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玉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00-203
在当前日益迅速的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翻译工作者应本着尊重和保存各民族文化精神的原则,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与多元性发展。汉英翻译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对策性,在翻译策略上采取异化取向,这既是尊重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全球化语境下对汉英翻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118-120
语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即上下文语境,广义的语境即社会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共同作用于文学翻译--语境的诸多功能在文学翻译中对语义生成与演变起着重要作用。译者应当紧扣语境,创造出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3.
温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7):93-96
后殖民翻译研究关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的差异会对翻译过程造成影响。文章试探讨后殖民语境下文学翻译中对文本以及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提出全球化语境下要避免出现极端民族主义的倾向,真正实现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4.
宋占春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
公示语属于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公示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目前错误和不规范的英语公示语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因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关注.功能派翻译目的论为公示语汉英翻译应用功能的达成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汉英旅游翻译在入境旅游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根据旅游文体的独特性,指出在翻译过程中采用情景语境理论,可突出读者效应。依照情景变量灵活运用翻译策略与技巧,最终通过准确得体的语言将我国美好景色与灿烂文化展现给外国游客。 相似文献
6.
倪蓓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53-155
混杂性是翻译的本质特征。全球化时代,翻译的混杂性是一种客观的普遍存在。译者身份的混杂性确立译者的主体地位,赋予译者能动性。翻译策略的混杂性是重塑民族文化身份、抵抗文化殖民的有效途径。全球化时代要求异化与归化的有机结合,即翻译策略的第三条道路。混杂译本是全球化趋势下的自然结果。混杂性是翻译中自身文化与他者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必然产物,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差异性和多元性的诉求。对混杂性现象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后殖民语境下,汉英翻译过程中常常充斥着不对称权力关系.本文认为这种不对称权力关系一方面是由于英语强势文化的话语霸权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文化向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的主动靠拢并对之主动接受而造成的.汉英翻译只有努力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广出去,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才能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争取到应有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8.
徐曼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144-146
本文阐述了公示语的应用功能、语言风格及其"静态"和"动态"意义,通过剖析公示语英汉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和失误,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质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和具体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异化翻译途径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渗透性是异化翻译途径的理据.汉译英采用异化策略是传播中华文化需要,构建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平台;英译汉采用异化途径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达到丰富汉语语言、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公示语翻译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对外形象。在对安徽省公示语英译现状进行了调查后,以Jef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公示语英译策略。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只有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出发,才能得出准确、得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文化语境是语篇中最高层次的语境,它分别由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及价值观等因素构成。本文结合语境学原理,从文化语境视角研究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的跨语际、跨文化转换活动,处理好文化语境与景区公示语翻译的关系,采取正确方法达到成功的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12.
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文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46-50
本文论述了功能翻译理论及其核心目的理论的源流和发展 ,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特点、主要内容以及在译员培训中的应用。本文还着重阐述了文学翻译当中如何运用功能翻译理论 ,最后还提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作用、前景和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戴志霍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20-124
文学名著在我国被反复重译,每个时期的译本透露当时的语言、出版、文学风尚、读者要求和总的社会文化情况。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展示了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众所周知,译者并非处在一种理想化情形下,而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中翻译。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说,翻译界一般存有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通过对比研究分别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两部《傲慢与偏见》中译本,可以揭示译者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下主要倾向于哪种翻译策略,"归化"还是"异化";及随着两种文化接触的日益频繁,"异化"的翻译策略是否最终会占上风。 相似文献
14.
黄云霞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4):83-88
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全球化浪潮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单纯的抵制和排斥必将使我们重新回到锁国封闭的境遇之中;而一味迎合并积极推进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则无疑是在自掘自己的文化之根。本文侧重于考察全球化背景中汉语文学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全球化困境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万琳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5):106-109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应遵循翻译目的论,根据公示语不同的交际目的以及外国友人的特殊需求,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燕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136-138
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出发,文化翻译可视为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图式间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图式的缺省是文化翻译的主要障碍。文中拟从汉英翻译的角度出发,列举文化图式缺省现象的部分实例,同时应对缺省的文化图式翻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邓红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要实现文化趋同,让某种文化一统天下。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文化的多样性。那么,在全球化语境下,要充分发挥翻译的功能,就要采取异化策略,警惕"文化霸权主义",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成语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的部分。由于中西方成语有着各自的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引起误解。那么,如何准确地翻译成语就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原则,探讨了直译、意译以及直译加注法对各类成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戏剧文学是在欧洲戏剧文学传统的影响下,在以政治剧为起点、以本民族的"人学"为己任、把"小人物"搬上舞台、对社会及人类自身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然而,美国戏剧文学的发展之路也曾遭遇了大众消费价值与文艺思想价值之间的冲突;在现今阶段又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文学几乎在性质上被彻底颠覆。秘鲁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略萨为当代美国戏剧文学走出困境做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