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人才竞争的加剧,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决定的,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以及分工协作的深化,必然要求作为高级生产要素的人才走向自由流动,形成能够跨越国界的世界人才市场。同时,经济全球化与人才国际化又相互促进,全球化导致人才国际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在未来的进一步深化,国际人才在世界竞争格局当中还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综合来说,当前国际人才竞争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人才流动     
在达特茅斯大学演讲时,一个女生问我:怎么看待人才流失问题。我说:人才不会“流失”人才只会“流动”。你本人就在美国读书,你是流动了,还是流失了?她吐吐舌头笑了。从邓小平开放留学至今,留学生回国随着中国发展而越来越多。历史大势已经是这样。没有当年的勇敢开放,哪能有今天的繁荣? ——徐小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10,(33):11-11
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首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加快人才优先发展努力建设人才强国》的主旨报告。尹蔚民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认识和把握人才发展过程中具有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内在联系,注重把握其客观性、全面性,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并提出了人才的“成长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流动规律、价值规律”等五大规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才主体意识的增强,人才流动也日渐频繁。统计表明,1993~2005年,通过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实现流动的人才近2700万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人才530多万人,为农村和乡镇企业引进人才近640万人,为三资企业输送人才近375万人。  相似文献   

5.
今天,当我们在为人才流动取得丰硕成果而备感欣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无序的、无约束的人才盲目流动,会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我国的人才开发与培养、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人才流失与人才安全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虽然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但离“人力资本强国”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6.
刘姿含 《城市》2010,(5):39-41
高等教育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的集中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人才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使人才的配置、流动和开发达到最优效果。劳动力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的质量、技术和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黄伟龙 《职业》2009,(6):24-26
人才是一个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血液,要想保持其新鲜和流动顺畅,就得时常更新换代。但是面对众多的求职者,到底哪一个才是最适合本企业要求的呢?若不慎引入庸才,无疑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想要提高甄选人才的水准,不要错过下面一套妙术。  相似文献   

8.
杨阳 《职业》2011,(19):70-71
企业人员流动是人才市场化的重要标志,保持适度的员工流动能够不断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但是,如果员工流动率过高,必然会使企业因缺乏人才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人才的非正常流动会造成相应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很多农牧团场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团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许珂  冯斌  侯艳  叶青  杨落娃 《公关世界》2023,(4):115-116
人才作为全球一体化大环境之中占有比重最大与支撑这一环境交流最重要的因素,其流动与配比必然离不开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在这一背景之下作为培养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将全球发展变化规律、较完善的国际互通往来人才素养等国际化元素,融入到对青年大学生人才的培养当中便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国际化视野与能力的人才是目前我国开展现代化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民族繁荣富强的必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汪怿 《科学发展》2013,(2):89-99
城市和人才之间历来存在紧密的联结。全球城市是人才国际流动与集聚的交汇点,同时,能否成为全球范围内人才流动和集聚枢纽成为现时代全球城市的主导因素。全球人才枢纽是在由人才自由流动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全球人才网络中,因人才高度集聚形成的对全球人才流动配置、集聚等具有中心功能、关键作用、重要影响的核心节点。形成中的全球人才枢纽,一般经历极化、嵌入、融合、形成与重构阶段。要成为崛起的全球人才枢纽,必须培育人才竞争优势、嵌入全球人才网络、搭建世界级事业增值平台、营造宜居活力人才生态、建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交际文摘     
人才培养将升级换代下个世纪人才市场总趋势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才层次越来越高。当务之急,当属教育体制改革。21世纪的人才市场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明显。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未来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面对下个世纪的发展需要和竞争压力,人才培养要立足当前问题,着眼未来发展前景,使人才培养不断地升级换代。我国人才只有得到有效培养、充分利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人才问题,也才能够吸引世界人才为中国服务。我国的人才市场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落后,主要表现有二…  相似文献   

12.
当跳槽正日益成为众多年轻人才岗位流动的一种方式时,我们却常常听到一些人由于跳槽而陷入困境的尴尬事。在人才流动政策如此宽松的今天,跳槽者在一步步攀附高枝、完全来去自由的旅程中,烦恼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何以会陷入尴尬困境的呢?  相似文献   

13.
聚焦世界科技创新前沿领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绘制人才地图,成立人才智库,动态展示数字经济、健康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顶尖人才在全球的分布、流动状况,帮助企业精准对接紧缺急需的“高精尖”人才。支持创新主体组织动态管理海外人才清单,实时对人才进行精准跟踪管理,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制定切实有效的人才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17年"双一流"政策实施后,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当下中国所出现的高校高端人才单向流动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缺乏规划性的人才引进,造成高端人才资源浪费,恶性人才竞争降低了高校内部的人才培养意愿,加剧了东西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为有效遏制高校间高端人才的无序流动,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双一流评估体系,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应完善高校经费分配方式,增加经常性拨款比例;与此同时,可探索建立高等人才转会制度与长期契约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刘伟南 《职业》2001,(3):4-5
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市场要求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人力资源的种种束缚,要求劳动力处于自由流动的状态。当前中国的劳动力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及生活环境的差异划分为不同层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发生了不同情况的流动,其中,引起人们关注的有下面三个潮流。 一、一些高科技人才由国内向国外流动 仅去年一年,中国去美国的留学生就多达5万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涉及高科技专业的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去了美国。目前的高校在校生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把考托福然后到美国留学做为自己上大学的主要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才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人才的流动,必然带来应聘问题。有的人一次应聘就能成功,有的人多次应聘都被拒之门外。究其原因,有自身遗传素质、知识能力、公关形象的问题,其中也不乏应聘技巧的问题。应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全面了解自己。有的人,只要  相似文献   

17.
张波 《科学发展》2016,(4):91-98
“十三五”期间,浦东将把建设国家人才改革试验区作为人才发展工作的突破口.在拥有诸多先行先试政策的支持下,浦东应实施更开放的人才制度来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创新人才跨境交流、科研人才双向流动等方面,如何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政策,这是浦东人才制度不断优化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才流动率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京 《职业》2003,(9):10-12
据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去年以来对国内30多个行业、近600家企业的薪酬福利调查,国内的人才流动比率正迅速上升,平均速度超过10%,而且还有加速流动的趋势。人才都流到哪里? 谁在流动?为什么流动?仔细研究这些问题还是颇有趣的。  相似文献   

19.
全方位打造一支具备高层次、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是当前高校实现人才战略方面的重要基石。现阶段,应当紧密集中在人才战略的展开,加强对人才观念的转型,从观念上构建人才资源属于高校首要资源的第一思想。遵循人才开放、流动、平衡、竞争的纲领,全面健全与完善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体系与运行制度,坚定不移地依法治教,全面带动教师队伍的制度建设,继续抓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0.
鼓励跳槽     
春天,是个流动的季节、播种的季节,于是,对于早存跳槽念头的员工来说,此时不跳,更待何时?于是,企业的CEO们和HR经理们便要格外地胆战心惊:担心骨干员工离职,不仅削弱己方力量,而且,有可能加强竞争对手的力量。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员工都是属于单位所有的,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现在,劳动力像资金、物资一样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是最重要的要素,还冠上了新的名称——人力资源,企业领导人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虽然现在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但是,防止优秀员工跳槽,仍然是许多企业,尤其是企业人事经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