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革命史上,陈独秀是一个历史复杂的人物,一生经历坎坷。由早年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到“五四”后期接受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组织创建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在晚年最后落伍于革命时仍然顽强思考,着力追踪时代的步伐。一般地说,陈独秀思想认识的转变发展和成熟与他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因此,我们要研究陈独秀某方面的思想乃至对他整个思想的述评都必须与他一生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和实践联系起来考察。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声望的革命前驱者。一九一五年开始,他发动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他被人们广泛推崇为领导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自一九二一年七月起,从党的一大到四大,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和党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领导全党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发展了党在全国的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工农运动,使全国革命形势有了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倡导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给辛亥革命失败后死寂沉沉的中国思想界以巨大震动。“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等最早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然而他却被日后革命的洪流所淹没,从而没能在历史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但是,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他是我们党的第一任总书记,又是党内第一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作为总书记,他担任党内领导职务达六年之久,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他断送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运动,最终叛变了中国革命.毫无疑问,陈独秀以他最后背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这一事实,说明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历史上起过某些积极作用,也并不影响他在思想上一度信仰过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学历史系七六级在“中国现代史”教学中,教师学生共同讨论了关于陈独秀的评价问题。陈独秀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著名领袖;五四运动以后又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接着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并被选为党的“一大”至“五大”总书记。然而这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却又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了右倾机会主义者,最后竟堕落为托派,走上了叛党的道路。对于陈独秀能不能一分为二?对其早期的历史功绩要不要给予应有的肯定?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所谓陈独秀是汉奸的问题,为一个历史的旧案。自从提出这个问题至今四十多年来,“汉奸”这顶帽子一直戴在陈独秀的头上,只是最近两三年,一些近、现代史研究工作者才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并感到有重新研究的必要。陈独秀到底是不是汉奸呢? (一) 陈独秀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既有大功,也有大过。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他作过巨大的贡献。可是,由于他的世界观没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研究成果颇丰。但是,杂志中陈独秀的美学思想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陈独秀从批判传统的审美思想入手,高举新文化的革命大旗,提倡写实主义、个人价值、精神自由的文学审美思想。这些美学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右倾机会主义曾经多次危害过革命事业;其中以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危害最为严重。正因为它危害最严重,也就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历史教训。因此,在目前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回顾一下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对革命的危害,是有极其现实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对于他的生平事迹,诸多评论,褒贬不一。本文拟就他在“五四”前后、建党初期以及后来的表现几个问题,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试作探讨,略作述评。一、“五四”前后的卓越贡献不容抹煞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庆市)绿水乡。父亲早逝,母亲操持家务,祖父以教书为业。陈独秀自幼聪颖,性格倔强而自视甚高,从小就由他的祖父管束,后由他大哥亲自教授。1896年,17岁的陈独秀竟以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对陈独秀作过多次不同的评价。五四时期 ,毛泽东积极支持并配合陈独秀的建党活动 ,对陈独秀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思想推崇备致 ,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 40年代初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史上的陈独秀作了客观的、辩证的分析评价 ,既指出其缺点和错误 ,又肯定其地位和贡献。建国后 ,随着个人权力的增长 ,毛泽东对陈独秀作了全盘否定。不同时代的不同评价 ,反映了时代演变的痕迹和毛泽东斗争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代震惊中外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惨重的失败告终。失败的客观方面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而主观方面的原因在于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对党内的统治。陈独秀虽然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并曾经为党的建立和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作出贡献,但是,他思想和世界观的转变并不彻底,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政治思想保留着很深的改良主义烙印,他的世界观没有跳出历史唯心主义的樊笼,他的方法论也是形而上学教条主义的。陈独秀投降主义的产生,正是这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恶性膨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从康梁的改良主义文学主张到陈独秀胡适的文学革命思潮之间,还有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黄远生.黄远生在1912-1915年之间颇有新文学思想发现,并对五四文学革命运动领导者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就是综合了黄远生的《晚周汉魏文钞序》等文观点而成的.对于黄远生这样一位于新文学运动有特殊贡献的人,现代文学史家完全忽略了他的存在,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参加并领导过中国的托派组织,然而在1937年从南京监狱释放出来以后,他与托派就再也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了。探讨陈独秀与托派结合和离异的原因,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谨以此为目的,求教史学界。(一) “二次革命论”作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自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党内的不断批判。“二次革命论”认为,既然目前的革命(指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大革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中所说的“文学”,是采用了“广义文学”的概念,既包括文学之文,也包括应用之文。他谈到的文学“革命”,同样是既包括文学之文的“革命”,也包括应用之文的“革命”。他高张文学革命的大旗,不仅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局面,而且首开现代应用文写作研究的先声。他在《文学革命论》中猛烈地抨击封建应用文,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应用文的“革命”来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很有必要重温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应用文“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陈独秀在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前途两个问題上的观点的分析和论述,认为:在陈独秀的思想中,虽然有许多错误的观点,有的甚至于近乎“二次革命论”,但他思想中更多的是对“二次革命论”的否定。陈独秀的真实思想应该是: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陈独秀不是“二次革命论者。”  相似文献   

16.
如何全面评价陈独秀?历来说法不一。我们既不能因为他后期有过错而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他前期的革命活动作过高的评价。“四人帮”横行时期,就是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把他描绘成蓄意伪装进步,趁机混入党内破坏革命的政治投机分子。这是一种既不严肃又不科学的态度。毛泽东同志对于陈独秀的评价,从来不是绝对地肯定或者简单地否定,而是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作出了恰当的结论。毛泽东同志恰如其分地肯定了陈独秀前期活动,而对后期的严重错误痛加批判。因此,我们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人生哲学的开拓者。他以进化论和唯物史观为武器,在激烈地批判传统人生哲学的同时,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幸福、理想人格等重大人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倔强刚毅的性格、狂放自负的气质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革命运动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著名的活动家。他一生复杂多变,功过交错。本文仅就他生命途程中的光辉转折,即由一个民粹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和进程试作简述。  相似文献   

19.
“道德革命”是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图存的伟大实践斗争中提出的战斗口号和目标,陈独秀在“五·四”以前一直把它视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个重心。因此,伦理思想在他此时全部思想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和整理陈独秀的伦理观,有利于我们正确评价和理解他在近代社会、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所做出的历史功绩,同时对于深刻认识近代道德革命的历史作用及其深远影响,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前曾有过一段投身"乱党"的日子.他参加过反清志士的秘密团体"暗杀团",发起并领导过反清斗争的革命组织"岳王会".但许多相关历史真迹已湮没不闻,或语未能详.寻索陈独秀早年政治活动的心理轨迹,清理其投身革命的思维逻辑,诠释其斗争风格的形成契机,这对于陈独秀后来的革命事业无疑也是一种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