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还要不要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按劳分配原则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究竟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实际问题。(一)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不论从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看,还是从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看,它都必然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界有几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制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光说按劳分配不全面,还应加上“各尽所能”作为前提和必要条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分配制度。还有一些同志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对,在“按劳分配”前面加  相似文献   

3.
一工资制和供給制相結合的分配制度,是目前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的主要分配形式,这是我国人民公社在社会主义分配方式上的一个創举。它不但是适合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合理分配形式,也是适合目前农村人民生活需要的恰当的分配形式。这种分配制度,不是人們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生产大跃进和农民共产主义觉悟提高的結果。它已經具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但基本性貭仍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大文献指出,要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当前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疑惑之处在于:按劳分配与精神文明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需要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 一、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素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马克思说:“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一种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因为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因为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着分配的特定形式,即参与分配时所采取的特定形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但与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相比,又不够完善,生产力仍不够高,劳动产品也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也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唯一合理的就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5.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人们树立奋不顾身、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工作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在现阶段,宣传按劳分配的理论,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否会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些同志觉得:按劳分配原则之所以必须坚持,是因为它能够从个人物质利益方面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至于在人们的思想、道德方面,按劳分配似乎就没有什么积极作用了。有的同志甚至认为按劳分配会对劳动者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规律。但是实行按劳分配还要不要提倡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当然,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和其他各项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但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并且通过他们去教育和影响广大群众。如果忽视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伟大的任务,人们对社会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道德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二者的关系能否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是有关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规律,共产主义道德是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精神武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上,这本是已经明确解决了的问题。但是,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实践”今年第五期刊登了杨樾同志的“关于按劳分配与政治挂帅”一文。读后颇受启发。文内关于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我们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个经济规律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并创造条件逐渐向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原则过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是怎样的?马恩列斯对此都有过论述。回顾这一理论的历史,对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态,不可谓无益。最早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见诸《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在这本著作中以及后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特征,主要讲了三点:第一,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第二,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第三,个人消费品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第二两方面,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没有什么区别,只有第三方面,即按劳分配,还有生产关  相似文献   

10.
理想与金钱     
<正> 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看来,理想与金钱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在改革经济体制,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有人认为应该“一切向钱看”,可以不讲共产主义理想了。最近又有人认为又要讲理想,不能再讲金钱了。这些看法,显然都是片面的。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理想与金钱的关系呢?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支柱党的十二大提出要不断的以革命的理想、道德、纪律教育人民,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在有理想、有道德、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调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并把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看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制度之一。针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否定按劳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倾向,毛泽东做过多次的批判,反复申明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但从维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出发来搞按劳分配。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毛泽东按劳分配思想概述 毛泽东按劳分配思想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3.
在“左”倾思潮泛滥的年代里,按劳分配被斥责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的东西。通过几次全国性的理论讨论和其他形式的讨论,人们认识上有了一个转变,对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总的是肯定的。理论上基本实现了拨乱反正,实践也有所前进。但目前人们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有的问题甚至还有反复。如对按劳分配到底怎样认识,是否有“消极作用”,要不要进行“限制”,按劳分配同政治思想教育是什么关系等问题,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这些分歧,归根到底,还是关系到对按劳分配性质的认识。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识,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不但应当了解: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作为“同一的尺度”来分配消费品的一种原则,这种分配原则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应当了解: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应该相应的采取不同的分配形式,并以这些不同形式来实现它的一般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说:“同一些范畴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地位。”这就是说,需要把按劳分配的一般性质和它的具体形式结合起来研究,否则就难以全面地理解这个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15.
我想谈谈怎样理解在我国当前分配制度上的资产阶级法权及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问题。马克思说过:“法权永不能超过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由此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发展程度。”我国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和某些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就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来看,我国现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采取这种分配形式,是同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程度相适应的。但是它还反映着某些不平等的权  相似文献   

16.
按劳分配、按劳分配规律、按劳分配原则这几个概念,既有相同之点,又有不同之点。相同之点是它们都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不同之点是,按劳分配规律是经济基础范畴、是客观的;按劳分配原则是上层建筑范畴、是分配制度、是主观的;按劳分配是按劳分配规律与按劳分配原则的统称。我们在讨论按劳分配的阶级属性的这篇文章中,谈的是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7.
童筱明 《江淮论坛》2000,23(1):56-61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我们党确立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 ,是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这一理论的提出 ,是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联系在一起的 :1992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与此同时初步提出了新的分配指导思想。十四大报告的提法是 :“在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它分配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以下基本规定性设想 :(1)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创造了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 ;(2 )消灭了一切私有制 ,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 ;(3)在消费品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的原则 ;(4 )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造成了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 ;(5)国家不再具有压迫工具的性质 ,只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6 )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 ,实行产品经济。这种社会主义不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而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9.
平均主义在我国虽然已危害多年,给全国人民带来无数灾难,使社会主义建设受到莫大损失,甚至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沾污了共产主义这面伟大的旗帜,但是,它至今并没有完全形成“过街老鼠”,还在不时妨碍着按劳分配的贯彻。为了探索彻底摧毁平均主义的途径,使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党的八大党章和十二大党章总纲中都肯定“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最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明文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我国,“按劳分配”正在逐步实现,理论界对此也有较多的论述,而对“各尽所能”,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