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末雨后,顿觉凉爽。灯下读李渔《闲情偶寄》,其中一段有关鸟声叙述颇为有趣,抄录如下:"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耳,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戈,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  相似文献   

2.
县教育局长是民国时期最基层的教育行政长官,其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状况对基层教育发展影响极大.教育局长的选任、籍贯、资格、待遇等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任命方式主要有选举、推荐、直接任命、考试四种;局长由本县籍担任者占大多数;局长职位主要由师范学校毕业生担任,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局长的薪酬相对较低并且差异很大;局长的任期很短,不足一年者占大多数,有超过76%的人没有达到法定的任期,许多外在的因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迫使教育局长匆匆离职,短暂的任期使其难有作为.分析考察县教育局长群体的构成,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民国时期基层教育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3.
HR要成为雇主品牌的塑造者,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核心特质:首先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品格和心态;其次,以专业高效与业务部门实现彼此尊重;最后是支持业务,协同战略。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上写博客(Blog,即网络日志),如今成了非常流行之事。各界人士纷纷“开博”,甚至连居庙堂之高的官员们也不甘寂寞,竞相投入这彰显个性、全民狂欢的博客江湖之中:局长开博了,厅长开博了,部长开博了……不过,最火的还要数河北省公安厅新闻中心开办的“中国第一公安博客”,也号称是中国第一家政府机关博客。是作秀,还是创新?一时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美国文官是指美国政府行政部门的文职人员。它不仅与武官相区别,而且由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和立法部门的议员以及司法部门的法官也不在文官之列。在整个文官队伍中,政治任命的官员,如部长、副部长、助理部长、独立机构的长官等,称为政务官,其余的称为事务官或职业文官。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性格之中具有一种向内用力的特质,以自足充实的心灵归持为特质。此种精神,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渗透于他们的文学生命之中。宋末元初的文人刘辰翁,在他的散文作品之中,多次提及自己对于"乐"之理解。其中,既表现出传统儒家士大夫对"乐"的典型理解,又体现出刘辰翁对乐之独特的心灵感悟,这二者无不显现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之中所沉淀的文化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7.
日本茶道讲究摈弃悦乐甘于苦寂,潜心探究精神修炼之道。型、气、美、禅是其独特的四大文化元素。"型"为了摸索"道"而存在,是茶人通过百般冥思才能抵达的无形的茶道规则和境界;"气"是指主人和客人在茶室中对彼此的用心,以"一期一会"精神为最终形象,隐现了人与人相互尊重的精神;"美"是指原本不那么起眼的实用性茶具中所散发出的不拘泥、不刻意、不修饰的自然之美;"禅"是指从茶的感官特质、饮茶氛围或心境来看,茶与禅的静寂、幽玄、枯淡特性的相融相合。  相似文献   

8.
(一)欧风美雨的东渐与早期维新派的新看法 中国早期维新派中的一些人,或在香港、外国生活过,或读过一些反映西方情况的报刊,他们对中外婚姻状况做了初步的比较。王韬曾游历英法等国,他说:英国人“婚嫁皆有择配,夫妇偕老,不妾媵。”王韬记载其游览伦敦水晶宫见闻时写道:“每游,必遇一男一女,晨去暮返,亦必先后同车。彼此相谂,疑其必系大们,询之,则曰:非也,乃相悦而未成婚者,得问游一月后,始告诸亲而合卺焉”。  相似文献   

9.
康熙幼年登基,在位61年。其在位之长,历朝历代无人能及,而且他活了近70岁,在清朝的帝王中可谓是一代长寿之君。康熙的健康长寿并非天赐,而是得益于他长期良好的生活习惯。据《庭训格言》记载,康熙曾强调“凡人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当永戒。”这就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古代短歌诗型中的汉文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古代文坛上,“和歌”是日本民族引以自豪的一种文学样式。纪淑望在《古今和歌集·序》中说:“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地,发其华于词林者也。人之在世,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咏形于言,是以逸者其声乐,怨者其吟悲,可以述怀,可以发愤,动天地,感鬼神,化人伦,和夫妇,莫宜于和歌。”这一段论述道出了十世纪前后的日本人对和歌的认识。此种观念,一直沿迄于今。  相似文献   

11.
普及ADR法学教育,对于扩大ADR的法律利用、促进法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ADR法学教育作最广义的理解。以学制和教学对象为标准,将ADR法学教育分为大学后ADR短期培训与大学中的法学院的ADR教学,并对ADR法学教育的受众进行准确界定。认为ADR教学的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可能也无须模仿传统的部门法教学,而宜于将整个课程体系建设成以介绍ADR基础理论,教授ADR的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课程为核心课程,辅之以必要的课时较为简短的专题讲座或选修课的课程体系;诊所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ADR理念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在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前夕去采写历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江苏省省长、化工部部长的女强人顾秀莲,我既与奋又有些不安。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进那宽敞明亮的部长办公室,终於坐在久闻大名却初次谋面的顾秀莲部长对面时,我忽然感到:圆圆的脸上架著一副眼镜,穿著朴素,笑容可掬的顾部长,不像我想象中气宇轩昂的中国化工界最高行政长官,倒像是一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亲切谦和的老大姐。得知我欲为她“立传”,顾部长明确表示:“在中国,走上高层领导岗位的女士的确不多,因此关於她们,社会上流传著许多猜测。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我没…  相似文献   

13.
钱穆认为,中国教育目的应该包括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三个循序递进却又彼此相通的层次。所谓做人,即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而身心全面发展则以道德为核心与统帅。所谓做中国人,即我们应当具有“真切爱护国家民族”之心理;换言之,作为国家一成员,我们应当具有“立国精神”;作为民族一分子,我们应当具有“民族精神”。所谓做世界人,第一,我们应当在不忘本我的前提下努力向其他民族学习;第二,我们在关心自己民族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其他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钱穆的上述思考,必将有助于当下中国教育目的之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小农经济孕育出来的社会结构是一种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元的宗法制度。此种制度决定了个人对家庭和宗族必然会产生强依赖关系。与此相应,此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群体也占据价值的主导和优先地位,而个人则只是其所属群体的依存者或派生物。儒家文化之他“围”与个人之自“围”形成一种合力,固化了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同时,从文化之“围”进到制度之“礼”实现超越和融合,使群体本位思想得以渐进生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学之进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壹历史与史学之别一,历史为人类过去之活动,属于生活之范围;史学为研究此种活动之结果,属于知识之范围。且取其他社会科学以为譬:如经济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者,而研究经济生活之经济学,则属知识范围;社会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者,而研究社会生活之社会学,则属知识范围;政治生活、属于生活范围者,而研究政治生活之政治学,则属知识范围。生活为独立自存者,知识则依循生活而起:历史即属生活范围,故系独立自存;史学即属知识范围,则系依循历史而  相似文献   

16.
礼乐文化的天道本原以及天道本身的审美化特质决定了以《礼记》为核心文本所建构的先秦儒家礼乐美学必然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思想维度和超越性的精神内涵。按照中国哲学体用不二的显证方式,礼乐乃是一套交通天人、兼摄圣俗的价值系统和行动规范,而礼乐此种功能的践行机制在于一种可以“上下其说”的情感。情感不仅是人间礼乐的发生原理和功能依据,它更指涉、含蕴形而上维度而与性和天道紧密相联,在此意义上,情感因能同时涵盖形上、形下之域而成为主体在礼乐世界中接连天人的精神通路,故正确理解情感在礼乐文化叙事中的思想属性和价值特质成为把握礼乐美学形而上精神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3,(23)
“许大妈,您好!我受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的委托来看望您,感谢您20多年默默无闻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这是李部长让我们转给您的一封感谢信。”近日,江苏省民政厅厅长顾汉萍来到南京市六合区大官巷看望慰问许志凤老人和她收养的孤残弃婴。 李部长在信中写道,由于您的爱,使这些不幸的孩子重又获得了幸福、快乐,乃至生命。用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说:您就是积善行德的“活菩萨”,您所做的一切,永远值得全社会学习。  相似文献   

18.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续)叶嘉莹朱氏在最早的一册词集中就已经表现出了此种多方面的尝试,固已可见出其才思之敏慧与识见之过人。其后朱氏在《书东田词卷》一文中也曾自言其学词之经过,谓“予少日不善作词,中年始为之,为之不已且好之,因而测览宋元词集几二百家...  相似文献   

19.
自古文人多雅趣,为书斋取雅名便是雅趣的一种。为书斋取雅名的事古已有之,或明志以自勉,或撷趣以寄情,题旨虽各有不同,却都能反映出文人的情趣、志行、观念、追求。诸葛亮的“茅芦”,刘禹锡的“陋室”,其实也就是他们的书斋。此种风气在明清以后大为盛行。明代桑悦的书斋名“独坐轩”,是言其小。“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做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人,因名之曰‘独坐’。”(《独坐轩记》)但狂放自负的桑悦之“独坐”又有独往独来、卓尔不群之意。“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意。而天壤…  相似文献   

20.
我昔年沦诗,曾提出过一种见解,大意是说: 吾国古人之诗,或出于《庄》,或出于《骚》。盖诗以情为主,故诗人皆深于哀乐;然同为深于哀乐,而又有两种殊异之方式,一为入而能出,一为往而不返,入而能出者超旷,往而不返者缠绵,庄子与屈原恰好为此两种诗人之代表。……庄子虽深于哀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