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阐释谢无量《蜀学会叙》入手,初步总结出“蜀学”的五个特征:一是独特的古史体系,即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三皇”体系,和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开明”为世系的“五帝(王)”体系。二是大禹所创《洪范》之“五行”、《连山》之“阴阳”等观念,为后世儒家奠定了哲学基础。三是有别于中原“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观念,蜀学自严遵以下构建了“道德仁义礼”(或“道德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四是在孔子“六经”、汉人“五经”和唐人“九经”的构架上,蜀学每每有所突破,率先构建起“七经”和“十三经”的经典体系,并为正统儒学所接受。五是蜀中自古流传的“皇人”信仰、仙道传统,造成了老子入蜀修仙的传说,也成就了张道陵入蜀创教的功绩。  相似文献   

2.
史世海 《社区》2012,(2):15-15
千古圣人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历久而弥新。孔子所倡导践行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人们虔诚遵循的道德规范。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3.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当代大学生作为承载核心价值观的先锋力量面临着摇摆于文化自卑与自负的现实困境。只有以讲清楚“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作为前提,理解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链接与契合,才能增强大学生内化于心的文化自信,培育外化于行的以仁为情感基点、以义为价值标准、以礼为行为规范、以智为思维起点、以信为处事原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履者以及法治精神“固化以制”的捍卫者。  相似文献   

4.
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与核心价值,对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常”思想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可以促进“五常”思想的现代转换。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可以以“五常”思想来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以多样化的手段和传播方式来传播基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简帛《五行篇》的出土,给荀子在《非十二子》中批评子思、孟子的千古之谜提供了答案。荀子所谓的思孟五行应是仁义礼智圣,而不是如后人猜测的仁义礼智信或金木水火土。通过对《孟子》的解读,发现“五行”的具体所指及《五行篇》与子思、孟子学说的关系,就可以佐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6.
简帛《五行篇》的出土,给荀子在《非十二子》中批评子思、孟子的千古之谜提供了答案.荀子所谓的思孟五行应是仁义礼智圣,而不是如后人猜测的仁义礼智信或金木水火土.通过对《孟子》的解读,发现“五行”的具体所指及《五行篇》与子思、孟子学说的关系,就可以佐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7.
徽商称雄中国明清商界三百余年,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重儒”.本文探讨儒家文化的要义“仁义礼智信”与徽商成功营销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徽商营销活动的指导作用.对此问题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商业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儒家经典,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它倡导敬畏天命,重生惜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推行仁义礼智信,做事中庸,与他人和谐相处;它主张俭用节欲,寄情山水,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韩愈"性三品"理论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愈"性三品"理论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人性的内涵,并以五常的完备与缺失区分人性的存在状态。其理论实质是孟子的人性纯善,其价值取向是众生平等。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广大壮族地区长期受到中国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润.官方主导的儒家学说提倡"修齐治平",把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基于此,儒家意识形态的"仁义礼智信"在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而壮族人民在接受"仁义礼智信"的教化的同时,也在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中演绎着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修身思想.具体而言,包括厚仁载物、重义轻利、明礼守法、崇智尚勤、讲信修睦.  相似文献   

11.
大师的家风     
春节期间,央视发起了“家风”话题的采访,引发了公众的关注与热议。不论是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幽默的“妻管严”,每个家庭都用善意与正直影响着下一代。而现当代大师的家风,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概念因众口难调而失于空泛,“多文化”概念则更为执中,承认多文化“共在”时的某种失序。在人人皆为多文化交流“结点”的时代,不同文化共在的“结构场”复杂而又多变,贯穿其间的则是人性特点,如佛教所言乃“贪瞋痴慢疑”,儒家将其理想状态称为“仁义礼智信”。人性的特点使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变得异常复杂。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对于推动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表现在:第一,重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充分发挥道德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国家公务员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主体;第三,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社会风气全面改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如果“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等的“端”作“端源”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等就表达了“四心”是仁义礼智之端源。“恻隐之心,仁也”等所论证的性善之性是指为善的能力,其能够显现为具体事相上的善,从这一点来看,“恻隐之心,仁也”等就表达了“四心”能够落实、显现为仁义礼智。“四心”能够落实、显现为仁义礼智也就体现了“四心”是仁义礼智之端源。  相似文献   

15.
仁义礼智信既是儒家理论的精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现代管理是历史发展、科技进步的象征.两者结合起来必然产生推动现代管理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每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封建社会是仁义礼智信,资本主义社会是自由平等博爱,十八大报告也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种不同的价值观虽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空间不太一样,它们的本质属性与内涵也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它们萌芽、产生、发展的过程都要遵循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对三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与差异性的比较和分析,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语》含有丰富而深邃的道德哲学,其中以“仁”、“义”、“礼”为核心的社会公德;以“忠”为基础的职业道德;以“孝”为起点的家庭美德。这在当今落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价值问题考量需要基于四个维度。首先,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既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也包括作为一种理论的宏大叙事。其次,西方现行政治价值的强势渗透下的有效借鉴,典型的是欧美国家成功发展的自由、民主、法治等,这些是属于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再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因子的发掘。中国政治价值的构建必定不能脱离传统的根基,其中和的理念,仁义礼智信倡导下的秩序与稳定在现阶段的中国绝对不可以抛弃。最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身发展实践中的探索。这是中国独有的政治价值体现,体现为社会发展包容性,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19.
论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主张“天下平”的和谐社会,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以“仁义”处理人际关系,要求人人积极善行;国家实行“仁政”顺应民心;通过发展经济安民富民,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实现“平天下”的和谐社会。虽然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存在的社会里,这些主张难以实行,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些主张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加强道德建设,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社会诸关系和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道德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支撑意义和积极价值。和谐社会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性特征为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