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对孔子与柏拉图的文艺思想的比较研究,但其在美育思想方面的比较研究却较少。从政治理想方面来说,前者主张“从周”,以恢复周礼,后者追求一种理想中的完美的国家制度;从美育理想方面来说,两人对文艺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对之采取了一种合理的继承,而后者却对之全盘否定;在美育途径方面,他们都严格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中国传统主流政治思想的先锋,柏拉图是西方古典政治思想的开拓者。本文通过对他们政治思想中的“礼”与“正义”、政治制度的、政治主体以及政治理想的框架性比较,简单概括出他们政治思想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总结了他们对中西政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一种既合乎规律性,又与目的性相统一的感性鉴赏活动.本文以此为基础,从两个方面对孔子与柏拉图的美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孔子美育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中,重道德、伦理,美育活动以政治、道德为目的:柏拉图美育思想产生于城邦制的商业社会中,重科学、智慧,美育活动与求知求真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孔子和柏拉图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有关他们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于两者经济思想的研究仍有许多空白和薄弱环节,财富观的研究即是其中之一.从财富观的角度对两位圣哲的经济思想作一比较,以期能把握和印证中西古代经济思想的某些异同,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简要阐述了孔子和柏拉图的重要伦理思想,认为他们的伦理思想是形成东西方人们文化深层心理的基础,其研究对正确认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飞速增长条件下道德滑坡成因有一定认识意义,同时对各国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的道德完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有一定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理想国、哲学王或贤人政治、为政以德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建立在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孔子和柏拉图美学思想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孔子和柏拉图美学思想基础和本质差异的研究,探讨了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仁学,而柏拉图的美学基础则是理念论。就美学的本质而言,孔子的美学是一种生命美学,而柏拉图的美学则是知识美学。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状况乃至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理想国》的理论核心是理念论。理想国是理念的实现和理念世界在现实社会中最大限度的体现。柏拉图认为希腊城邦起源于人们的互助和分工;在哲学王的统治下,理想国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实现不平等的“和谐合作”;理想国中的教育是培养治国人才。他根据本人的观点分析了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本文对柏拉图理念政治的“善”和“正义”同孔子德治的“仁”与“礼”的异同处做了比较;对柏拉图的哲学思考、对孔子“好古敏求”、“有教无类”等进行了评析,概述了柏拉图和孔子在历史上的作用与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伦理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和柏拉图作为东西方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不仅对各自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东西方不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在充分阐述孔子与柏拉图各自对人际关系论述的基础之上,比较两人的观点,不仅有助于了解他们各自的思想,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东西方伦理关系的特点和规律,对现代社会中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柏拉图文艺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柏拉图关于文艺的看法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功利主义的文艺观。但相比之下 ,孔子重人 ,柏拉图重神 ;孔子重善 ,柏拉图求真 ;孔子重直觉、经验和判断 ,柏拉图重分析、推理和论证。二者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中西传统文论的不同理路  相似文献   

12.
孔子和柏拉图作为中、西方美学的开山鼻祖,都很重视文艺的社会政治和道德教化作用,而在文艺的审美性方面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而造成此种异同的原因,主要是其哲学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本文主要从二者的比较中欲进一步阐明,文艺的社会功能是愉悦性与功利性、审美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和孔子是东西方轴心期的代表性大家,他们的思想可谓是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凝聚之点。对两位大家思想的多维度研究,将推进对柏、孔思想及其所承载的中西文化元素的再认识。在互训视域下,本文将柏、孔思想并置于一个比照体系之中。首先,从最根本的人、天关系角度出发,梳理柏、孔的"天人思想"("理念、善、正义"与"仁、礼"),并对柏、孔"天人思想"的三个核心取向——"两个世界"与"一个人生世界"、天上之"善"与人心之"仁"、"两个正义"与人伦之"礼"——进行对比;其次,从"天人思想"推演出柏、孔的"育人思想"("哲学王的培养"与"圣贤君子的培养"),通过对柏、孔"育人思想"的两个核心层面——"追寻哲学"与"修身治国"、"善之知识"与"行中之知"——进行互观,使柏、孔思想在一个共时的比照体系中得到崭新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从关于美的理论,艺术模仿论,以及艺术与伦理的关系三个角度,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并着力于强调艺术与人的关系,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中对人这个艺术创造主体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孔孟哲学和柏拉图哲学两种思想体系的现实目标、体系性质、特点、要求、内在矛盾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总结两种思想体系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上的差异,意在寻求中西方文化的中介点。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和康帕内拉都对社会的公共学前教育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优生、优育,重视幼儿教育等观点为以后的学前教育提供了思路。帕拉图的“正面教育”原则和“游戏”方法,康帕内拉的“直观教学法”也直接影响后世。但因为哲学观和社会政治观的差异,两人的学前教育观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中西女性主义的不同,从理论上可追溯到孔子与柏拉图的女性教育理念.孔子对女性采取“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式的疏离态度,把其排除在“有教无类”的“类”和取士的“五仪”之外,客观上沿袭了周礼所提倡的“三从四德”的教育内容,通过对男性“修齐治平”意识的强调,强化了女性相对的从属地位;柏拉图虽也承认男女生理有别,但主张给予女性以同等的受教育权,通过训教培养女护国者.与孔子相比,柏拉图更具有“女性主义者”的资格,其男女等权的理念为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两性平权思想增添了理论上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了孔子思想与当代一些主流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分析了孔子思想恢复其精神力量并参与到当代精神文化的建构中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因人类头脑中“理解前结构”的存在,使看到的艺术作品远远超出了客观的范围,达到一种有精神参与的主观意识选择的活动。通过“理解前结构”在审美接受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分析在审美接受过程中主客体两者之间内在的非逻辑的微妙关系。开放性的客体与可塑性的主体在反复被理解和持续被欣赏的过程中完成双向性诠释,从而更好地解释非理性化的特殊审美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人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理论疏解,既要基于现实语境,更要进行深层次的历史文化省思。依托对比分析方法,深入考察从中西文化发展的历史源头,比较孔子"仁"与柏拉图"善"的价值诉求,明晰二者存在的实质差异,从中获悉当代中国社会人的生存困境之历史文化理据,进而为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提供可借鉴的思维径路,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