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甄后(公元182—221)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女性。她之著名,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她的美,第二是因为她的才,第三是因为她传奇式的经历和悲惨的结局。说她美,看来实在是美,要是不美,原即难于嫁给“四世三公”的大豪族袁绍之子袁熙为妻:尤其曹丕(187—226)更不会再娶她。且看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2.
90年代的文坛,“新”“后”辉映。“新都市小说”的出笼使“一度行走得很是寂寞”①的广州作家张欣近两年声誉日隆。不同于早先写京城的王朔,他似乎与“后”纠缠不清,其“顽主系列”全然一副解构颠覆的架势,而张欣则和“新”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始终以一种达观自适、不无忧郁的城市“中产阶级”②立场和心态观照她生活的那座南国都市,沉静机敏,不无调侃地书写着当今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生命体验,讲敕着他们的得失荣枯、悲喜歌哭。她苦心经营的还算丰盈的果实就是近年为人称道的“新都市系列”小说。手头有张欣的两部集子:《真纯依旧》…  相似文献   

3.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不仅使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而且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和思想基础,并进而成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精髓。一、三中全会的召开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同任何思想理论一样,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也有一个形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她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产生的,是以…  相似文献   

4.
女人是一团谜,女人的精神世界与她的外表恰好相反;女人的外表靓丽醒目,她们的内心却是那么的朴朔迷离。对于女人的心灵世界的揭示,外国文学的笔触已经十分深入细腻,而中国文学却常常浅尝辄止,望梅止渴。如今,摆在我案头的女作家宏明道的长篇小说心动灵的天堂》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她洞开了女主人公思齐的心灵的天堂,任你倘佯,任人评说,成为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部颇具独待风格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一、自由的精神追逐这里探讨着一个关于女人的社会问题,即女人是否能成为精神自由入,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精神恋者”。这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读了薛翠薇君的诗集,我立即被她开启的一扇诗意之窗吸引了。这倒不是因为我们都降生于那个“洪荒遍布的年代”(即其诗中所云的60年代),也不仅因为我们是诗的知音,重要的是,她在诗中倾注了对生命的永恒关怀。以此为目的,她展示了所有的诗歌天赋和对生活特有的敏感力和洞察力。能做到这点是珍贵的。 翠微诗的最大特点是关注人、解剖人,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这在一个追逐金钱和享乐的年代,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尽管,她有相当不错的文笔,但其睿智并不专注于技巧的熟稔支配和对动人的感情、出色的境界之潜心玩味。她在这些因素之外往往溶铸了对生命的关怀和理解。翠薇诗始终不放弃对人的关心:  相似文献   

6.
在为数不少的有关张爱玲著作中,最近冯祖贻著的《百年家族·张爱玲》可算是别开生面的一本。 张爱玲有着尊贵的家世,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朝光绪年间有名的“四谏”之一,是位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爱女,李鸿章选婿过程极具戏剧 性,曾朴写《孽海花》时就没有放过这段佳话;她的 两位堂伯,一位是清末做过两广、两江总督的张人 骏,另一位张志潭在北洋政府时曾蝉联两任交通 总长;她的亲戚如李鸿章家族、黄翼升家族在清末 乃至民初都是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如果家族背 景对张爱玲的创作生活没有产生过影响或影响甚 微,就不必产生这本书…  相似文献   

7.
<正> 在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行列里,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弗·沃尔夫(1882——1941)享有引人注目的地位。她在探索20世纪人的精神世界方面,在运用和完善意识流技巧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得了显著成功。她的创作里程表明,她所取得的一切重大成就都与她大胆革新、坚持实验的奋斗精神紧紧相关。作为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沃尔夫的确是个不倦的探索者和革新者,表现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学力量。在她看来,“任何方式,任何实验,甚至最想入非非的实验,也不应禁止。”安于现状不能造就天才,孜孜不倦地追求、创新才有成功的希望,沃尔夫正是这样做的。她一生写了9部长篇小说和若干短篇小说,350多篇论文,她的作品,几乎篇篇都有新东西,因为她从来不满足于重复自己。她的每一部小说都不同于前一部,在风格、题材,形式、时间运用等方面,她总是不断革新和实验。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默多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哲学思维潜移默化赋予了她审视和书写当代人生存状况的独特视角。由于受柏拉图思想以及她亲身经历战争的影响,默多克没有将创作用于客观表现社会现实,而是通过对当代人的所思所想进行想象性摹仿,展示人与真实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是当下较特出的女作家,与其他女作家和晚生代小说家迥然不同.迟子建于传统审美惯性中找到生长点,传统成就了她但也迅速开始淹没了她.为了抵抗无奈而必然的淹没,她选择诗意作为特出于传统的舢板和普渡莲花,在呓语叙述与记忆的当下怀想中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但似乎仍旧无法避免自我包裹、掩耳盗铃式的归宿.迟子建的困境,是单凭记忆和想象力进行创作之途径的困境.这也是当前大量作家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极度匮乏,导致想象力处于无根浮游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她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被瑞典人誉为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出口物.当年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崇拜她:她剪短发,整个美国都是短发的女人;她不化妆上镜,商场化妆品的销量便直线下降;甚至她演修女,不少女人都进了修女院.好莱坞富商霍华德·休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飞行家》男主角原型)有一次买下从纽约飞洛杉矶的全部机票,一定要褒曼乘坐他的私人飞机;一个影迷亲自把一头羊从瑞典赶到罗马去送给她;还有些信件的地址只写"伦敦/英格丽·褒曼收",便能送到她手里.  相似文献   

11.
宗教·恋情·诗境──迪金森超越人格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恋情·诗境──迪金森超越人格三部曲李新华艾米莉·迪金森(EnilyElizabethDickinson,1830—1886)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三十年才被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奉为先驱;死后七十年,她的1775首诗篇与片断,以三卷诗集的形式问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语义含糊性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和个人事业方面的基础,继而探讨了由此而迫使她去寻求如何在诗中隐藏、掩饰她的感情和思想,如何把它们包含在她的词汇和句法之中.因此语言成了狄金森思想感情的密码、符号和面具.诗歌语义的含糊性实际上是狄金森一种自觉的策略.正是这种含糊性,读者才得以在广袤的想象空间驰骋.  相似文献   

13.
<正> 谌容的名字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不仅具有女性作家的细腻和机巧,而且还有着男性作家的胸襟和气魄。她那追究和探索的目光始终挚着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她从平凡的生活素材里所提炼出来的一个个严肃的社会命题,都来自于当今的现实,默契于读者的心中,引起了人们许多深刻冷静的思考。就这一点来讲,谌容是可与同辈中任何一个作家相媲美的。当一场巨大的灾难过后,当我们饱尝了十年忧患而痛定思痛的时候,谌容和许多作家一  相似文献   

14.
列子——一个普通的新闻工作者张列,她的散文及《樱桃》集一面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京、津、沪一些文艺刊物相继转载,有的选入当代《新文学大系》散文卷,她本人被选为“中国散文学会”的理事。获此殊荣,决非偶然,是她辛勤耕耘,采撷百花酿造蜜汁应得的回报。对她散文创作发出的较强的社会反响,亦是事出  相似文献   

15.
momo 《优雅》2009,(3)
她曾是著名语言教授的夫人,和三个孩子的母亲. 她也是英国著名作复D·H·劳伦斯笔下<查泰来夫人>的原型. 在她死后的若干年,她并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幻想她美丽而风韵的香肩. 三十多岁时她超越了世俗的挂碍而和一个年轻作家私奔. 人们对她议论不断,而她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和爱情.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十九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以其神秘的身世,热烈追求的情怀和卓越的诗作,震惊了二十世纪的读者。本文试囹对她的艺术人格、美学观点,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坦率的挖掘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关于小说和散文是女性最合适的文体的说法,如今可说是已经广为人知了。其中最为有名的无疑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己的房间》。20世纪初的某个下午,这位生性敏感的天才女作家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环顾她的女性前辈后墓然发现:“乔治·文略特与艾米莉·勃朗持有何共同之处?难道夏绿蒂·勃朗持不是完全不理解简·奥斯汀吗?……可是她们在写作时,都会受一种奇异的力量驱使去写小说。”①伍尔夫问:“这是否与出身中产阶级有关呢?是否与像艾米莉·戴维斯小姐稍后所揭示的那样,19世纪早期的中产阶级家庭只能提供他们一间客厅这样的事实有…  相似文献   

18.
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林肯中心场馆内,95岁的塞尔达·卡普兰坐在JoannaMastroianni2012秋冬秀场第一排,像往常一样,她的墨镜帽子和她松弛的皮肤一样显眼,身边不时走过时尚圈里的老女人或年轻女人,看到塞尔达当然要热情地停下来和她熟稔地聊天,不时耸下肩哈哈大笑,有闪光灯来便自然地合个照,认识塞尔达可是件很酷的事情.名流在座位间穿梭,时间在会场有些忙乱的气氛中一分一秒地过去,塞尔达还不知道,她的生命和发布会的开场,都已经开始倒计时.节奏轰然而至,塞尔达一头倒在助手的腿上,再也没起来.工作人员以让人惊讶的速度飞快地把她抬离现场,在等待救护车来的同时,为她做了复苏急救,但塞尔达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塞尔达·卡普兰在服装这件事上算是鞠躬尽瘁了. 塞尔达·卡普兰经常向媒体自信地炫耀自己的基因,她出生纽约新泽西州郊区的一个农庄,父亲和一对双胞胎妹妹都很长寿,父亲是商人,家境不错,从八岁有了第一个小马驹起便爱上了骑马,她认为自己在这方面颇有天分;跳舞也算是她一个保持青春的法宝,伦巴、恰恰、梅伦格舞等等她都行,每次舞会一来便一支支轮番着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经常会聊起20多岁时,自己曾是迈阿密海滩上最耀眼的舞者.  相似文献   

19.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是一位重要的都市老年女性的书写者。在她的都市地理书写中,她着重描写了四个都市老年女性的生存地理即:流动音乐地理、日常消费地理、住宅景观地理和记忆杂糅地理。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入手,分别对作品中所描绘的四个都市地理空间和场所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了作品中文学与地理相互塑造和影响的互动关系对老年女性身份的确认和影响。这种探讨不仅提供了理解人类都市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丰富性的不同方式,而且加深了对都市老年女性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彰显了莱辛都市老年女性书写的独特视角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学无术、满腹秕糠的阴谋家、野心家江青,忽然在一九七二年,诗兴大作,动笔赋诗。她拍了一张孤耸在云雾之中的庐山汉阳峰照,题诗曰:“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后面却用了一个离奇的笔名:“瑯玡台”,交《中国摄影》编辑部予以发表,但又要注意保密。江青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难道仅仅是什么“发思古之幽情”吗?原来此中大有奥妙。首先署名就大有文章。查“瑯玡台”在山东诸城县东南海边。诸城县是白骨精江青的老窝,当年秦始皇曾在瑯玡台刻石记功。江青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