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道德人格为根本目的,而这一目的被经济学家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因。挖掘道德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道德教育走出与生活实践剥离的误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墨子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教育思想体系中包含的道德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其科学的内核和丰富的思辨内容对当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取其精华而言,主要体现在有益于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有益于建设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有益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益于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思想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学问沦为学历的道具,教育精神已然荒废,再加上儿童的道德意识薄弱,“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展望日本道德教育的课题的同时,既考察作为中日两国确立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关键词一价值创造的概念,也考察道德教育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态人格培育与道德教育价值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人格,生态精神培育也是生态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对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道德教育走向成功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球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应定位于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开发道德智慧、培养道德学习能力和终身道德学习意识、培育生态精神;生态人格培育应成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当前教育的支撑与架构,道德教育是一种制度性活动。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确立了道德教育前行的价值导向,界定了道德教育预先设想与规定的边界,规范了道德教育活动的社会秩序,是维系和推进道德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之维。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价值趋向是道德顺从的教育,原因有:伦理本位的思想传统;群体本位的教育倾向和道德教育的政治统治功能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的变迁即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当代道德教育人本倾向,标示着道德选择教育成为了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7.
在存在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萨特的自由选择观点,对其道德责任观进行分析,并揭示二者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自由选择的内涵与实质,从而更加自觉自愿而有效地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碰撞,进而引发了道德教育是否有必要存在的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果:道德教育存在的价值不容置疑。从道德教育的人文思想基础来看,它所体现的是人对自身的反思并由此引起的价值思考;从道德教育的性质来看,道德教育具有超越与适应的统一性,它能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道德素质;从道德教育的功能来看,它能调节人际关系,能对社会经济活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从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来看,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实施。因此,道德教育不仅理应存在,而且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对道德教育具有着工具性价值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能够作为德育主客体间更为便捷的沟通桥梁、能为德育内容渗透提供更为理想的渗透渠道、能为道德实践和实验提供虚拟的场域等三方面。同时网络文化对参与者在共享理念、平等理念、自律理念的影响上与道德教育的部分目的直接等同,这构成了网络文化对道德教育具有着目的性价值合理性。我们也需通过对网络信息、网络主体、网络社会的保护与引导,进一步开发网络文化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理论是在自主建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缺乏系统性和有深度的本土道德教育理论。从高校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理论出发,研究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并且从道德教育的效益目标、效果尺度、效率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高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出高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非营利组织被称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场“全球结社革命”。非营利组织具有自我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的双重功能,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人道主义、民主自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对社会和他人具有强烈的道德启迪或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列宁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最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了共产主义道德学说,并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他阐明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概念;指出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社会作用;论述了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重视、学习列宁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理论,尤其是深刻领会和实践列宁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青年的光辉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道德教育灌输法与价值澄清法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输教育法与价值澄清法是东西方道德教育不同的方法 ,完全倾心于某种方法而对另一种方法持排斥、反对的态度 ,都是不全面不客观的。现代道德教育应吸纳借鉴两种方法的合理性 ,在注重帮助教育客体提高道德、选择功能的基础上 ,去进行有效的“限制”、说服和树立真正能引导良性道德生活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人在其生存于其中的客观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想的观念世界(理念的世界),这个世界存在人的头脑中,超越于现实世界之外,它是人对现实世界的理想追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价值把握。它以一切事物“应该存在”的状态呈现于人的精神、思想之中,因此成为指导人类一切活动的“方向塔”。人的有目的有意识活动在头脑中一般说来要经历三个步骤:即应当是什么(价值观念)——应当怎么做(规范)——怎么做(规则)。“应当是什么”表示有意实践活动的倾向,是根据价值观念作出的一个纯粹的价值判断,没有它,整个人类的活动就漫无目的。“应当怎么做”是在“应当是什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所处处境进行评价选择,确定“怎么做”的基本规范,是价值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关键一步,是在理想的指导下探索实现的可能性。“怎么做”则是关于内容和方法的事实陈述,是在规范的指导下得出的、而又为“应当是什么”服务的,是逼近理想的行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生活价值教育计划是世界教育工作者间的合作项目,它通过给教师及家长提供各种实践方案及方法,以帮助其促进学生12种价值观的养成。该项目的实施提示我国的道德教育应关注生活价值教育,并采用多种方式,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实现幸福价值的维度研究是关于幸福功能的深层次探讨。幸福是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幸福价值包括三个维度:幸福感受、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幸福感受是最直接、最接近表达幸福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视为第一层级维度;幸福品质是个人需要与满足相对平衡在认知和态度上的显现,视为第二层级维度;幸福能力是亚里士多德眼中人之性的达成,是马克思眼中人的全面发展,这可谓幸福维度的最高层次。道德教育正是在幸福感、幸福观及幸福能力的统一中彰显幸福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道德教育是道德规范的教育,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的理性的觉醒,道德和道德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道德教育发展性功能凸现的必然性,道德教育发展性功能的具体表现及其本质作了基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的二重性及其价值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是低层次的文化 ,拥有最广大的受众 ,具有商业性、流行性、庞杂性的特点 ;其存在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的二重性 ;对大众文化的价值引导 ,一是需要精英文化介入其中 ,二是需要“唱响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网络文化视景中,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着虚假价值与求真价值的分野、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博弈、本土价值与外域价值的对峙、他律价值与自律价值的断裂等困厄,扭曲与背离了网络文化育人的成效.扭转这种不良局面,推进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和生成,需弘扬求真务实的基本精神,倡导趋真趋善的网络文化资源;强化社会主流价值,建立一元价值导向的多元价值体系;确立“和而不同”的基本立场,加强跨文化道德价值的交流;贯彻内外结合的基本原则,促使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互补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