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周逸群、段德昌、贺龙等为代表的湘鄂西的党组织,带领湘鄂西地区的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来的。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贯彻,军事冒险主义的实施,加上敌人强大兵力的“围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于1932年10月全部丧失。  相似文献   

2.
依靠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是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毛主席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理论,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思想。毛主席根据中国革命的特点,指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他说:“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约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夺取革命的  相似文献   

3.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中国工农红军的各路军队为冲破敌人“围剿”,自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先后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美国《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现为全美作家协会主席的索尔兹伯里在考察了红军长征史实之后,说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从红军一九  相似文献   

4.
四十年前,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既定的战略部署,强渡黄河,在兄弟部队的紧密配合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蒋介石统治地区的心脏地带插进了一把尖刀,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本文拟从解放战争的战略全局上来考察我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功绩。 一、挺进大别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反动政府利令智昏,对全国人民渴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呼声置若罔闻。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公然推翻“政协决议”,撕毁“停战协定”。1946年6月26日以大举围攻我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内战。 然而,经过一年来的内线作战,我解放区军民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毛泽东“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的正确战略方针,歼灭了敌人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连地方团队共计112万余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并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奠定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全部歼灭敌人的基础。“这一胜利,给了敌人以严重打击,在整个敌人营垒中引起了极端深刻的失败情绪,兴奋了全国人民”。 党中央早已预见到革命战争的进程,人民  相似文献   

5.
<正> 广东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东江、琼崖等革命根据地的总称。这片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一块战略基地。它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在敌人的重围进剿之中,坚持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英雄业绩。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将广东各块革命根据地加以综合考察,以期寻求某些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6.
红二、六军团的长征同中央红军一样,是在无法粉碎敌人“围剿”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其转移的战略目的是寻找机会和条件,建立新的更大的革命根据地。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的,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四个阶段,于1936年10月胜利完成长征。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王明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党的白区组织丧失了百分之百,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并直接导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开始战略性大转移.在南方根据地尽失的情况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所以与陕北根据地能够“硕果仅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能够主动抵制和努力克服“左”右倾错误给根据地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既有地域上的优势,也在武装斗争的战略和斗争形式上以及根据地的建设上创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独特做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自觉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重要依托,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硕果仅存”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覆灭以后,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便突出起来,无论在经济、军事、政治方面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是改变中国革命根据地长期被敌人包围局面的战略支撑点;是抗战胜利后最有利于发展人民革命力量的地区。因此,解放和控制东北地区的斗争,对于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45年“八·一五”以后,中共中央迅速做出决定,派遣二万余名干部和十三万大军挺进东北,很快就开  相似文献   

9.
8月上旬在闽北老区召开了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湖北六省革命根据地货币学术讨论会,现综述如下: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曾于1934年铸造的“中国苏维埃银币”和“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两种银元(以下简称“红洋”),其铸造的史实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0.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大别山精神。因此深入研究董必武在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加强凝练大别山精神,对于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故事是大普及的文学,但要提高、能提高革命群众在革命实践中深知文艺的作用,了解它是“团結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因而要积极地掌握文艺,以动員自己的阶級力量,同阶级敌人、大自然展开斗爭。但是,他們要掌握什么样式的文艺,这是革命文学长期以来所要解决的重要問題。一般說来,革命的小說、詩歌、話剧、电影、民歌、曲艺、新故事等,工农兵群众都是要来掌握的,不过,  相似文献   

12.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在根据地发展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华苏维埃政府赞扬它“在打击进攻苏区的敌人方面,在深入土地革命方面,在苏维埃建设方面,在白区工作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成绩。”毛泽东同志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本文试就这块根据地的白区工作作一点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年,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蓬勃向前发展的一年,也是革命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准备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的一年。为要深刻了解我国的国情,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引导革命逐步走向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这一年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写下了许多农村调查著作。笔者现要学习与研究的是,正处于第一次反“围剿”前夕,红军“诱敌深入”途中,毛泽东同志在吉水等地所作的《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以及《赣西土地分配情形》等几个小型农村调查著作。一二浅见,献与同志们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卢沟桥事变后,在这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尽管执政的南京政府也被迫地进行了抵抗,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不仅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粉碎敌人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同时,开展了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恢复大片沦丧的国土,开辟了除陕甘宁边区以外十几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大力推行民主建设,总结其经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司法及人民监督等民主制度,这是各根据地政权实施民主建设的基础.抗日民主政权明确规定:“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充分体现了选举权利的普遍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这个政府  相似文献   

15.
中央根据地的反第一次“围剿”战役,是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当时,敌军以十一个师又三个旅、共计十万多人的雄厚兵力,分八路纵队,气势汹汹,向中央根据地分进合击。红一方面军虽只有四万人,但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总前委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取得了龙冈大捷和东韶大捷,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正>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实行土地革命,是中国亿万农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在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的最主要的社会变革,就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毛泽东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土地革命的斗争中,集中党的智慧,纠正“左”倾错误,总结建设和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思想,在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形成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党的八七会议比较彻底地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红二、六军团建立起来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革命处于低潮,红军突围长征的生死关头发展起来的一块新苏区。这块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在长江南岸与川陕根据地相呼应,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从敌人的侧后方威胁其反动统治,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对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本文根据史实,论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准备时期、初创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直至战略转移放弃这块苏区的两年多的历史过程。一、准备时期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到敌人后方,先后建立了十九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了大片国土。这些根据地深入敌占区腹地,迫近敌人控制的交通要道和工业城镇,钳制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不仅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①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仅是八路军、新四军消灭敌人,保存自已,进行战争活动的军事依托,而且  相似文献   

19.
论苏区赤色邮政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色邮政处于险恶的战争环境下,敌人对我进行信息战,这就导致红色根据地的通信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赤色邮政的存亡取决于土地革命的形势,由于敌人的封锁围剿,随着根据地的丧失,赤色邮政也随之撤销;由于是在革命战争环境下,敌我力量犬牙交错,敌人不停地对根据地进行围剿,所以每个邮政人员既是通信员,又是战斗员,武装交通是各个根据地之间保持信息联络的重要方式,因此,邮政工作带有浓郁的军事色彩;政治工作是我党的生命线,邮政工作隶属于我党各种革命工作中的一类,所以,邮政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结合也很严密。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本文拟就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思想试作探索。土地革命是一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革命;武装斗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并最终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因此,根据地建设特别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就成为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