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勇 《金陵瞭望》2011,(22):59-6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建党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无不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和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把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在前提和首要位置。这是因为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  相似文献   

3.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核心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刻牢记和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我们的执政基础就一定会坚如磐石。  相似文献   

4.
梁柱 《中华魂》2011,(11):33-3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继续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我党一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关怀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本文拟就从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党的建…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 2 0 0 1年 7月 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是一篇迎接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宣言和伟大纲领。我们党要站在时代前列 ,带领人民胜利前进 ,归结起来必须永远坚持“三个代表”。这“三个代表”互为因果 ,互为联系 ,又互为补充。其中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际上 ,就是党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 ;坚持深入群众 ,倾听群众呼声 ,反映群众意愿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不谋私利 ,为民办事 ;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和政策 ,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以人民赞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我们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人民服务》是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光辉篇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文献,其核心思想"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忠实地代表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人文关怀,更好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重视促进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显然,人的所有价值创造实践皆围绕人的主体需要而展开,这决定了人本价值在所有价值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梳理《为人民服务》人本价值的这四重意蕴,对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党的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只要我们坚定地实践“三个代表” ,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就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把先进文化作为一面旗帜高举,这在我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就是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意味着我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民群众的一种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论江泽民同志的人民群众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江泽民在就任党的总书记的十三年时间里,时刻情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履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了系统的关于团结、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执政之后,能否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执政的共产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性问题,同时又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历史性难题。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如鱼水的密切联系。随着中国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巨大变革,党群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需要共产党人从当今中国政治、经济、化诸方面的状况出发,去思考和探索密切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员先进性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生命线,是党的建设的根基。体现我们党员先进性的最根本、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共产党员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谋利是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和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三代领导核心“人民根本利益”论述的内在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广大人民的忠实代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立场和惟一宗旨。要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路线和根本方法。轻视群众 ,脱离群众 ,不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 ,就会走向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直至跌入腐败的泥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改进党的作风 ,彻底惩治腐败 ,这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对“人民根本利益”作了不同的论述 ,但其内涵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以民为本是贯穿于毛泽东执政党先进性建设思想始终的主线,也是毛泽东执政党先进性建设思想的根本特征。在以民为本思想指导下,毛泽东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质,将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作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在执政方式上采取了群众动员与群众监督的结合,在执政合法性的构建上则以人民群众的认同为核心,并将服务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的旗帜,在政治思想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将其“公共心”思想、“公仆”意识及重视党员素质的观念,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廉政理论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政治民主化和党员素质建设的道路,从而在根本属性上保证了党的廉政廉洁,使党的各项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改善民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改善民生与"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之中。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宗旨的具体体现。党与民贴心,民与党同心。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不断改善民生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的反复比较中,最终选择了"跟共产党走",于是有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就是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坚持人民最高位置,一方面在于人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所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性质与宗旨所要求,现实中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坚持人民最高位置,筑牢执政根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为党的工作赢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动力;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与群众朝夕相处,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不断增强人民主人感,始终保持公仆本色,接受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论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缘由和基本范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从根本上说,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做法;重视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成功应对现实考验和挑战的英明决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以世界眼光“海纳百川”而做出的历史决策。根据胡锦涛同志2004年两次讲话精神,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要素,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20.
把握党的根本宗旨 ,只有从历史规律实现的特殊性上理解人民的历史主体性与从人民的历史主体性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统一中 ,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与价值观的统一中 ,才能深刻理解“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真理性 ;实践党的根本宗旨 ,必须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的基础上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与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