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鸣 《领导文萃》2010,(13):143-144
<正>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饭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饭。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饭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饭局     
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研究饭局文化,就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流变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3.
钟岷源 《领导文萃》2011,(3):121-125
毋庸置疑,岛内饭局文化由来已久。透过饭局里的政商影子,我们看到的是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当中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  相似文献   

4.
像北京那种一个饭局人越吃越多的事情,在上海基本是没有的。又不是去充军,在上海吃饭不可以临时抓人。我1954年生在上海,前半生很少遭遇饭局。当时的平民百姓,极少有机会去饭店吃饭。民以食为天。在贫困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饭局     
刘文起 《决策探索》2009,(21):91-91
饭局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宴会或宴请活动,其实并不这么简单。有人说,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是饭局文化,这就是一门学问了。最早用饭局这个词的,据说是宋朝。宋人黄震的《黄氏日抄》中,就收有《六月三十日在城粥饭局结局榜》。宋朝皇帝重文轻武,对内对外都喜欢在饭局上解决问题,最早也是最出名的饭局是"杯酒释兵权"了,后来饭局渐渐盛行,清朝为甚,清末吾庐孺的《京华慷慨竹枝词》曰:"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最著名的文史名著《史记》,写了三千年历史,备载人生百态,留下近百场气象万千的"饭局",时而阴霾四起,时而风云突变,乃至雷鸣电闪,惊心动魄,有的改变人生,有的改变国家命运。司马迁笔下的"饭局",若加梳理,可以写成一部"饭局大全",现实中的各种"饭局",《史记》中般般皆有。本文略举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7.
宗禾 《领导文萃》2012,(11):119-124
食、色,性也。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的了。贺岁大片《鸿门宴》全国公映之后,更引起读者对古代饭局的关注。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  相似文献   

8.
饭局     
沈亮  朱秋坤 《领导文萃》2006,(6):168-172
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廿四史之中的著名饭局更是不可胜数。中国历代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饭局密切相关。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整部历史与政治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赴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10.
重庆大饭局     
<正>关于历史上的饭局,中国人会首先想到鸿门宴。它实在太有名——公元前206年,运气很好的刘邦先攻入关中,占领秦朝首都咸阳。运气不太好的项羽遭遇秦军主力,缠斗太久,晚来一步。按照"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刘邦是赢家。项羽不服,他的谋士范增便琢磨了一个办法,在项羽的驻地鸿门组了个饭局,主宾当然是刘邦,主菜嘛,不好意思,是项庄舞剑。这个饭局刘邦硬着头皮去了,但他的主要表现不是饭量而是口才,一番情真意切的  相似文献   

11.
韩浩月 《领导文萃》2011,(21):122-123
有的人是喜欢应酬的,他们当中的领袖人物被称为“派对动物”或“饭局组织者”。这类人通常意气风发、左右逢源,握手寒暄、嬉闹玩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这类人,我并不反感,相反还颇为欣赏。人有能力大小之说,能游刃有余于各种应酬的场合,掌控场面,皆大欢喜,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一场饭局少了这样的灵魂人物,就会冷清得多。  相似文献   

12.
陈村 《决策探索》2010,(5):37-39
像北京那种一个饭局人越吃越多的事情,在上海基本是没有的。又不是去充军,在上海吃饭不可以临时抓人。  相似文献   

13.
小李和小刘同在一个局里上班,都是普通的科员,但小李越来越感到气儿不顺,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看到局长越来越器重小刘了。小刘就像他的贴身马甲似的,走哪儿带哪儿,每逢饭局,还总是将小刘安排  相似文献   

14.
河之洲     
<正>局内局外在卷帙浩繁的历史黄卷中,记录了各种各样的局,有大局、有小局、有好局、有坏局、有明局、有暗局、有困局、有颓局、有疑局、有骗局、有危局、有变局、有胜局、有败局、有和局、有僵局。所有的局,哪怕就是一个饭局,比如鸿门宴,归根结底,都是赌局。有人赌功名利禄,有人赌酒色财气,有人赌爱恨情  相似文献   

15.
介末 《决策探索》2010,(21):90-91
以下这段话来自一位树上的老兄。饭局上喝到半高不高的时候,这位老兄结结实实拍着我的后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哪,终归还是要有组织有单位的,就像猴子一定要有树,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是作风转变的"元年"。其中,最易为人们强烈感知的,恐怕莫过于狠刹公款吃喝风了。政局决定着饭局,饭局又会影响政局。日后的新饭局将呈现四大特点。其一,取消私密会所,打破官民樊篱,走出豪华包间,走进大众档铺,轻车简从、亲自排队、亲民简朴。其二,各级主官率先垂范,无论大小官员,只许适度吃喝、小吃小喝,不许大吃大喝、乱吃乱喝、贪吃贪喝,提倡节俭就餐,鼓励民族品牌。其三,公私必须分明,凡是官员个人工作餐,都要实行分餐制,货币  相似文献   

17.
正吃的有"讲究"不少贪官给人的印象是"爱吃",频繁穿梭于大小饭局,山珍海味一顿胡嗨之余完成权钱交易。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和商人吉立昌经常在一起吃饭。一次,倪发科应吉立昌的邀请,去吉家吃羊肉饺子。吃完饭后,倪发科顺手挑了吉立昌3块较大的玉石籽料带回家。这吃的哪是什么羊肉饺子啊,吃的分明是玉石籽  相似文献   

18.
碰面烟     
老张是个小局长. 小局长老张的兜里总是揣着两盒烟,一盒高档烟,一盒低档烟.老张兜里的两盒烟,是看人下烟的.碰见同级别或上级人员,老张就把高档烟拿出来,递高档烟;碰见下级或认识的群众,老张就把低档烟拿出来,递低档烟. 老张这天参加了一个饭局,喝了酒,喝得有些多,腿有些发飘.  相似文献   

19.
段延林 《领导文萃》2014,(22):68-70
正×年×月×日,陈教授因公到某市出差,见到了多年的老同学唐经理,晚上唐经理为老同学接风洗尘,并邀请了李科长、曾主任、王秘书、张局长、李局长五人于晚上6:30在×市×酒店×包厢吃饭。品味这场官场饭局,不难看出官员的到场顺序反映出官员权力的大小;称呼后面玩的是面子游戏;酒是官场饭局的精华所在;吃腻了山珍海味反而觉得土豆好吃则是对官员的一种绝妙讽刺。到场顺序:权力大小的反映官员迟到:看似无意实则是摆官谱。官员迟到,司空见惯、习  相似文献   

20.
佚名 《领导文萃》2015,(3):123-126
近年来,首脑之间的私人饭局盛行。究其原因,是因为顶级私人饭局抛却正式场合的繁文缛节,吃的不是珍馐佳肴,而是寻常百姓的美味。外交无小事,饭局大学问。各国元首饭桌上的一举一动,必然成为媒体解读时局的风向标。1.大风向:吃中解读时局法国美食家布里耶·沙瓦朗说:"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外交无小事,"舌尖上的外交"必然成为媒体解读时局的风向标。以美国为例,按惯例,美国总统上任后的第一场国宴应该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