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要问丹麦为什么会被称为“童话王国”,很多人都会回答因为安徒生童话。可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有广为流传的童话,为何唯独丹麦被称为“童话王国”呢?就让我们走进丹麦,去寻找这个答案吧!  相似文献   

2.
爬山虎     
《阅读与作文》2007,(6):38-39
在屋檐上、围墙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碧绿碧绿的爬山虎。爬山虎的叶子密密麻麻,片片朝上,经历着风风雨雨,遮挡着火辣辣的阳光。看着它,你们一定会产生许多疑问:它为什么叫爬山虎?它是怎样爬上高高的墙壁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爬山虎,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7,(6):34-35
一个故事发展到一半……省略号后面的究竟是什么呢?一个夏日的傍晚,妈妈带我上街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班长是怎么从校长那儿“套”到张老师的生日的日期的?“六一”节那天王老师为什么紧皱眉头?……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靠你啦!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全面衰退。中国经济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摆脱不掉通胀这个瘟神。郎咸平说,我们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只能产业转移。郎咸平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就在这本足以让你震撼的《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相似文献   

5.
新婚之夜,与他情浓之后,我突然问他,为什么要娶我?他愣了一下,大笑,说:因为我爱你,因为我和你门当户对,因为我们两情相悦。我很满意他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Dora  封林 《人力资本》2009,(10):72-74
向谁倾诉最安全?把这个问题抛给自己.你能给出的答案会是什么?不知不觉间.“倾诉能力”在职场白领们中正在一点点地丧失.人们渐渐发现,倾诉绝不等同于简单地说话,但不倾诉不等于没压力,是要找寻压力的源头.还是找到倾诉的出口。对比一番后,更多的人选择了后者,倾诉到底有多难?本期《新前程》带你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08,(10):27
睡觉是在浪费时间吗? 人每天都需要花费一天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睡觉,否则精神状态就严重下降,最终逼迫人不得不倒头大睡。人的睡眠当然是受自身的生理控制的,这一点生物学家已经完全了解了。但对于睡觉,科学家还需要找到下列问题的最终答案:生物,包括人在内,为什么一定要睡觉?为什么要按现在的方式睡觉?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8,(10):27-27
睡觉是在浪费时间吗? 人每天都需要花费一天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睡觉,否则精神状态就严重下降,最终逼迫人不得不倒头大睡。人的睡眠当然是受自身的生理控制的,这一点生物学家已经完全了解了。但对于睡觉,科学家还需要找到下列问题的最终答案:生物,包括人在内,为什么一定要睡觉?为什么要按现在的方式睡觉?  相似文献   

9.
曼吉和她的“苹果树”李恒方为什么要献身艺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认为“只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为了巨大的幸福和人的伟大”。①正因为如此,他的小说,他的剧本,才那样忠于生活。他说:“生活──这是伟大的和诱人的奇遇。”②而“作家的职责就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章史要略》出版了。我想借着这篇后记,谈谈文章史研究的三个问题:1.从事这样的学术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2.我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些什么新的东西?3.我为什么要或者为什么会从事这项研究?对这些问题作个介绍,也许有助于读者理解这本书乃至一个学科建设的意义c从事这样的学术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真正了解文章这种实用性、单篇性书面语言的特质,帮助我们搞好大学的写作教学。从60年代直到90年代,我们似乎随时都可听到提高实用写作能力的呼声。那么,什么是实用写作能力呢?实用写作能力的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为什么读书?或者问中国人的读书动机是什么? 就这一问题,某个机构曾经在一些大中专院校做过调查,多数人的回答是:读书是为了考大学,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多挣些钱。这样的回答就好像是工厂流水线上从一个模子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但是,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了吗?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杨雪梅 《百姓生活》2010,(11):64-64
中华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最早的“中国”又是什么样子?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国一代代学者苦苦求索。于是,有了上世纪末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了从本世纪初持续至今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目前,探源工程第二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08,(10):14-15
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车,而你不会?在9000米高空,如果突然有个疯子把飞机舱门打开,你是否会被吸到九霄云外?透过这些稀奇古怪的实验,科学家将会给你一些有趣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11,(27):81-82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同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把反腐倡廉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反腐倡廉?为什么说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苏共的垮台瓦解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友凡 《今日南国》2010,(9):48-48
当今职场中,总是少不了繁忙的身影和迷茫的眼神。假如突然间叫职员们停下,问一句:“你为什么工作?”不少人都难免哑然。他们也许根本没有想到这也是一个问题——工作嘛,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没有为什么。也许觉得这虽说是个问题,可答案是明摆着的——养家糊口呗!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欢爱真的像白开水一样一望到底了吗?一直到老,一直到死?”男人当然不会这样承认,通常的做法是:他一边拉扯些堂而皇之的大道理,一边心虚地躲闪着你疑惑的目光。那么教你一些方法帮你们摆脱尴尬,在欢爱的天堂中寻找一份久违的激情。  相似文献   

17.
古典 《人力资本》2010,(4):14-14
有这么一个人,他四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穿着一身过于笔挺的西服,向我请教关于职业发展的问题,他的问题是: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寻找一切机会,事业却一直没有成功呢?我们花了一段时间听完他的故事,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18.
连运红 《新天地》2011,(12):277-277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  相似文献   

19.
知识是对实在的描绘吗?科学的目的就在于把握实在本身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究竟能否实现这种描绘与把握?我们又怎么知道我们描绘和把握了实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称之为科学知识的那些符号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难道那仅仅是我们随意构造出来的主观世界图景吗?从历史上看,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科学业绩中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因而关于实在问题的讨论似乎是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但是,至少从科学发生学和科学动力学的角度看,坚持实在论要比反对实在论更为可取,因为在建立任何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实在论总是一个在科学家心中无法消除的哲学倾向。  相似文献   

20.
免费素食者是怪人还是圣人?《新闻周刊》的雷伊纳·凯勒度过了一个月的素食生活,试图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