究应该本着对时代进行精神超越的原则厘清其固有的研究范式,这样既可以保证文学研究自身的独特性,又可以为文学研究的拓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研究思路。文学研究应该把文学看作一种特殊精神现象,从中分析总结人类情感中的各种类型以及情感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人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京味文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时期以来的京味文学研究状况进行梳理,认为传统的京味文学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京味文学的审美形态及其内涵与构成要素已经基本清晰;目前和未来的京味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应该扩大视野,发展一种更为广泛的北京书写与城市研究的路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学研究是由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文学和共产主义时代的世界文学两部分构成。共产主义世界文学作为一种理念存在对当前的文学研究具有引导性意义,它不仅将反抗当前的世界文学体系作为理论建构的首要目标,还在方法论上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作家而言,反抗西方帝国的中心文学需要一种真实的形式创新;对批评家而言,反抗帝国文学需要借助文学事件和文学真理等新的概念范畴重写世界文学史,为重建世界文学秩序提供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晚明公安派的领袖袁宏道是中国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在复古盛行的晚明时代,他毅然决然地提出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求真、求趣、入淡的文学主张,大胆地要求文学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一己之真我。这些要求和做法实际上已经突破了长期以来统治诗文创作的文统、道统观,使中国传统的诗文第一次孕育出近代的意味,从而具有文学史上的开拓意义。本文是通过《袁中郎全集》来梳理袁宏道的文学史观,以期更清晰地澄清袁宏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在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影响下,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文学地理"逐渐得到当代文学研究学人的关注和认可。由此,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成为了新的学术研究和关注的领域。也正是这样的理念和方法使龙江本土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有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借鉴。作为龙江本土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荒文学艺术"是龙江区域文化第一个独特存在。它不同于以往的泛东北区域背景下的文化和文学存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黑龙江区域文学艺术。作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北大荒文学艺术诞生于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从其初始扬名就有着与其他地域文学或区域文学不同的显明特征,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文学转型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转型,它所依靠的主要推动力是政治.政治既是改变现实的一种力量,也是引发作家诗意的一种想象.这表明在文学史上存在着文学与政治相关联的一体时期,它出现在政治转型与文学转型的同步期,建构了雏形状态的中国现代的文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9.
文学政治学作为研究"文学政治"的学科,主要包括四组相对应的概念,分别是:文学政治与政治文学、作家政治与政治作家、文本政治与政治文本、接受政治与政治接受,由此构成了文学政治学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亚洲汉文学主要是指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以及古代渤海国、琉球国等地区的汉文学。20世纪亚洲汉文学研究试图打破民族、学科壁垒,进而对亚洲汉文学进行通盘考察和科学、系统的描述。亚洲汉文学研究的出现,是20世纪亚洲汉学研究的重要动向,也是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日益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温潘亚 《学术交流》2001,(6):128-130
文学史的写作不可能没有理论批评成分,即文学史观的介入,它具体包括两个层面文学观和历史观.作为一种具有历时性和开放性的观念系统,科学的文学史观是建立在对文学本质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之上的.那种把文学史的多系统纵向发展与多层面联结组合起来的努力,目的就是为了建构一种科学的全方位的文学史观,用以寻找文学这棵大树生长的年轮,流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文学研究的视点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正涌动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电脑网络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当代大众文化正以强大的声势渗入到文学中,因而,对于当前文学中显示出的问题作出前瞻性的思考,就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理论上的必要性.这种前瞻在大的类别上包括作者写作方式与状态、文学传播途径与类型、文学的接受与影响、文学史关系、文论研究的整合五个方面;也可以将这五个方面论及的问题分为十个具有挑战性的论题,也许能够成为未来几年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桂妹 《学术交流》2004,(3):150-156
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作为中国历史现代转型期的主导价值倾向,也对20世纪文学现代性的实现构成深远影响。革命,作为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表征,为文学现代性生长提供了动力的同时,也因其线性思维方式把传统置于现代性的对立面,视"欧化"为惟一路径,从而造成文学现代性的缺失、启蒙。作为20世纪现代性的核心话语,赋予文学现代性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因其对艺术与历史所做同构性理解而斫伤了审美,并因其对文学的工具化要求而使文学的独立价值难以呈现。  相似文献   

14.
The rise of historicism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changed the ancient poetics and rhetoric standards held by Aristotle for a long time,trying to integrate literary studies into a larger historical context,bu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everal literary criticism methods,including formalism,new criticism,structuralism and poststructuralism,came up to emphasize once again the importance of form and rhetoric. After the 1980s and 1990s,a new inclination to seek and promo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he real world has encouraged the literary research that interprets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ks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political issues. The influence of formalism and its opponents,as well as the emphasis on literary aesthetics in the process,led to the relaxation of the standard for the search of literary significance. Therefore,we must give brand-new attention to what the literary works themselves are intended to tell the reader  相似文献   

15.
林霖 《唐都学刊》2002,18(3):68-70
文学在沉寂与无奈中迈进了 2 1世纪。回眸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创作高峰 ,反思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的喧嚣与冷落 ,作家只有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文化氛围中 ,重新找回文学应有价值 ,获得审美的新生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不同文学史教科书中的《左传》书写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对《左传》性质、作者及其成书的书写上,它们观点各异甚至相互抵牾.一方面,它们对《左传》性质的书写,勾勒出民国时期文学观念的演进轨迹;另一方面,它们对《左传》作者及其成书的书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初创与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对《左传》研究的激活与促进,也生动还原了民国时期文学研究的"学术景观";此外,教科书作为传播、普及知识的重要工具,它们对《左传》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的正面书写,是20世纪《左传》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使《左传》位列中国文学经典的认识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贾浅浅 《唐都学刊》2005,21(2):131-135
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重新审视,她作品中所反映的现代性与超前性,通过其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人民的切身痛苦结合起来的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使其作品独具魅力,这使她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对现代小说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Literature is the art of language, so in the light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Chinese literary forms it is appropriate to present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the art of languag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arts with the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s rejec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promotion of the vernacular. This language revolu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ry language during each subsequent historical period have exerted a profound inf1uence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cluding literary forms, and hence have become an inner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nd of the shaping of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s well as the rules governing this process will not only disclose the universal linguistic context of literary creation creat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guage but will also enable us to find the historical sources of the phenomena of literary genres and forms, writers’ choice of literary styles,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works, etc., and will offer a correct expla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May Fourth vernacular movement and the subsequent series of new literary forms and styles. This is instrumental to achieving a better summation of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nd to finding historical clu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present-day literary forms.  相似文献   

19.
关注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对文学展开有效研究的关键所在。文学批评理应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作出深入分析和准确评判,而分析和评判本身亦昭示着艺术创造过程的新进展。所以,当代批评家至少应该具备三种基本素质:充分关注文学作品中审美价值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之间的关系,充分重视语言文字自身的审美特征。其具体的批评实践既应该涉及作品的某些为人公认的审美特点,使批评具备价值判断的力量,又应该从个体性的审美体悟出发,使批评体现出艺术创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钟海波 《唐都学刊》2010,26(1):106-110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学东渐出现高潮,其间中国文学受到全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观、文体形式、思想意蕴、美学形态等方面。西学东渐为中国文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促使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由本土走向世界。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由此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