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向与路径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经济效率在更高层次释放,意味着必须从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重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从非结构优化型转变为结构优化型、从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市场主导型、从要素驱动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从不可持续型转变为可持续型。实现这样的转变,关键在于全方位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加快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跃升为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前提是透视非公有制经济成长壮大的历史足迹,充分认识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关键是站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全面辩证系统分析影响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内因;根本是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着力解决好影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性问题;路径是统筹考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所需,深入探索实践助推发展方式整体转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是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之一,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就是为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具有诸多作用。文章还对欠发达地区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指出完善知识产权的服务体系,提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认识和运用水平;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于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二重性,应当积极发挥其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也必将向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亚太模式"曾经造就了亚洲"四小龙"及日本的经济奇迹,继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遭到质疑后,"亚太模式"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再次遭遇范式危机.这种以政府作用、出口导向为特征和主要内容的"亚太模式"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需作重大调整.制度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所在,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仍应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以往政府主导不同的是,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应体现在以服务为宗旨,立足于有利于中观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技术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创造和营造适合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上.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省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手段之一,发挥着导向、驱动和协调控制等重要作用.为推动河南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公共财政建设,不断健全财政职能,注重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创新,尤其是要着力支持消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加速推进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姜国强 《社会科学家》2012,(5):43-45,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绩效显著,但是现有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政府与市场的扭曲关系、落后的产权制度等都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障碍。这些深层次矛盾既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重点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靠国家的政策倾斜和物质投入,而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十分困难。因此,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就是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制订实施的国民经济重大发展战略,是国家十二五时期发展主线。资源型工业经济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西部是我国资源型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地区,资源型国有工业经济在西部资源型工业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西部资源型国有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事关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西部资源型国有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着许多宏观和微观困难。对此进行研究,探讨相应政策对策,对西部和全国经济发展又重要意义。其中,贵州省又是最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经济和国有资源型工业经济为主的省份,浓缩了西部资源型国有工业经济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了发展方式转变的种种困难。以贵州为典型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和正视这些困难,研究设计相应的系列对策,有利于促进贵州等西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两型产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两型社会”建设,这是对传统经济社会的科学跨越,这个大跨越的经济内核就是建立自主技术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体系。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关键是要确立跨越式和集约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为主抓手,打造长株潭特大核心城,建设长株潭“3+5”现代“两型社会”城市群带,形成南与广州、北与武汉、西与重庆、东与上海相应对的、能带动湖南经济乃至我国中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大都市区,发挥全国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克服国内资源环境的强约束,必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指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主要内容,制度创新是重要保障。创新驱动会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需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这是推进科学发展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也是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关键问题。科学发展的含义,既包括我们对于事物矛盾运动和转化的哲学认识,包含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规律与相互影响的正确判断,也包括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革事物与促进和谐发展的功能,提高自身存在的价值。发展离不开人,人是决定性因素。必须注重人的发展对于科学发展的作用,以及发展的人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面发展的人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教育学误读不仅影响理论自身的传播与发展,更影响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学说的科学内涵和动态发展趋势,才能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既发展理论又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整体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来考虑发展问题。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摒弃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更新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新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处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应正确理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本质内涵.作为社会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领域的存在和变化方式必然受到其他领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经济领域中的生产力方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得到社会结构整体的其它领域的支持,即客观上要求社会协调发展:在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的影响和要求下,当代中国的社会协调发展必需以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为基础,两者应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刚刚掀开历史的新篇章 ,具体的做法尚在讨论之中。本文依据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思路———增长极理论 ,分析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先从小处 (各个中心城市 )着眼 ,积极培育西部经济的增长极 ,再以梯度开发形式渐进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的发展 ,从而实现整个中国的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设施产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仍存在一定距离.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基础设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构建了基础设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然后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得出整个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最后提出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刻,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理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为我们加入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思路,特别是对于西部大开发在全球背景下的定位,有了比较性的模式选择.西部的"相对优势"是资源,但可持续发展不允许以牺牲资源的代价来追求经济的增长,利用资源、开发资源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同步并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义.把资源、环境的充分协调作为战略前提,寻求经济效益、社会发展和生态价值的总和协调最大化,利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市场、技术、信息在世界范围内转移的有利条件,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指微观主体之间的联系超越国家的发展过程。它包括功能性全球化和制度性全球化两个方面。全球化的主要矛盾不是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的矛盾 ,而是功能性全球化与制度性全球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存在着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因而它们能够且必然共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民族国家应摒弃狭隘民族主义的行为方式 ,采取积极的民族主义政策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以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全球性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