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卫东 《社科纵横》2009,24(2):33-34,59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因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而使其陷入发展的困境。由于人们对工业文明的理性反思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转变,现代文明正经历着一场结构性的范式转型。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自觉选择,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必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构建生态文明,需要从思想观念到道德行为、从发展模式到生活方式、从人与自然关系到人与社会关系进行彻底的变革和转型。  相似文献   

2.
主体制度的研究贯穿于私法研究的始终,从"自然状态的人"到出现"人"与"非人"的区分,进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普遍的自然人主体资格得以承认,直至"团体主体"的出现,民事主体理念嬗变与制度变迁的历史,亦是私权制度的发展史.民事主体的核心理念--人的平等地位和自由意识,本身也是私法的核心理念.具有内在价值的人是私法权利的追求者,也是其利益的最终归属者.私法制度的发展史就是主体参与各种私法活动拓展自身权利空间的斗争史,私法正是以主体制度得以展开,对主体地位的反思与总结,也是对人类社会生活本质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羞辱的本质在于伤害人的人格与自尊,乃至不把人当人.结合历史与现实来考察,羞辱现象的产生有其制度、文化与心理多重根源.等级制度是羞辱"惯性化"的根源,惩戒制度中的羞辱性惩罚是羞辱"合法化"的根源,分配制度的不公是羞辱"隐性化"的根源.传统的专制文化、面子文化和当代的低俗文化是羞辱的文化根源.立威与区隔、自证与宣泄、报复与补偿是不同群体羞辱行为的心理根源.一个体面的社会是其社会组织不羞辱人的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人不羞辱人的社会,唯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建设一个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王建新 《社科纵横》2011,(11):70-72
西方经历了比较完整的社会发展形态,在权力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制度成果,这些成果是人类在政治活动中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反映了现代民主权力及其政权运作的一些特有规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这些权力文明思想中,主要包括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权力控制与权力监督制度、代议制度与文官制度、正当法律程序制度与违宪审查制度、宪政制度与开放制度等。但我们也不能原样照搬这些,结合中国国情有选择地进行借鉴与吸收当是中国权力文明发展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作为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在典型意义上使得全部历史被合乎逻辑地分成“三个阶段”: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三个阶段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具有内在关联。三大形态理论着眼于人的发展状况与解放程度,决定了人类解放理论同时还兼有社会形态的意义,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实际是同一个过程。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历史定位中,中华民族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寻求人类解放的一种方式,将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巨大变迁创造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康之 《阅江学刊》2022,(5):114-126+174
工业社会的制度是多元化的。在与人的行为和行动相关的所有领域中,都可以看到制度的作用。从基础性意义上看,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管理制度和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管理制度是人为建构的,而社会制度在生成和演进中则具有某种自然色彩。所有制度都与文化密切相关,但社会制度的文化特征更加鲜明。随着风险社会的降临,面对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制度变革的任务被提出来,而且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制度变革从属于风险社会中人的共生共在的要求,反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风险社会的制度构建与工业社会不同:在思维方式上,用相似性思维代替分析性思维;在制度性质上,用合作制度置换民主制度;在表现形式上,以制度融合的方式统一为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永恒关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在这一问题解决的思路上,逐步形成了制度与人心二元对立的中西两极思维。特别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和中国文化自觉更新的过程中,不经意间逐步形成的仅仅诉诸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实现社会正义的单极思维几乎成为一边倒的话语霸权:这一倾向,人为割裂了制度安排与人的道德意识觉悟的内在密切关联,从根本上忽视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重要意义。当下的现实和学理的应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求人们更应重视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意义,从而确保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与道德意识的理性自觉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刘魁 《阅江学刊》2011,3(5):37-42
由于高科技、全球化以及反思性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过渡,在西方历史演变中逐步形成的现代大学制度,自然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中国在进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移植"、改造西方的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大学制度的"自主发展",以便实现中国大学制度从他组织进入自组织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严宗泽 《创新》2013,(3):34-38
考察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既有人与自然解决方式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实践根源。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可透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出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达成人类的文化自觉。当代文化哲学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在场"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态文化意识的形成",出场"则反映在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文化自觉。真正赋予社会发展以一种目的性的关怀,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自觉及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10.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5,20(5):137-138
社会救助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起源于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出于人类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而对贫困者施以援手的慈善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逐渐地走向成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中国古代的济贫思想与实践及近代中国的社会救济制度,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产生过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