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住在德国的时候,我的私人医生的诊所就在我家附近,走路15分钟,开车3分钟就到,很是方便。她是一位女医生,是我们小区的几个私人医生诊所是唯一的女性,我们全家的“医疗户口”都落到了她那里。  相似文献   

2.
昔年的唇枪舌箭,如今已是尘封往事,让我们抖落其上的历史尘埃,走进那一代华人的心灵世界。一次征文比赛,引起了一场思想观念上的辩论1936年纽约的一个妇女社交俱乐部─-金鹰俱乐部发起了一次全美范围的征文比赛,题目是《我的未来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这个比赛无意中掀起了一场文字战,涉及到了全美各地的华人社区。第一名获得者是罗伯特·邓,他在文章中回答道,"我的未来在美国。"第二名获得者凯叶·洪,却表达了相反的论点,他认为他的未来在中国。随着这些文章在《华人文摘》上发表,读者来信纷纷从全国各地涌来。邓希望在美国找未…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冬天,著名女作家丁玲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同志赋《临江仙》词一首相赠。其后,丁玲又经常与毛泽东同志接触,毛泽东同志对她及其作品有过许多评论,还给她和欧阳山写了一封信,丁玲在谈到这封倌时说:“毛主席过去读过我的文章,并且同我谈论过。后来,他又读过我的文章,也同我谈论过。他对我的文章有过评语。虽然都是平常谈话,但我却把这些当成是从一位最高明的人,一个知音那里来的悦耳之音,常常铭记在心的。”(《毛主席给我们的一封信》)毛泽东同志评论丁玲作品的内容,丁玲在一些文章中提到过。我们把毛泽东同志对丁玲的有关评论加以综合考察,不仅可以看出他对革命作家的亲切关怀,而且可以看出他在评论人物方面的深刻思想。  相似文献   

4.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我是山西省万荣县的一位农民,我父亲赵海山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在晋陕狭谷黄河滩上的一次游击战中救过一位首长。这位首长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期间,曾在国内一老年杂志上撰文回忆此事,并表示想寻找我的父亲。我父亲已在几年前去世,临终时他向我们交代,一定要设法找到这位首长,并替他转达几十年来的思念之情。那位老首长的回忆文章是我的一位老乡看到的,他没有记住作者名字和那本杂志的刊名。这让我们的寻找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难,一度几乎要放弃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告诉我说:“《山西老年》是在全国老年读者中…  相似文献   

5.
蒋骁飞 《社区》2012,(23):18-18
申艺术尊严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一次全国美协理事会上,一位领导在发言中强调“艺术应该服从政治需要”。吴冠中当即站起来反驳:“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艺术永远上不去。我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应该辩论。”会场一片寂静,竟没有人敢接他的话茬儿。会议结束不到两周,吴冠中就看到报纸上出现大量批判自己的文章.从艺术观点到人身攻击,什么都有。对此,吴冠中平静地说道: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社区里,有这么两位退休老人。一位退休后,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天天在外打工。为了什么呢?为了给大儿子买一套像样的住房,为了把小儿子的婚事办得体面些,为了给孙子存一笔上大学的费用……他在一个私人老板那里干活,每天十多个小时。年老了,体力不支,但他仍然撑着,一年、二  相似文献   

7.
一位建筑师用手绘出了上世纪的老北京,那些属于私人史的个人记忆为人们理解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提供了活证建筑师关庚用手绘还原了北京城一个世纪的变迁,那些与他有关的私人记忆跃然纸上,一本名为《我的上世纪》的私人史在坊间悄然流传,已经消失的老北京"复活"了。作为一名建筑师,关庚曾经参与北京东方广场、国家大剧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2000年,他开始用签字笔和办公用纸,信手画下那些已经消逝的老北京的玩意儿。妹妹看到他画出的部分手稿,惊讶地说,"哎哟,你怎么连这些  相似文献   

8.
秀色不可餐     
一位男士向我打趣:你若是男性,有三位女子让你挑,你会挑谁?他把三位我们都熟悉的女人摆在我面前:天生丽质的妮,女人味的琪,聪慧的芬。我不假思索地说:“妮不在我的选择中,另两位我倒是举棋不定。”说完,我将他一军:“你呢,挑谁呀?”  相似文献   

9.
卡尔·奥古斯特·魏特夫是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著名人物,他的事业和学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敬佩和敌视。作为一位学者,他轻视象牙塔式的研究。1920年他参加过德国共产党,并为共产党的早期辩论作出积极的贡献,但他从未放弃过他的独立的和批判性的观点。1931年他暂时放弃了研究中国问题而投身到反对希特勒的斗争中去。当时共产党领袖正在设法消除德国法西斯的威胁。1933年他在集中营里渡过了备受精神创伤的几个月。  相似文献   

10.
正项飚的父亲项南庭与我是老同事,退休后,他家搬到市区汤家桥侨盛花园,而我住在国际花园,两地仅隔横贯的机场路,过往甚密。他常谈起在牛津大学人类学学院当研究员的儿子,令我羡慕不已。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市里举办一次中学生辩论大赛,我出任评委。决赛那场,只见一位主辩手肤色黝黑,眼光灵动,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不时抓住对方的漏洞层层击破,结果终得"最佳辩手"称号,  相似文献   

11.
伟程是我的初恋,我们相识在一个私人party上,当伟程自我介绍说他是化学工程师时,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枯燥的数理化课本。但事实上伟程却是个性情中人,浪漫而有情调,相识一个月后,我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在与我恋爱的三年中,他给了我无数的美妙和欢乐,光是心仪的小礼物就有一大箱子,让我的花样年华充满了浪漫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我们几个北京二中的老校友,最近安排了刘绍棠学长和潘逊皋老师的一次会面。绍棠曾是二中的学生,1948年,12岁的他以400考生中第一名的成绩,由通县大运河畔考入北京二中。30多年後,他在文章中造样回忆二中的一位老师:“教我国文课的潘逊皋老师,白洋淀人,清末翰林潘龄皋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从网上读到一篇令人振奋的文章《那一刻我站起来了——在北大科学社会主义公共课上》,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一位研究生。他在文章中述说了他在一次科学社会主义公共课上的切身经历和所感所想。作者告诉我们,那位讲授科学社会主义公共课的教授一上来便说:“你们受中小学传统政治课的教育影响太深了,思维僵化,我今天的讲课就是要打破你们的传统思维”,然后就发表他的诸多“高论”。如说什么“解放后的三十年是实行教条主义路线的三十年,计划经济是完全失败的,那个时候人完全没有个人权利,集体主义压抑个性”。“解放后的三十年是党风民…  相似文献   

14.
欣赏     
比尔·盖茨没等到大学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开始了创业。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他集聚的私人财富就超过了世界上38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人们常说,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整个世界;每一位杰出人物的身后,都有一位杰出的母亲。1975年,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在母亲节的那一天,他用斜体英文在贺卡上写下了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原来,这位大器早成,独步天下的亿万富翁,从他母亲那儿得到了一份被许多母亲忽视了的珍贵礼物——欣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四年的小学生活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遇到过许多位老师。但是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年刚接我们班的邬老师,他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好老师。请听它们对他的评价。黑板、板擦的话邬老师真是一个怪人。开学第一天就询问同学们各自的生日——刚开始我还纳闷呢,他问这些干吗?后来  相似文献   

16.
王廷相(1474—1544)是明代一位重要的哲学家,也是“前七子”中一位有成就的文艺理论家。他在同宋明道学家的诗论的辩论中,提出了“诗贵意象”的著名论点,对我国诗学的发展是一贡献。王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诗贵意象”的观点。从文学史上看,这种意象论,是对(唐)司空图、(宋)严羽诗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军国主义抓劳工,世人皆知,新闻媒体报道,大都是乡镇被抓的劳力,其实大城市也有,不过采用的手段是“先诱后抓”。我即是当年的少年劳工。 报名闯关东 我出生在上海虹口区北四川路一个普通市民的家庭。1941年夏天,我母亲因操劳过度病逝。1942年秋天,我有了一位继母。父亲无力供我上学,他微薄的收入,只能给我们兄弟三人糊口,我开始“自谋职业”,走打工之路。 我在报纸的招收栏里寻找啖饭之所;按我的条件只能当练习生或学徒。我当过私人牙医诊所、手工艺作坊、照相馆等行业的练  相似文献   

18.
他每年花费大约100万美金在飞机飞行上。一位47岁住在芝加哥郊区的经理人喜欢能飞行于美国任何地方去参加商务会议并能在晚上与家人共进晚餐。他喜欢与众不同因为“我不喜欢跟别人一样。”他的妻子驾驶着喷气式飞机去上班, 其他两架他们常驾驶着去加勒比。在那他们准备建造一套新住宅别墅。他说:“拥有私人飞机是件非常美妙的事。那样能够随心所欲去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19.
轻松一刻     
《社区》2005,(23):63-63
坐在上面我们校长收到一盆仙人球,很高兴,还告诉我,花是他妻子送的。并解释说:我们俩昨天大吵了一架,她送花可能是为了表示歉意。说着他把花上的卡片递给我,让我念给他听。我看到卡片上写着很大的红字:坐在上面。神通广大我所就读的学校是培养各类服务人员的职业学校。校长信奉上帝,时刻不忘宣扬神的恩典。在毕业典礼仪式前的闲谈中,他得知一位漂亮的女生即将到航空公司当空姐,便对我们说“:你们看,她每天都将在空中工作,离上帝最近,所以她长得犹如天使。”话音未落,另一位女生掩面而泣。校长忙问何故,女生哽咽道:“我马上要去当地铁服务员…  相似文献   

20.
在李达同志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我任教务长,并主管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工作。在我与李达同志接触的过程中,我感到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治学谨严,学术思想活跃。虽然他含冤逝世已十四年了,但他的学者风度和治学精神,是深为大家所景仰,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