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青年报刊事业的发展,为帮助我国青年一代了解社会进程,形成时代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整个传播媒介带来了虎虎生气。但是,由于大多数青年报刊历史较短,队伍较年轻,加上对这一面向特定读者群的大众媒介,新闻界关注和理论研究不够,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认识青年报刊的传播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关系就是一例,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想法。一、传播与教育:青年报刊的两个基本功能青年报刊作为大众媒介的一部分,它的传播功能作为第一职能是不言而喻的,其基本要点就是要让它的受众获得超越自己活动范围的诸多信息。而这些信息又与教科书、文艺作品  相似文献   

2.
青年群体作为熟稔网络媒介操作技术的主体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公共事件议题关注与参与热情。运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以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议题为例的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权益诉求、媒介使用习惯、价值理念、媒介事件参与体验的精准叠合带来了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迅速传播;而文化水平、情绪强度、理性程度等的差异则使得事件议题在急速传播中同时出现聚焦与散逸;青年群体耐心的缺乏与对新议题的转移则易导致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快速消解。对传播主体人群的再审视将为网络公共事件议题的理性聚焦、秩序传播、事件问题的有效推进提供思考的进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经历了"反服贸""白衫军"等一系列社会运动之后,台湾青年的政治参与发生了显著变化,集中体现为2014年"九合一"选举与2016年的"总统及立委"选举中青年的踊跃投票参选现象。目前,台湾青年政治参与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政治参与广度与强度的提升;从动员参与走向自动参与;青年政治参与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呈现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并存状态;网络新媒体成为组织参与的重要媒介。台湾青年政治参与新态势势必对台湾政局以及两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对台湾传统的政党政治产生一定冲击;其次直接推动与加快台湾主要政党的革新化与年轻化转型;最后,台湾青年政治参与的扩大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的社会化与再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大众媒介的使用对个人的认知和行为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基于西北4省农村调查发现,对于西北农村青年而言,相对于其他节目,新闻类节目接触能够显著促进他们总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传统媒介接触强度和信任程度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农村青年总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而新媒介接触强度和信任程度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程度。因此,相关媒体工作者应该进一步扩大新闻类节目的影响力;政府要利用不同媒介类型提高青年公共事务参与兴趣;媒介的管理者要关注媒介所传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度。  相似文献   

5.
媒介信息包围是影响当代青年次文化的重要因素。它促进着青年世界观和深层价值观的形塑,并对多元文化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以风靡全国的“电视秀”为代表的通俗文化的崛起,更使媒介素养教育为学界、政界所关注。在循规蹈矩的学校教育和极具颠覆的媒介通俗文化的夹裹中,青年媒介素养教育理性的价值取向和感性的实践活动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以来,国家竞争体现在城市群及区域间的竞争,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借文化符号理论探讨广州独特文化符号内涵对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力的提升及如何实施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智能化媒介与新传播时代,挖掘城市形象传播支点,城市特色文化符号化开发,实现多元文化有机融合与有效传播,创新城市传播机制与品牌策略,将是城市创新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青年影像主要从内容和接受者两个角度界定。年轻人是被叙述者,而不是叙述者。传统媒介环境下的青年影像是一种"伪青年"文化。网络激发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热情。年轻人作为自为者,而不是他为者或为他者而存在。网络青年影像是一种真正的青年文化,可以粗略地分为校园和后校园影像。网络青年影像的意义在于它的不确定性,由此呈现出向未来开放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传播的热点。文章使用深度访谈和辅助文本资料分析法考察“上海非遗青年”这一学生团体的媒介策展实践机制及其制度性动因。研究发现,自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记忆与品位和被升学制度承认的文化实践是“非遗青年”开展媒介策展实践的重要动因,媒介策展实践又使他们的原本不可见的文化记忆与品位转化为可见的文化资本。具体来说,“非遗青年”在童年时期通过家庭习得、培养原初审美品位,形成文化记忆;这些积累的文化记忆和步入高中后学校的文化承认分别作为内部和外部要素,激发他们创立非遗社团并利用社交媒介、公共空间策展实践传播非遗文化;这些媒介策展实践既不断激活和再现他们关于非遗的文化记忆,得到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体系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把当代青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是高校的育人根本。在文化生态视野中,志愿者服务基地化建设是高校育人走向社会服务和传承文化繁荣的有效途径,通过基地化的志愿服务,把青年服务他人与提升自我、文化传播与强化专业素养、了解社会与立志报国相结合,是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明理”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0.
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农产品工业化之殇引起公众对于科学的信任危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发声"与"呛声"呈现协同演化趋势,在"意见的公开广场"上各方力量交锋更为激烈。Web2.0赋权当代青年参与科学传播,网络青年自组织创造了多个情境化版本。在"有反思的科学传播"发展阶段,对话是必由之路。媒介社区青年想象共同体以廓清环境为己任,调动公众参与,期望重建安全与信任;为对话协商、营造共识氛围、重构理性、建设公共空间提供了可能。互联网领域的科学传播充满意识形态之争,需要调整、规范各个多元化利益主体的行动框架,共建科学传播的良性治理结构。当前我国科学传播处于渐进式、不均衡发展状态,要把科学传播纳入公益救助,探索公益和商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平等、参与、融合"的社会融合理念,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媒介传播是新时代社会融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残疾人由于身体功能的限制,导致对疫情信息接收的能力不足,隔离措施又进一步缩小了其生活空间,使其在生活、就医、社交、教育、就业等方面受到更大制约,这一形势对残疾人的社会融合构成了较大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关残疾人的媒介传播进行分析,探索在当前新闻报道和公众讨论中所反映出的对这一议题的关注焦点、情感态度、发展趋势和影响效果,提出行之有效的舆论传播策略,希望发挥舆论传播的正向引导与监督功能,进一步服务于提高残疾人社会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赋权青年就是激发青年在社会参与中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使青年主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增强青年的获得感和自我实现感。印度政府通过组织赋权、个人赋权、弱势群体赋权等途径激发青年的社会参与,弥补课堂书本教育的不足,对青年职业技能的提升、价值观的形成、社会治理参与等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印度赋权青年社会参与的策略和路径对中国青年的发展促进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昀  杨寒情 《社会学研究》2023,(1):205-225+230
乡村视频景观的兴起回应着围绕乡愁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生成媒介产制中的新职业角色。本文探讨返乡青年通过内容生产对乡土社会的再诠释。基于城乡流动的个人境遇,短视频成为返乡青年的创业机会,推动乡村生活方式与数字媒介愈发紧密的联系。视频博主挪用传播科技,建立专业常规,在用户、平台和公共政策的多重规制之下,将乡村视频塑造为互联网文化工业的特定内容类型。本文聚焦于乡村视频博主职业身份的生成轨迹,探讨广大乡土基层被整合进入数字文化市场的动力机制,进而检视持续扩张的新媒介经济嵌入日常社会生活的一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的现实境遇、迷茫浮躁的受众心理以及快速扩散的媒介传播是导致"X二代"话语生成的主要原因。"X二代"话语方式的迅速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的价值焦虑,具体表现在:标签化泛滥与文化认同缺失、目标功利化与信仰缺失、义利观模糊、责任观不强,等等。在"X二代"语境下针对青年群体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注重深化全面改革、促进社会建设、倡导公平正义等社会结构层面,又要通过优化媒体生态、强化责任教育等途径引领当代青年成长。  相似文献   

15.
青年参与需要社会指导和社会支持刘小钢青年参与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社会发展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要求,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创造与获得的舞台,吸引青年的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现代化的人,又为青年的参与提供了方向和实力。由于...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青年政治文化是当代最值得研究却鲜为人们涉猎的文化类型之一。这不仅因为二战前日本社会走向全面军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与右翼青年军人的推动密切相关,而且在战后,日本青年对社会政治的介入和冲击也是在整个西方世界规模最大、烈度最强、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透视战后日本青年政治文化的发展历程,无疑对我们认识日本社会和西方青年文化这两大重大课题有着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接收信息的途径与渠道也走向多元化。随着受众群体的文化分流与民族地域的不同,昔日在中国传播领域起主要作用的传统广播媒体黯然失色。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下,传统广播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只有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在激烈的传播竞争中为传统广播转型指明道路。在这个存在机遇又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只有充分利用整合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才能在媒介融合时代巩固传统广播地位。本文以新媒体发展时代为背景,分析广播在其环境下的转型与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善客”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化现象,吸引了众多青年的关注、追捧与加入。本文首先从网络传播、社会互动以及社会安全阀等角度分析了“善客”风潮出现的原因,然后探讨了“善客”现象所反映出的当代青年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追逐时尚心理。最后从三方面对“善客”现象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中国青年社会参与意识和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中国青年社会参与意识和行为吴鲁平一、引论1.问题的提出社会参与是指主体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现状与活动的关心、了解与行为投入。青年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心、关注及其了解,是青年社会参与的一种低级形式。而青年对社会生活各方...  相似文献   

20.
目前,"佛系青年"一词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成为反映当下青年群体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的重要语词。这个概念的流行,既与媒介的传播作用有关,也与青年的时代境遇相联。从观念、认同与社会焦虑等三个方面对"佛系青年"这个概念的发生、内涵和传播过程进行考察,可以获取对这个概念更为全面的认识,并在这一基础上,对青年群体的现实境遇和精神困境做出更为清晰、合理的描述和解释。"佛系青年"再次折射出当下青年群体在人生意义层面上的缺失和贫乏,这不仅与青年群体自身有关,也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社会状况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