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自秦、汉以后,我国就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了清代乾隆中期,已经是一个幅员辽阔、疆域巩固、多民族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这种局面的出现,就其近因来说,与康熙年间平定“三藩”叛乱和统一台湾有着直接的关  相似文献   

2.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正确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演进的钥匙。我们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与当今世界上一些大国不同的是,她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古代发展过程,却始终保持着历史的延续性。我们这个古老文明之国,是由56个兄弟民族在历史上逐步结合而形成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①而且,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的先民们,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包括台湾在内的太平洋西岸,北起沙漠戈壁,南到南海诸岛,西南起喜玛拉雅山脉,东北至黑…  相似文献   

3.
试析方略与清代统治者的民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是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政治地位是不可能平等的。通过有关方略的研究,可以了解清代统治者的民族观,既有比较开明的一面,但也有民族歧视的言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康熙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比较杰出的封建皇帝。其贡献之一,就是他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许多前人所没有做到的事。解放以来在史学研究中,对康熙个人各方面的历史功绩评论不少,惟对他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论著却不多见。本文拟对康熙的民族政策,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 清代,我国幅员广阔的疆域进一步明确下来了,各民族的联系更加密切,牢固地结合在一个民族大家庭内,使得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是清代最大的历史功绩。这一功绩的取得,当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族人民长期共同斗争  相似文献   

5.
法制民族学是以研究民族法制为对象的学科。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广西是多民族的自治区,而且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研究民族法制有着丰富的内涵。全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法制民族学研究在广西有着广阔的前景,对促进广西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制民族学,亦称法制人类学,是以研究民族法制为对象的学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广西是多民族的自治区,而且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研究民族法制有着丰富的内容。加强法制民族学的研究,必将促进广西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利用清代满蒙文档案资料,揭示了1705年西藏拉藏汗执杀第巴桑结嘉措事件的历史真相,并指出了该事件在蒙藏关系史和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论历史上高山族和汉族的友好关系卢贵子台湾是我国第一个大岛,居住着1800多万汉族和40多万高山族人民。高山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也是最早居在台湾岛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与汉族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的关系,并为缔造我们伟大祖国...  相似文献   

8.
民族政策是边政问题的核心──《两汉时期的边政与边吏》评述周伟洲两汉,尤其是西汉一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秦灭六国,虽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但却十分短暂。西汉在秦代的基础上首次将西部的西域(今天...  相似文献   

9.
清代满族统治者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成功的。它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巩固和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往。对我们今天的民族宗教工作也有其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卡伦在清代边防中占有重要地位,见证了中国边界的变迁和中国屈辱百年的历史进程。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增进各民族的交往、沟通边地与内地的联系等方面,卡伦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与民族问题的不断解决密切相关。不断提高党驾驭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关系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全局,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一)共同团结奋斗与共同发展繁荣在中国这样有着数千年封建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进行现代化建设,无论如何强调各民族共同的团结奋斗都不过分。任何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的共同发展都需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深入探讨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于规范国家行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国家同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受到多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以追求统一、和平、稳定为基本目标,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历代中国民族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2013,(3):80-80
我国自古是多民族的国家,从泰汉起便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屹立于世界。汉族人口如今之所以占到绝大多数.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大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分.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同时,汉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曾有不少人融合到其他民族里去,  相似文献   

14.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古代新疆与内地的商业贸易往来,历史悠久。随着历史的推移,新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清代前期,由于封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和巩固,以及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新疆与内地的商业贸易往来,则更加频繁。通过这种商业贸易,内地的各种丝绸、布匹、瓷器、茶叶和铁器农具,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并深受天山南北的蒙、维吾尔、回、哈萨克等族上层人物和广大人民的欢迎。同时,又通过频繁的贸易,把新疆丰富的农畜产品和玉石等,运往内地,亦受到内地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喜爱。因此,这种商业贸易,不仅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当时在客观上又有利于清代西北边防的巩固和封建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的祖先。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民族,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曾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民族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多民族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建设。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物。各族人民都为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缔造伟大的祖国,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过巨大贡献。加强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一座国家级的民族博物馆,对于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成后的中国民族博物馆,将是国家的和民族文明的标志,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是浓缩记载我国56个民族数千年文明史…  相似文献   

17.
乾隆统治时期,在平定大小金川的过程中,清政府曾将大小金川的一部分藏族,迁至北京。这是藏族发展史上和清代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中的一个颇令人感兴趣的小插曲。本文系根据有关文物和文献资料,以及笔者的实地调查,对这一历史事实略作考证,可供藏族史和清史研究者的参考。不妥之处,尚祈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我想谈谈关于民族工作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想法,这都是和自治法的贯彻有密切联系的。第一,关于统一和多民族的问题。多年以来,我们宣传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因为说得笼统,许多人一直认为,我国的民族关系从来就是这样,这是不确切的,至少是不全面的提法。“统一的多民族  相似文献   

19.
统一多民族是宪法的庄严宣示和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法治特征.具体来说,统一多民族以多民族为物质载体,以统一为固有特征,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散发民族特色思维,保持多民族的共存、共生和共进状态,促进多民族的多维发展,提供多民族的统一基础,追求多民族的整体国家价值.其中,基础内涵提供前提要素,主体内涵确立基本资质,国家内涵保障基本定位,哲学内涵提供科学支持,功能内涵发挥特色效用,法治内涵体现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青年朋友,上一讲我给大家介绍了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简况,说明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然而,你们可知道,今天的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才形成的。这个说起来话长了,我只能简要地讲讲。现在,一般人都讲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对的。不过,多民族的历史,可不始于秦汉,而是远在传说时代就开始了。当时,中原的黄河流域,主要有汉族的先民夏族;淮河流域和泰山之间,主要有东夷;长江流域,主要有三苗;西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