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领域,不断发生着分化与重合的变动。它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化与扩展。 在广义的民族研究领域里,除了民族学、民族理论(包括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等在我国已确立为重点研究领域的基本学科外,还有一些民族研究方面的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先后形成,主要的新学科有: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学发展表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即各门学科高度分化,同时又高度综合,新学科不断出现,各门学科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种状况的出现,正显示出科学自身发展的辩证规律。关于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最一般的规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传播史研究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作为研治新闻传播史学的门径之学,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受到20世纪以来史学理论变革和数据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的史料革命的影响,其建基于史料学和新闻传播史学丰厚的学术基础之上。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与理论思考,是推动新闻传播史研究甚至整个新闻传播学科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包含诸多环节的系统性、过程性活动,缘此,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学科建构应该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视域进行理论建构,形成一种涵括新闻传播活动全过程的史料体系。  相似文献   

4.
方法论对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学的发展取决于方法论的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方法论,都包括该学科中最一般的理论问题:它不仅包括该门学科的研究方法的理论,而且还包括该学科指导思想、对象范围,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该学科同实践的关系等。社会学的方法论,既包括社会学各层次的方法的研究,也包括对社会学的指导思想、对象范围,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研究。对于社会学来说,方法论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拟从逻辑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谈谈方法论、方法论研究对社会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拥有800多门分支学科的庞大学科体系,世纪之交、千年之交之际,有必要对这一庞大学科体系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回顾、清理和审视;其研究对象,或者说着眼点应放在何谓经济科学,经济科学的来龙去脉,经济科学的学科分类,经济科学所独有的社会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等问题上,目的是建立经济科学学;要建立这一新学科,就要相应研究该学科的方法论,它既包括普适的方法论,又具独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元语用学是一门新的语用学分支学科,在更高的理论层面开展语用学研究的研究.它起源于"元语言"和功能主义思想,具有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科学特征,并结合这些学科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特征对语用学各理论进行分析,反思语用学研究的范围、对象、目标、任务、方法、理论框架、观点等,目的是从本质上思考语用学,以建构合理的语用学研究体系,促进语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治传播学”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中西关照的比较视野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始终以阐释社会发展规律,解决中国本土发展问题为学科己任。本文聚焦政治传播研究历史脉络,首次结合运用福柯知识考古学理论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阐释和分析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四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从“一穷二白”的学科知识探索到加快推进学科在地化进程,从“他山之石”的理论方法借鉴到突破西方语境的学术话语权提升。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始终聚焦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现场,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在知识生产、学科建设、话语影响力三个维度,不断思考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未来进路,以期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之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其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动态社会影响理论、文化传播的共识模型、关注社会结构限制对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动态变化。这些研究进展表明,该研究领域逐渐从跨学科发展成为多学科融合。不仅表现在理论建构的多水平视角和多层次互动上,还体现在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上。文化变迁研究的未来发展不仅应继续顺应多学科融合的时代发展潮流,还将从全球化进程中吸纳前进的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9.
比较管理学(Comparatiue management)是管理科学体系中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产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近三十年来不断发展,目前已受到各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比较管理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质如何?其方法论的结构体系是什么?在比较研究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一、比较管理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质比较管理学是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世界各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现状,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传播学中文化适应研究的路径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适应研究是当今国外跨文化传播学界最关注的主题之一.它在心理学、传播学和人类学等不同层面展开,形成了引人瞩目的理论景观.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学科关注的重点不一,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各异,文化适应理论体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反思不同层面文化适应研究的理路,探求不同学科间文化适应研究的联系与分歧.本文认为惟有广阔的视野、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知识体系,才能使跨文化传播领域的文化适应研究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统计学学科体系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统计学及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及其发展过程,认为统计学是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的数量表现、探索统计规律的方法论科学,而认识论、概率论以及统计应用领域中的相关学科是统计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统计指标法、统计观察法和数据分析法是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方法。文章认为,建设起中国的“大统计学”是中国对统计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传播学研究在政治传播学学科基本理论、政治传播的范畴和个案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观点。学者们对政治传播学的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政治传播学学科体系,拓展了政治学研究领域和方法,也为促进政治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还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理论高度不够和基本概念不清晰、研究方法有待拓展等问题。政治传播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学术界应在构建本土化的政治传播学科、网络政治传播和国际政治传播等方面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时代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出现了以信息科学研究为对象的信息科学范式架构,范式架构是科学发现的逻辑、是研究科学知识发展的基本构架,范式架构的确立是从科学发展史和理论评估标准审视一门学科的基础和条件,范式是那些指导科学家进行研究或发现的方法论规则或规范.本文提出和分析了信息学范式架构确立的四个层面或条件:技术及时代预测学的角度审视,学科研究对象的确立,信息学学科方法论的形成与完善,形成学科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理论范畴构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情报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是情报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一般而言,科学严谨的方法论体系是该学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力量源泉,对于情报学来说更是如此。几十年来,情报学研究者们为现代情报科学方法论体系构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贡献,但是诸多方法的运用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现代经济学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张东辉 《东岳论丛》2004,25(1):45-49
正如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并在其方法论的演变中学科得以深化一样,经济学科的发展也从来没有离开研究方法的变革独步进行。新的研究方法体系的确立是在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挑战中完成的,而借助研究方法的变革,以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学的拓展将是经济学领域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视域的拓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文化视域的内涵包括:以充分认知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为前提和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命题和实践推进中所包含与涉及到的文化领域或层面的主要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以广泛借鉴、使用一定的文化学、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为特色。文化视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作用体现为:拓宽研究领域,深化文化背景研究,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的政治与学术层面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人文,曾被视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彼此隔膜,而在对立的两极之间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这些领域对于打破科学与人文的界限,在两极之间架构起联系的桥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事这些领域的研究也会面临很多争议和误解,而认真的科学探索往往是在解决争议和消除误解的过程中前进的。刘兵教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科学编史学和科学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专家,但他涉猎的领域却远远超出了这一学科范围,从超导物理史到社会建构论,从艺术到科学,从性别研究到公众理解科学,从科学教育到生态环境哲学,都在他的研究视野之内,既有基础理论性的探索,也有应用实践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的《克丽奥眼中的科学——科学编史学初论》、《新人文主义的桥梁——解读萨顿〈科学的生命〉》、《性别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敬畏自然》、《科学与艺术》、《南腔北调——科学与文化之关系的对话》等著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进入80年代以来,整个基础科学研究的进程都因过程问题(运动过程、时间序列过程、时间生物及心理过程以及社会过程)而产生了对科学哲学及其方法论的重新思考。一度被普遍推崇和认同的结构功能论、符号论、互动交换论以及常规统计理论等,似乎在对一些简单的动力过程系统的解释和预见性方面都显得过时和能力不足。犯罪学学科本体理论问题的提出,恰逢科学整体性发展和方法论革命性转变的时代。由于犯罪作为一种边缘行为的研究已开始触及到诸如行为的流动几何、行为变异的复杂时空序列关系等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犯罪研究在当代科学的新走向中摆脱旧有的经验范式,彻底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9.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研究日益兴盛,学术研究领域中外交流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日趋交融、渗透。为了给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两个学科的方法论探索和学科构建提供一次深入交流的机会,为中国学者与世界一流学者搭建一个高水平学术对话的平台,2003年9月17-18日,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与历史系在吉林大学联合举办了“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方法论探索与学科构建”高级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国、美国和国内的六十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演化成科学技术哲学。这个领域的研究问题异常庞杂,从曲高和寡的自然哲学、认识论问题到大众关注的伪科学、科技创新问题,从久远的科技史问题到时兴的环境伦理、克隆人、虚拟实在问题,从科学方法和科学规范问题到问题意识的树立、超越情怀的培养问题,基本上囊括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各个领域。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问题域,是伴随着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科学方法论的总结与反思、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深入、科技社会学与科技伦理等领域的探索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而不断拓展、深化的。刘大椿教授是我国当代科技哲学专业的领军性人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迄今为止,他的研究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国科技哲学领域的基本发展方向。刘大椿教授的学术生涯从“科学是什么”这个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开始,历经了一个逐渐向方法论、科学思想史、科技社会学、技术哲学、乃至科技伦理学、技术创新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等领域发散的过程。他不是试图营建无所不包的体系,而是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追随问题给出别开生面的思考,似乎在经历着一个从中心到边缘的转换。正是在这种转换中,新的理论生长点不断出现,研究的问题域不断扩张,创新型的思维活动异常活跃。他率先提出了科学活动论、互补方法论等理论,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基本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所编写的教材和发表的论著一直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并广为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