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深化旅游专业教学改革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高职旅游专业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性,探讨了将非物质遗产引入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化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西藏时下正面对如何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内涵建设提升到发展战略之一,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人文文化;以旅游人文产品为主体,辐射带动乡村风光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与规划、注重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保护。本文以西藏林芝地区巴松措国家级风景资源现状,借鉴国内外管理体系、法律体系、经营运作经验与成果探索提炼出具有西藏特色的国家公园的保护、科研等价值探索。  相似文献   

3.
地质公园建设以新的资源利用方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是国土资源部门落实新发展理念,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和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载体。贫困地区地质公园建设不仅使地质遗迹受到保护,促进了旅游扶贫,还解决了区域性贫困问题。贵州省乌蒙山片区通过地质公园建设整合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既唤醒了地质遗迹保护的自觉,保护了绿水青山,又能实现贫困群众脱贫。地质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共同构建了旅游扶贫的贵州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产业,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利用保护区内的优良自然资源,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旅游活动来给自然保护区的一系列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比较珍贵,在旅游开发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资源保护。基于此,本文以辽宁省的自然保护区为例,综合的分析了辽宁省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具有社会价值与旅游经济价值,合理开发会促进遗产资源管理的良性循环。但是,实践中利益主体往往从维护自己利益最大化诉求的角度出发,会出现一系列破坏遗产资源的“公地悲剧”现象。文章以龙门古镇为例,分析龙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利益主体诉求及利益关系现状,构建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利益协调机制,从而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一、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关系 在国内外,对于旅游与遗产保护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一方面,旅游与遗产保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对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仅能最广泛地传播遗产价值,提高全社会遗产保护意识,并为遗产保护提供亟需的资金,同时又有利于遗产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者,欲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在旅游景区景点品牌营销、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资源保护、旅游景区景点按消费需求变化实施改造与转型方面树立崭新的创新思路,方能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确保旅游景区景点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影视剧为代表的韩流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传入我国,深受欢迎。韩国影视中展现的悠久文化、旖旎风光、时尚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公民赴韩旅游的热情,韩国影视在成功树立本土文化品牌的同时,也成为韩国影视旅游的精品资源。对于韩国影视旅游的成功应该给予重视,细致分析出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可供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应对其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从而使其能够传承后代永续利用。本文结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开发的实际,探讨如何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胜地,探寻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正湿地旅游的开展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它也成为保护湿地的一种手段和实现保护的途径。只有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的旅游效益,才能实现湿地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双赢"。芦苇跌宕,芳草萋萋,湖泊纵横,百鸟齐飞……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留给人们的印象梦幻而美丽。  相似文献   

11.
邵波 《城市》2022,(6):47-54
全域旅游为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契机。笔者在对天津市蓟州区文物保护古迹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引领蓟州区文物古迹保护开发理念的转变,并给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文物古迹的有效保护与合理适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影响旅游项目发展的因素很多,加强旅游项目的风险管理对于旅游项目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旅游投资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东营市旅游资源分布和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开发现状,对市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具体建议,以促进全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实现东营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目前极大多数传统村落都以发展旅游作为产业规划定位,古村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又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以新疆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为例,引进生态学领域的共生理论观点以此构建古村落传统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共生体系,明确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共生的三要素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古村共生三要素现状及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试探究出从本质上协调共生单元、从外在内容上强化共生环境、从关键上优化共生模式三大策略,并提出具体的规划更新方法,以期为当前旅游业置入背景下的古村聚落保护更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都树立起低碳意识,主动维护自然环境。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随着森林旅游的盛行,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不会因旅游经济的发展而遭到破坏,就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以在森林碳汇增加的同时,鼓励低碳消费,使得森林旅游低碳化。本论文针对发展森林旅游及实现低碳旅游的建议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是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手段,而旅游利用则是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关键支持。本文在综述建筑遗产利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潮演变,并分析了旅游在其中的角色与功能。结论认为,建筑遗产保护正逐渐从单一的"原状保护"向多元化的"活化利用"转变。在这种活化利用中,旅游起着重要作用,它承担着建筑遗产空间关联、业态支撑的角色,而这种以旅游为目的的活化利用也提升了游客体验,增加了建筑遗产的吸引力,活化了城市空间结构,增加了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贺红茹 《现代妇女》2014,(11):86-87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开发,实现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体验与收益的双赢。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旅游活动的关系,分析了六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转型模式的优劣,最后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转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5?12地震后北川各业百废待兴,其中羌文化保护及传播成为迫在眉睫的民族性课题,旅游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的羌文化旅游更是北川经济发展的根本。本文通过对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SWOT分析,为北川羌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镇开始被人们关注,并进行旅游开发。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使旅游开发方向和旅游类型的定位越趋商业化、雷同化。这对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本文以河源市为例,对文化古镇的旅游发展做以分析,并给出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唐涛 《职业》2011,(5):111-111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公布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从此,海南的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海南的旅游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要想保护海南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保护好海南的环境。因此,在海南大力普及推广太阳能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