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探讨"山寨"一词的来源,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山寨"族词语的语义特点,认为"山寨"族词一般是通过语义引申、语义扩张、语义泛化、语义转移这几种方式派生而来的,其发展前景应由大众接受程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简直"的语法意义有基本义和派生义之分,其基本义是表示强调,派生义是表示夸张,强调和夸张又有一致性,二者都处在低层语义范畴,受高层语义——主观情态的制约;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考察"简直"的语义背景,发现"简直"主要出现在递进复句和结论性条件复句中;运用语义特征理论可以归纳出"简直"的三个语义特征,即程度大量、主观性和评注性。  相似文献   

3.
“数 度量 个体名词”结构在所指事物的个体数量上存在歧义现象,同一个异质个体事物名词分别加个体量词与度量词时存在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加度量词时表示的一定是人类领域意义上的同质“个体性”事物的类,侧重事物的属性。这种语义变化的制约性因素来自于度量词与个体名词两方面:前者从空间属性角度对事物“类”的计量分割,与度量词使用中的“利益原则”,造成了个体名词与之搭配度量词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语义变化;而后者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语义特征“[±有生]”、“[±个体同质]”、“[±属性突显]”,制约了个体名词内部次类同度量词的搭配选择,并由此给个体名词进行了下位划分。  相似文献   

4.
派生法对丰富一个语言的词汇系统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及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スト)者"、和 "-(フト)"家是韩汉两种语言中构词能力很强的人称后缀,其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词缀.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构词方面,汉语比韩国语构词方式更为丰富,派生力也更强;在语义功能上,韩国语的核心附加义比汉语丰富,韩国语"-(スト)者"与汉语的"-者"和"-家"对应;从语体附加义考察,二者在[+知识专业]义上共同获得[+尊敬]属性,而韩国语 "-(フト)家"在[+能力]义上,汉语在[+性向]义上具有[+尊敬]属性.  相似文献   

5.
命名模式,是认识活动和交际活动共同的研究对象,可以 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分别进行研究。菜肴名称是交际活动中最常见的语言形式,其中有大量 的名名组合结构,是研究语言结构模式和命名模式的“语料库”。命名模式具有不同的层次 性,从语言的角度看,有语法、语义、语音等不同的层次,从文化的角度看,有修辞、心理 等不同的层次,把“名+名”式菜名放在这样的层级系统中考察,可以窥见名名组合结构的 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汉语中义位"吃"的词义扩展,揭示汉语义位"吃"的词义扩展与认知的联系.在共同语中,"吃"、"食"、"馌"的派生具有历时层次性和不平行性."食"的派生义主要发生在上古,"吃"发生在近代."吃"、"食"从古至今派生出的义位有区别,具有不平行性."吃"有许多派生义是"食"所不具备的.同时"吃"与"食"的派生义位又是"馌"所没有的.在方言中,"吃"、"食"、"馌"义位派生方向具有趋同性,而且"食"、"馌"派生时采用与"吃"相应的途径和方式,说明方言和共同语义位派生的共性.这种平行性和趋同性的原因,一是义位的传承,二是汉民族认知共性,三是方言义位派生都受共同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都”的语义功能与“都”字歧义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都"字的语义功能,以及它与"都"字歧义句的关系。"都"在语义上表示总括,它既可以总括由NP所表示的事物,也可以总括VP所表示的动作或事件。在"都"字句中,NP、VP所表示的可以是"都"所总括的全部,也可以是一部分。能与"都"产生语义联系的成分会多个共存,这样"都"字句就会有歧义。消除歧义主要有两种办法:1.上下文提供信息,使某一成分的语义得到强化。2.这些不同的句法成分在数量意义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而"都"与这些不同特性在语义联系上有不同的优先性,这样歧义也可消除。  相似文献   

8.
根据出现在格式中的能产生歧义的名词小类和两个名词在格式中不同的深层语义关系,对"N1+的+N2"组合的几类歧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一类是N1、N2都是表示人物或身份范畴的名词;一类是N1是表示人物或动物的名词,N2是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的名词;还有一类是N1为表示地区、单位的名词,N2为表示人或物的名词。从语义关系角度指出这种歧义类别产生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并给出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汉语介词"从"和英语介词"from"在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两个层面的对比分析,结合汉语语法,从认知的角度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介词"从"的习得偏误在语义功能、介词短语结构和句法成分三方面进行偏误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丰富的语言事实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临时物量词的语义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发现其语义实质是"空间义","空间义"的不同导致其语法上的差别,而语义的不同源于人类对临时物量词所指事物的认知经验不一样,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假设关系是一个拥有众多下位语义关系的语义框架。日语假设复句有众多的语言形式,各形式之间既有相通的用法也有独立的用法。汉语假设复句虽然也存在众多的语言形式,但各形式之间只有文体上的分工,没有语义上的差异。日语是通过切换语言形式、而汉语则是通过音韵操作来表现假设关系复杂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假设复句下位语义关系间的微妙差异在两语言中是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表现的。再进“一步说,同一连词即使可以出现在不同下位语义关系的汉语假设复句中,该连词的使用动机也是不同的。该文以“如果”为例,通过语音实验证实了上述主张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语多音节异形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多音节异形词的形成有古音通假、古今字、繁简字、字形同化、词义演变等多种原因,异形词不同于异体字、同义词、方言词、外来词等,异形词的规范应采用从俗、义明、音准、从简、分化、兼顾等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讨论汉语中“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性质、历时来源,以及在西安话中的特殊表现,通过变换、插入和考察分布的方法,确定现代汉语普通话中“X人”的性质和特点,检索历史文献,采用语义分析的方法,探讨这些“X人”的历时来源和发展过程;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西安话中的“人”读阳平和轻声时“X人”的不同用法。研究认为,普通话中的“X人”形式表示“使人感到X”,属于词法词、复合词、形容词;这种“X人”来源于汉语史上的述宾结构,该述宾结构最初表示一种具体动作,随后其语义发生“从动作到性状”的变化,表示一种抽象的性状;以西安话为代表的部分方言中,有一部分“人”产生了轻声读法,成为派生词缀,这种“X人”的语义也就从“使人感到X”转变为“主语自身感到X”。研究还认为,汉语的“X人”形式经历了“述宾结构 复合词 派生词”的发展过程:汉语史上的述宾结构“X人”,发展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多数方言中都有的复合词“X人”,此时“人”读本调,表达一种“使感”的语义;这种复合词“X人”在以西安话为代表的部分方言中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人”读轻声的派生词,表达一种“自感”的语义。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说文广义》在汉语词义研究理论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说广义》着眼词的形义变化。词形方面,他揭示出形义相近相关字的内部关系,正定字形;词义方面,他揭示出词义变化的内部或外部理据以及一些词义与汉语化的特定关系。对于词义之间体用关系的认识,是他在汉语词义理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有许多与汉语书写一致的词汇,这些词汇中有的与汉语词义一样,有的与汉语词义有出入,而有的与汉语词义完全不同。日语中也有一部分与汉语仅一字之差但词义一样的词汇,如日语的“爱人”、“原子力”、“異口同音”,分别相当于汉语的“情人”、“原子能”、“异口同声”。通过对日语汉字词中与汉语仅一字之差但词义完全相同的二字词举例分析,以期能对中日两国人民学习对方语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汉语语词的词汇意义的角度分析,汉语植物命名义是一种特殊的词义成分。命名义是事物得名之义,即某一具体事物所以命名的由来,表现在词义上就是音义结合的缘由。命名义的内在意义表现方式是指示义素与特征义素合成的义素组,它是没有交际价值的非使用义。命名义具有隐含性、具体性、复合性三个意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词义构成成分的语义成分不是假设的理论实体,有相应的符号形式载体--语素,语素即为语义成分符号化的结果.复合词的语义成分通过语素化实现为符号,复合词词义通过语义成分的符号实现来表示.复合词的构词过程实际上就是复合词语义成分的符号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达到隐性否定效果(即完全没有否定词的出现却包含了否定含义),隐性否定词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类.隐性否定词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也可以是介词、副词、连词等虚词.这类词通常具有"否定"或"偏离"的语义特征,汉译时可以依据上下文或具体语境来推定其否定含义,从而进行正确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裸”族词语的语义演变——基于原型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原型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裸"族词语的原型效应,分析其演变形式并揭示其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不会孤立存在。它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情感;忽视语言背后的关联文化,就难以真正理解语言。在词汇教学中,仅从字词的基本性质、词义等词法层面来做解释是片面和危险的,这会延误学习者文化时机的把握,容易导致模糊认知和片面理解,并最终影响到具体的语言实践。通过例举教学中汉文化干扰的实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汉文化干扰性事实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