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期以来,针对卢梭政治思想是否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学界一直存在悬而未决的争论。卢梭的思想就像多面的棱镜,相互对立的诠释者都能在其中找到与其立场相呼应的证据。作为卢梭著作中最早出现和最受关注的主题词,“平等”能够真正地反映其思想全貌,并成为统辖卢梭政治哲学的思想原则,它与自由共同构成卢梭的政治理想。卢梭应当作为平等主义者出现,而不应被定义为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驳杂面孔;在平等与自由两种价值中,卢梭选择了平等来规定和实现自由。表征为繁多镜像的卢梭政治哲学,其本体是平等主义的理想描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文明社会中的自由问题,卢梭提出了公意概念和社会契约论,希求人们在公意和社会公约的基础上共同构建道德共同体,并作为遵守社会公约的共同体成员而获得自由。然而,道德共同体只是缺乏普适性和现实可行性的理想国,这构成了卢梭哲学中的自由难题。马克思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把现实的人设定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从而揭示了现实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合理化是实现自由的必由之路。此外,他试图回归市民社会领域探求自由问题的根源,否定了在卢梭式的政治国家中实现人的自由的方案。通过对资产阶级私有制和资本的彻底批判,马克思最终实现了对卢梭哲学中自由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是中国学者写的第一部教育哲学著作,书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其教育伦理学思想。范先生借鉴了康德和纳托普的哲学和教育哲学思想。他认为教育是将现实的人提高到理想的人的活动,因此与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明确提出将人生观作为教育目的的依据;伦理学对于人生观的规范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伦理形式的规范是先验的,而伦理内容的规范是经验的,其核心是"个人的完成"和"他人的福利"。这些教育伦理学思想对重塑道德教育的中价值秩序、化解道德教育中的冲突有极大启示。  相似文献   

4.
卢梭在“公意”概念基础上开出了一条不同于英国洛克式政治哲学的路向。在某种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卢梭引发了近代政治哲学的转向。这种转向主要表现在以“公意”概念为核心而引发的近代政治哲学的主题、政治权利的基础和形式、政治权利的内容等方面。然而 ,由于“公意”的抽象性及其与“众意”的模糊区分 ,结果使得卢梭开辟的这条政治哲学路径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观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理想社会观进行了评析,认为西方政治哲学的价值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是构建理想社会的政治思维,理想社会体现了智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政治传统,理想社会建构关注财产关系的安排,制度主义是西方政治哲学理想社会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教育思想是洛克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主义哲学家与教育思想家的双重身份使洛克的思想貌似充满矛盾和两面性:作为政治哲学家,洛克否定了政治社会具有教育功能,作为教育思想家,洛克又将培育政治社会理想公民的重任寄托于家庭教育;在政治哲学中,洛克力图将政治权利从"家长制"中解脱出来,而在谈论教育时他又坚持将"家长权威"赋予父母。否定政治社会的教育功能并不意味着教育对政治社会毫无意义,恰恰相反,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家庭来进行弥补,只有这样民主社会的设计才是完整的。要正确理解洛克的教育思想就必须将其放入民主社会设计的整体理论视野当中,也正是在政治与教育、政治社会与家庭、权利与德性、自由与权威等种种复杂张力的背后,隐藏着洛克对于化解自由民主社会危机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7.
由于卢梭既是一位"苏格拉底式哲人",又是著名的现代民主共和哲人,这种复杂的政治哲学身份使得卢梭的哲学意图变得复杂难辨。存在于卢梭思想中的"苏格拉底与卡图之争"构成了理解卢梭统一政治哲学意图的重要切入点。这一问题线索将以不断递进的方式,提示卢梭哲学意图中的三层核心要素。首先,卢梭从对哲学与城邦的双重关切出发,深刻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启蒙的反思;其次,卢梭以新的自然状态论及自然人性论为基础打造民主政制设计,这一计划本质上源于卢梭在启蒙的新处境下为哲学辩护的内在理由;第三,在卢梭深层哲学意图的推动下,英雄德性问题成为卢梭政治哲学计划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对上述三层要素的总体把握,将有助于在整体上理解卢梭民主共和哲学方案的深层理由及其得失。  相似文献   

8.
一、卢梭在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我们的西方哲学史教材和论著中,几乎都会提到卢梭的。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把他作为一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想家来叙述,这当然是很对的。不过却很少论及他的哲学观点,似乎这方面没有多少可说的东西,不值得特别予以注意。少数论著涉及这方面时,则认为卢梭在哲学上比法国唯物主义要落后,因为他竟然在法国唯物主义坚决主张战斗无神论的同时,主张有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有许多唯心主义的观点。这样,卢梭在哲学上就成为一个无足  相似文献   

9.
杜威教育理论与我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是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强调哲学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革。他把教育作为其社会改革的实验场所;他强调在教育和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主张“儿童中心”,即以儿童的一心理现状与发展为中心;他认为社会环境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功能,并把教育作为实现其“民主社会”理想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批判地吸收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一个由"公意"统治的社会是卢梭的政治理想,但实现这一理想的难题在于如何消解个体意志与"公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卢梭希望以自然教育的方式培养公民的优良品格,使人们对"公意"的认同和服从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义务,最终实现个体自由与公共善之间的平衡。就此而言,卢梭更像一位古典政治哲学家,他对政治的思考并没有局限于政治制度的设计与操作上的"有效性",而是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一种政治制度建立的人性基础,并希望以教育的方式培养新人、塑造新人来改变现实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分别是他们“政治-哲学”观的终极理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差异,本身不是对立起来的概念,他们两人试图在终极理想上实现政治与哲学之间张力的消解.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要求哲学家成为王,王必须是哲学家;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中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消解实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历史的统一.尽管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含有共产主义的因素,但是共产主义在他那里并不构成一个终极的价值因素,而经过多重改造生成出来的共产主义却是马克思的终极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2.
繁育哲学是一门不断地用哲学思维方法对教育实践及其已有教育理论进行审问、慎思、明辨、重构和致用的学问。增强教育哲学这门学科的自我批判意识和自我更新能力,从而构建出并守护住教育乌托邦──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是教育哲学的使命。而师范生的特质──身份乌托邦:榜样性和模范性之理念的获得,正需要理想的教育哲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一经诞生,哲学家就注意到了人性的自为性和社群性两种基本特性,并将其作为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于是就有了重点关注人性自为性潜能及其现实化的伦理学和重点关注人性社群性潜能及其现实化的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与作为哲学主体部分的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政治哲学在哲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哲学整个学科体系中,政治哲学与作为主干学科的价值论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政治哲学研究的政治主要属于价值的领域,因此它属于价值学科,与价值论间是一种交叉关系。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共同目的是根据人性的要求研究人类怎样过上好生活,但两者在研究对象、使命、关注的主要问题上存在着区别。不过,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都有可能全口径地涉及社会成员好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在两者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之间有宽阔的界限模糊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教育哲学的发展和哲学流派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哲学主流让位于分析哲学,教育哲学也由此发展出分析教育哲学。维特根斯坦作为对分析哲学具有强烈影响的哲学家,其后期哲学观点也促成了教育观念的革新。首先,他的后期哲学转向的动因与其作为教师的经历相关,他的哲学被视为现代性个体自我追寻的教育手段,哲学治疗的目的是重塑自我;其次,《哲学研究》中的关键概念——语言游戏、遵从规则以及生活形式都展示出他的儿童教学的实践;再次,新的哲学观反映出,教育实践应植根于所处的生活形式,促成新的生活方式的重建。进而,在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和教育之间,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彭姗姗 《东方论坛》2010,(1):114-121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劳斯的阐释策略:卢梭以一种回归古典的姿态,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引发了现代性的危机。但他最杰出的弟子布鲁姆却通过对《爱弥儿》的重新解读,试图在卢梭这里发现堪与古典哲学匹敌的新的政治哲学根基,从而对施特劳斯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把哲学看作是严格的科学,试图在先验现象学中实现哲学的理想。欧洲社会的现实使他意识到哲学已经背离了这一理想,陷入了危机。他将伴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当作哲学危机的理论表现,并在对两者的批判中论证了先验现象学的原理,揭示了哲学危机所蕴含的人性危机的真正含义。通过对上述思想的剖析,进一步阐明了胡塞尔的哲学观及其局限性,并对其后期哲学的理论取向做了必要的澄明。  相似文献   

17.
政治哲学研究有关人的政治事务,而政治事务是在人性的问题域中展开的。由于人们对人性的看法不同,政治哲学在构建政治制度和政体安排方面予以不同思考。古代政治哲学是以人性善为基础,主张一种贵族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是以人性恶为逻辑起点,构建自由民主制政体,而共和主义政治哲学试图通过人性教化,使人向善,使共和国自治和自主。因此,我们通过反思政治哲学的人性假设,才能够认清政治哲学的政治事务的性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论理工科大学哲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教育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面对 2 1世纪的挑战 ,全面提高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哲学教育是关键。适当的哲学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理的思维习惯、自觉的道德意识、高雅的审美趣味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9.
哲学社会科学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理论指导。可以帮助青年师生坚定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的成长和完善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价值;有助于健全和高尚人格的树立;是培育师生改革创新精神的思想武器。应当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职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创新应该在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意识中获得阐释。由古希腊奠定传统的西方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是哲学与政治的矛盾张力;就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整体而言,"哲学的政治"是它的基本取向,其实质是通过哲学遮蔽实践的政治意义,通过神化和物化自然使政治世界神秘化和"侏儒化"。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创新实现了从"哲学的政治"向"政治的哲学"的转换,具体表现是:通过实践哲学解放了被古典政治哲学遮蔽的劳动者,使自然与人的劳动实践建立起有机联系;清除了西方传统政治哲学赋予政治国家由神秘的自然而来的形而上学特性,清晰地展露出政治的历史性和历史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