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黄建跃 《领导科学》2012,(33):11-13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对理想的君臣关系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原臣》)若将这段话中的君与臣置换成上级与下级,那么这个"共曳大木"的比喻实际上旨在阐明上下级关系应当是政治上、人格上相互平等,职权上、职责上分工配合,精神上、情感上亲密默契的关系.然而,在一般的单位组织中,这种理想类型似乎较难实现.《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83.7%的受访者坦言,日常生活中上下级关系最为难处.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上下级之间彼此不太满意的情势.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导致上下级之间出现离心离德甚至对立对抗的情况,即诱发上下级关系疏离的"组织生态病",最终损害组织的整体利益和共同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认清上下级关系疏离的表现类型,诊断其病因并对症施药,进而建构和维系自然、有序、亲密的上下级关系.  相似文献   

2.
组织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分布式领导观形成的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信任的共同体。分布式领导强调组织内领导角色动态交换,领导力来源于领导者对组织内关系网络的影响力。这种模式适应了组织扁平化发展趋势,转变了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能够提升组织情境领导力、开发追随者领导潜能、营造团结互助的良性组织氛围。领导者应积极借鉴分布式领导的理念,推动与促进组织命运共同体实践,转变领导观念,创设共同愿景,提升领导密度,在扁平化发展趋势下促进组织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上下级是组织目标的共同实施者,和谐的上下级关系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忠诚度,稳定员工队伍;有利于增强领导成效,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但是,随着"80后""90后"日益成为劳动力大军,构建真诚、紧密的上下级关系对领导者来说已成为一项较为严峻的考验。在当前民主、法治和网络化逐渐加强的社会背景下,领导者  相似文献   

4.
论追随者     
作为领导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追随者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追随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追随者的概念、类型划分以及权利价值分配等问题,提出领导者——追随者互动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并提出未来追随者应当着重关注三方面内容:积极参与组织变革;加强政治参与;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追随者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在领导者、追随者和领导情境之间共存互动的公共管理实践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尊需要都在增强,他们尊重自己的领导者,同时也希望得到领导者的相应尊重。面对素养急速提高、数量日趋庞大的追随者群体,毛泽东激情澎湃地歌颂道:"春风杨柳万  相似文献   

6.
庞彦翔 《领导科学》2012,(23):27-29
一、追随力的概念探析 早期关于领导学的研究倾向于探讨"我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即关于领导特质的研究,以及"我应该如何领导",即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近年来,领导学研究出现新的方向——"我如何让人们追随我",即追随力的研究.这一新的研究方向从追随者的角度来分析领导者.没有追随者就没有领导者,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人际关系,领导者在领导追随者的同时,也受到追随者的影响,追随者对未来的期盼是推动领导者变革的主要动力.在关于追随行为的研究中,存在"追随"、"追随力"、"追随者"三个相关概念,深入的研究必须对这三个概念的内涵进行清晰的界定. 1.追随(follow).《韦氏大词典》将追随定义为接受权威,与他人行为一致或成为与他人一样的人,或在某人或某物之后行动.许晟、曹元坤认为,追随是追随者在领导力导向下,以理性动机为出发点,以双向互动关系为支撑点,以能动选择为切入点,以领导者工作为中心,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着力点,"五点一链"的行为方式和心理与行为过程(许晟、曹元坤:《"追随力"三概念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尽管许多学者认为,领导是由领导者和追随者共同形成的关系,然而,现存领导理论几乎全部"以领导者为中心",集中于领导者品质和行为对追随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很少有学者探索追随者在领导过程中的作用,这种状况在魅力型领导理论中尤为突出.魅力型领导理论因主张"英雄领导"一直遭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在这个"英雄化"概念中,领导者无所不能,追随者只能服从领导者的意志和需要.虽然魅力型领导理论这个观点被过于简化和夸大,但事实上目前主流魅力型领导理论都是以领导者为中心,某种程度上都把魅力型领导的结果归结于领导者的个性或行为.本文认为,尽管在魅力型领导过程中领导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追随者并非完全处于消极、被动地依赖领导者的地位,而是在领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领导科学》2012,(25):64
在正态的上下级关系中,亲近、自然、有序、平等应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虽然其中不乏命令—服从、决策—执行、施加—接受等显示层级关系的内涵,但丝毫不会影响本应紧密甚至亲密的上下级关系,对整体利益和组织目标的共同追求反而促使上下级更加注意双方的团结、统一、亲近与和谐。然而,在现实中,上下级关系疏离的状态却越来越明显。由权力派生的"职务利益"将上下级之间清晰地分割开来,泾渭分明。上级秉持职务优越感,可以对下级俯视、蔑视、冷漠甚至伤害,下级则被上级操纵,被动应对,对上级只能远远观望,工具感、被剥夺感强烈;上级在资源分配、权力运用等方面可以尽情享受"职务红利",下级则被无情地推到一边。  相似文献   

9.
"关系"一词对于西方人来讲含义较为单纯,如领导者与部属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限于工作层面的、有着正式契约的平等合作关系.但对于中国人来讲,其含义则复杂许多,无所不包,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上下级关系,则不仅仅限于工作,领导者对下属的影响延伸至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工作场域中的领导者到了生活中依然被奉为权威,而下属也往往选择服从.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提出本尼斯曾经说过:"没有伟大的追随者就没有伟大的领导者。"组织内部追随者比例远超领导者,因此,学者Kellerman提出"追随者是组织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社会和组织环境中领导力文化受到普遍推崇,追随者被动、消极的固有思维仍未打破。领导风格与领导能力影响组织发展方向,但领导力发挥需要领导者与追随者的互动行为。领导科学关于追随过程和追随力形成的研究,经历了领导者或追随者单一视角到领导者与追  相似文献   

11.
追随者一体化向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随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成为一个受领导者器重的追随者永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追随者只有做到"一体化向上",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追随者。追随者做到一体化向上,应与领导者思想的同一并培养与领导者相同的属性。  相似文献   

12.
当把系统论的观点引入现代的组织活动中时,我们就会发现要素、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客观地发生着变化,领导者所依附的组织可以作为相对中观的"系统",它生存和发展的内外情境都在发生变化.无论是作为"环境"的领导情境,还是作为"要素"的追随者,任何领导活动都是领导者和追随者双方在一定领导情境中的相互影响,这种情境既包括静态上的组织内外环境,又包括动态上的组织环境的发展走向,这种走向通常被概括为"势"."势"就是组织的领导者和追随者活动于其中的领导情境,可分为相对微观而静态的情势和比较宏观而动态的趋势.从逻辑上看,领导者需要在"识势"的基础上,既顺应趋势——"顺势",又制造情势——"造势".  相似文献   

13.
上下级"最美距离"的判断标准包括看这种距离是否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否有利于维护领导者的权威、是否有利于维护和谐的同事关系、是否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上下级保持"最美距离"要做到:上级需要注意个人隐私;在工作时间里万万不可颠倒上下级关系;领导对下级要表示适当的关心;上级既要与下级"打成一片",也要在权威上下功夫;及时调整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上下级在日常生活要注意把握好分寸。  相似文献   

14.
任博 《领导科学》2007,(16):40-41
没有追随者,便没有领导者。因此,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拥有跟随者的人。"人们为什么要追随领导者?其根本原因在于领导者对追随者拥有影响力。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影响、改变追随者的心理和行为,赢得追随者的能力。因此,分析研究领导影响力无疑成为破解人们为什么追随领导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志伟 《领导科学》2012,(20):32-33
领导魅力(charisma)是领导学中一个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话题。所谓领导魅力,是领导者施加影响(施魅)与追随者心理认同(赋魅)的一种领导现象,也是领导者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者追求最大限度的领导魅力,追随者自觉与不自觉地欣赏和回应富有魅力的领导者,这成为古今中外一切领导活动的客观现象。然而,在当代领导学视野下,我们不难看到人们对领导魅力还存在种种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种。一、领导魅力的"神化"现象人类曾历经漫长的蒙昧时代,宗教神学一直桎梏着人类思想,崇拜上帝、敬仰神灵曾经是人类普遍的精神现象。作为这一精神现象的社会反映,人们对  相似文献   

16.
彭春燕 《经营管理者》2013,(24):117-117
中国有句古语,"良禽择木而栖"其主旨就是说追随者在选择领导者的时候。往往会有选择性的选择那些具有影响力,个人人格魅力突出的领导。这种领导的身上往往具有一种神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潜移默化中影响追随者。使别人参与到他的工作中,一起迈向成功。这种影响力并不是由于权力和地位而带来的,而是领导者本身的人格魅力所带来的影响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非权力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加强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具有核心作用。那么如何提升领导的非权力影响力,本文将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升领导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在各类社会组织中,上下级关系是最基本的组织关系形态.人人都渴望自然、纯洁、积极、和谐的上下级关系,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上下级关系却常常走调、变味.有的上级习惯于强迫命令,"官大一级压死人",或搞"小圈子",任人唯亲、任人唯顺,以分化、奴化下级体现领导权威;有的下级则唯上级之命是从,靠出卖原则、道德和人格取悦上级,换取好处.这就造成上级掌握并决定下级前途命运、下级把个人前程完全寄托在上级身上的不正常的上下级关系.那么,本应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为何会异化为主仆关系、"圈子"关系、权钱关系呢?笔者试从上下级的产生及其"心理位差"的形成机理上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不少领导者借由"透明职场"而压缩员工自由、自主空间,以至于监视无处不在、隐私荡然无存、信息随意流通、言行绝对管控。这主要是因为领导者片面化理解"透明"的本质,误将员工视为私有财产,上下级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感,以及依赖制度管控而正向激励不足。领导者想要构建正确的"透明职场"规则,就必须明确:透明的是上下级间的思想认知,明晰的是发展规划的初衷本意,监管的是行为取向与道德品质,防范的是懒散懈怠投机不作为。  相似文献   

19.
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领导者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实现和领导者在组织内部作用的发挥。因此,如何提高管理效率是每一个领导者在进行组织管理活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影响组织管理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上下级关系、成就取向和管理模式,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关系着领导者进行组织管理活动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上下级关系,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相悖之处表现为权威的误解与新解、权益的错配与更替、关系的淡然与相关,相合之处表现为关系纽带的搭建、忠诚的扬弃、才能的认同、最终组织目标的趋同。基于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上下级关系认知的相悖相合之处,实现上下级关系的相互成就,需要强化领导者德行,发挥领导者感染力;尊重下级员工,缩小上下级身份差异;提供发展机会,增强组织凝聚力;摆正二者位置,培养下级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