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公示语翻译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去研究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对泉州城市双语公示语作了生态翻译学角度上的评析。研究表明,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基于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其理论构架可以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视阈;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关键在于译者能否基于"翻译生态环境"之下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活动作为人类交际行为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自然界的活动相互关联的。公示语翻译在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是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极强的社会功能。结合生态学原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公示语翻译的跨语际、跨文化转换活动,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公示语翻译的文本进行研究,不仅拓宽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领域,而且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警务公示语汉译英的水准真实直接地反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对外交流的水平。生态翻译学以其全新而独特的视角赋予了翻译活动译学理据。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了现行警务公示语的翻译,肯定了多种翻译方法在提高译文“整合适应度”方面的作用。研究生态翻译学理论,有助于促进翻译生态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选取湖南警务机构的公示语翻译为语料,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警务公示语汉译英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语言垃圾进行了清理,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对警务公示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旨在获得整合度较高的译文,建立清洁舒适的语言生态环境,为警务公示语的汉译英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湖北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示语翻译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是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极强的社会功能。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有了越来越重大的意义。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译者在翻译旅游景区公示语时要充分考虑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减少因错译、误译带来的损失和不良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示语广泛应用于公共设施、公共交通、旅游景点、机构名称、服务设施、街头路标等公共场所,被认为是城市或地区的“脸面名片”.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许多景区的公示语均为多语形式.正确恰当的公示语翻译不仅能帮助国际游客顺利完成旅游,同时也能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然而,我国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文章以河南三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为例,运用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发现的错误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而对我国的景区公示语翻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对外宣传及交流重要手段之一的公示语在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辽宁旅游景区公示语的具体译例,探讨在景区公示语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以"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为指导原则,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尽量减少因错译等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从而提高旅游翻译质量,促进辽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同样都有从正、反两个视角来表述同一概念的语言现象。汉语里一些习以为常的公示语,英译时从反面来传递其语言文化信息,往往更能传情达意;反之亦然。生态翻译学及其"三维"原则赋予公示语反译以理据。语言维的公示语反译,旨在以目的语为依归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力求语义信息的双向动态对等。文化维的公示语反译,则更加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阐释并践行"以我为准"的翻译原则。交际维上的公示语反译,格外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提升"整合适应选择度"并忠实再现源语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语篇类型学和翻译学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语篇类型进行分析,认为公示语大体分为说明语篇、指示语篇、信息语篇和审美语篇等类型,因此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如信息功能、指示功能、酬应功能和审美功能。认为公示语翻译应以最佳实现语篇功能为原则,具体操作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层关系:译文与公示语设立者的意图、译文与原文、译文与译文受众,并根据公示语不同类型有所侧重,力图得出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语篇类型学和翻译学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语篇类型进行分析,认为公示语大体分为说明语篇、指示语篇、信息语篇和审美语篇等类型,因此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如信息功能、指示功能、酬应功能和审美功能。认为公示语翻译应以最佳实现语篇功能为原则,具体操作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层关系:译文与公示语设立者的意图、译文与原文、译文与译文受众,并根据公示语不同类型有所侧重,力图得出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拓宽视野,开始将翻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观点结合起来,生态翻译学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生态翻译主张从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三个维度进行翻译,并通过读者反馈及译者素质进行翻译质量评判。由于广告语翻译涉及文化因素的转换,语言韵律等特征的处理,因此生态翻译学方法论中的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可以为广告语翻译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广告语翻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广告语应该被视为翻译的生态环境,译者与这种生态环境应该是相互适应与选择的关系。应该在充分考虑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语的内容、受众、源语及目标语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进行翻译,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在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能够对翻译本体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文章在该理论视角下来研究广告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广告翻译的译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广告翻译新视角,从而为其他广告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在翻译理论研究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贯通融合性.它以生态学作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生态思维与翻译活动之间的有效契合,并通过生态取向的整体主义方法为翻译活动提供一种新思路,它所独有的生态范式和生态结构,赋予翻译活动整体的研究视野,这使它与传统翻译学形成鲜明对比,为当代翻译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路向.  相似文献   

14.
公示语英译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在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现今国内公示语英译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公示语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阈和理论框架,其多维转换方法为公示语英译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行的实践参照。以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3原则为主要指导,结合实例分析探讨公示语英译中一些不足及改进方法,将促进公示语英译质量提高、语言文化环境改善及对外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编著了以达尔文的“适应/选择”学说为理论依据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该书中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理论,为中国译学界注入了新的血液.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该书提出翻译是一个以译者为中心的适应选择过程,即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对译本的选择.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河北省旅游文化翻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功能翻译理论解析公示语汉译英的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示语向来被称做"城市的脸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示语翻译的错误比比皆是,这大大影响了公示语作用的发挥.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误差的划分,通过语用、文化、语言三个方面讨论分析公示语英译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依据"三维转换"的观点,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公示语翻译补偿中的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可以弥补和减少公示语译文的语义、文化信息、交际意图及功能的损失。公示语的三维翻译补偿共同作用并服务于译文质量的提升以求实现最佳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18.
语篇语言学理论在翻译学中的移植为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从语篇视角诠释翻译的本质,拓展翻译的意义,使翻译学的研究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文章针对我国现有的高校外语翻译教学,分析了语篇翻译理论对高校翻译课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作用,提出语篇意识的建立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通过公示语翻译的对比研究,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审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真实性等角度探讨了公示语的翻译方法。研究实践表明,美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有助于提升公示语翻译质量和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在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译者,应了解公示语的功能特点和所展示信息的状态.准确把握公示语的语言风格,维持公示语翻译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3个层面做出最佳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