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面分析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戊戌雏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玄革命等四大政治运动的态度.撂讨西方传教士除了对义和团运动采取敌视态度之外,对其它三大革命运动基本上都表示支持的原因.揭示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既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互动发辰,进而从异质文化的碰撞、选择、融合的角度来评判西方传教士的在华活动.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四大政治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四次政治运动中,西方传教士采取的态度不同。他们除了对义和团运动采取敌视态度之外,对其它三大革命运动基本上都表示支持。持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社会接受西方文明的内在冲动和资本主义鲜明的扩张掠夺性。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既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互动发展和异质文化的碰撞、选择和融合。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这场带有西方基督教色彩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爆发,曾引起在华各界西方人士的注意。美国传教士对此尤其关注,利用各种机会发表对这场运动的观感和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并通过各种渠道向美国驻华使节乃至美国国內政界的权贵显要提供有关太平天国的各类情报。本文试就美国传教士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其态度之转变,与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客观上,对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又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传教士来华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教会大学应运而生,并得以蓬勃发展。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成因有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志愿传教运动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办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外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教育活动提供了可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为传教士从事高等教育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德国新闻媒体纷纷指责基督教新教士的中国传教活动;针对这种指控,德国新教传教士一方面极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护,另一方面也试图找出引发义和团"暴乱"的"真正"原因;他们把所有的责任和罪过都归咎于中国和中国人,并以此论证西方列强对华政策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代以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传教士逐渐进入近代中国。但因与各地传统政治、经济、文化格格不入,各地教案频发,最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之后,基督教转变了以往的发展策略,注重科教文卫等社会福利事业,开展了乡村建设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要扎根中国必须进行转型,转型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基督教的转型成功消除了民众的误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之前,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3次基督教入华现象.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对中国社会亦未造成重大影响。19世纪初叶,随着西方各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海外殖民活动的加强,出现了新教传教士赴华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为前3次所不及。这次运动肇端于英国,美国传教士则后来居上,在这次传教士运动中扮演了主角。因此,本文拟就美国对华传教活动的缘起作初步探讨,以求对这次运动有个更深刻的理解。美国对华传教运动的发生,首先根源于美国传教士的政治热忱与传播“福音”的强烈使命感。美国传教士的政治热忱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 戊戌变法前后十余年间,是康有为、梁启超致力于中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时期,而同时又是基督教和传教士在华活动十分活跃,教案冲突愈演愈烈并导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一个时期。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的康有为、梁启超,对于基督教这种外来宗教究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对基督教的在华渗透和教会势力的扩张取何种态度及对策?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活动对康、梁又有无影响?这些问题是研究康、梁思想与活动乃至整个资产阶级维新派所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外政治、文化、宗教关系的一个侧面,因此本文拟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运动期间,针对西方国家掀起的反华、仇华狂潮,时任清朝驻美公使的伍廷芳利用其合法的身份,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辩护,指出在华西报别有用心的报道是为了给列强瓜分中国制造舆论;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包括传教士在内的在华西人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消除东西对抗,避免冲突升级的良策在于,抛弃"西方标准万能论",停止反华舆论宣传,尊重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11.
《华西教会新闻》是传教士在华西地区创办的一份重要刊物。它刊载了许多有关于中国西部的文章,构成了传教士对中国西部最直观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此刊物的研究,展现了传教士视野中的西部印象,并考察了传教士印象中所隐含的认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现代化开始的标志是19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的洋务运动。20世纪初年开始的十年新政中,中国出现了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教育事业和仿行宪政热潮,这使近代中国在现代化历程上又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而这两次以清王朝为主体的早期现代化运动都与此前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密切相关。因此,近代农民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以历史见证人和历史学家的双重身份,专题探讨过义和团运动的前因与后果,并且时叉和团有所评论。梁启起试图从事物之普遍联系乃至近代国际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义和团运动的因果关系,而不是孤立地就义和团谈义和团。梁启超关于义和团事件的研究,其主要学术贡献并不在于对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得如何详尽,而是就义和团运动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复杂影响提出了某些深刻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并不因为其中某些谬见而遮蔽或冲淡。除了对义和团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外,梁启超还以"导师"的口吻,就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开列出8个方面的论题。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事件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近年来西方学者掀起了对义和团事件再度认识的潮流,影响了中国学界的话语走向。沟通义和团事件历史性和现代性的媒介除却西方强势话语权力以外,还有将历史寓言化与故事隐喻化的途径。义和团的故事本身就有戏剧性,它隐括了经典悲剧的全过程,再现了悲剧的所有细节。自然灾难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基点,对洋教洋人的妖魔化是义和团故事生发悲剧对立面的动力。暴力主义的复活,构成了义和团代言的农民式古典精神抗争近代强势力量的绝响。义和团运动还是现代文化观念的参照物,其富有华北地域色彩的极端民族主义行为,对近世以来大型的戏剧性群众运动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阐述利玛窦首创中西结合翻译介绍西方科学文献的历史,首次将“四书”外译,开创中国典籍外译的先河,同时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以他为首的西方传教士的翻译活动,形成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传教活动的意义不限于宗教之畛域,它在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等人文知识领域在中欧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教士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本体论、天人关系论、道德论、实践论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面所作的符合基督教教义的新解释,成为西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主要资料,同时经过他们之手传入西方的儒家思想在西方产生一定的影响。传教士的这些活动即有文化史的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传教士的译介活动在明末清初和晚清时期形成了两次高潮,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思想观念引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本文探讨了译介活动发生时中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两次译介高潮的发展特征和对语言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