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必须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作化理论,亲自领导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虽然借鉴了斯大林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但并没有囿于斯大林的理论观点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具体做法,而是把马列主义的合作化理论同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实行了一些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工农联盟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列宁、斯大林深入研究了工农联盟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和农业合作化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科学地阐述了农民革命动力思想、土地革命思想、农民战争思想、农业合作化思想、工农联盟思想和农民教育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发展了马克思的农业合作化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这一理论对我国农业合作化发展有重要意义。农村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些成果对我国当前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农村经济发展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就如何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党以邓子恢等同志为代表就提出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邓小平主持起草并经党的十一届六中会全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了这种思想,认为“在当时和以后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发…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农业高校与“三农”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的重要源头,农业高校应进一步拓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潮的曲折发展历程。前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两次大的理论创新 :(1) 2 0年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 ;(2 ) 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有三次大的转换 :(1)2 0年代初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2 ) 2 0年代末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 ;(3) 80年代以后由斯大林模式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事实证明 ,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 ,而要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新政策 ,发展新理论 ,创造新模式。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它深刻地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鲜经验,科学地回答了改革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为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全会要求全党一定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使它今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对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理论,作一些学习、阐述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一再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写进基本路线中,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过去没有提出过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对国情的实际把握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找到了一条在一个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命运问题,曾经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长期争论的问题。这问个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形势,围绕着这一理论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又一次掀起了热烈的讨论,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讨,突破了一些传统的看法。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三大,在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取科学讨论的新成果,在社会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一再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写进基本路线中,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过去没有提出过的新思想、新论断。它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关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进行改革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正在指导着我们重新认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随着党的十六届十六中全会做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已经站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起点。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对我们的养老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核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何以能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生,科学地探求其原因,对于提高社会主义理论修养,增强改革、开放的自觉性是大为有益的。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积累,是产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对党建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创新了党的学习理念、内容、管理和组织保障,形成了新的学习模式;确立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思路,开创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相互促进的新机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特别是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这个《建议》,从理论上说,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在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为寻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艰辛探索.1990年,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提出,为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从制度创新的意义上说,是从农业合作化开始的,发轫于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和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社…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农业合作化理论强调不能用强制的办法去剥夺小农;列宁要求通过农民自愿的合作化,把农民经济引向社会主义经济。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理论与农业集体化运动违反农民自愿原则,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对富农实行错误的过火政策,从而导致苏联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与长期滞后。评价历史上的经济建设与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务必坚持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过经验教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此曾进行过探索,但都没有很好地加以解决。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根据本国国情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国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还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些不仅是理论问题、实际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