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蒙古族与藏族都是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作用与影响的民族。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特别是蒙古族帝王与吐蕃即藏族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彼此之间的接触往来亦十分频繁。这在民族关系史上是很值得一提的。 一、蒙古皇室与藏族宗教首领的接触往来 蒙古帝王与藏族宗教领袖的直接接触,《蒙古源流》言称是在成吉思汗45岁时的丙寅年(1206年)。而我们认为这是不足为信的。因为当时成吉思汗刚刚统一蒙古草原,他本人不可能顾及“地广而险远”的藏族地区。 第一个和藏族首领发生直接接触的蒙古王室成员,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成吉思汗之孙(窝阔台之子)西凉王阔端(藏史作郭丹大王),他曾派大将多达那波进军西藏,而遭到吐蕃地方的强烈反抗,这使蒙古统治者感到用武力压服吐蕃地方不如任命有影响和威信的宗  相似文献   

2.
川西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的表现形式及造型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姝丽  曾明  张超  李明 《天府新论》2004,1(5):111-113
川西嘉戎藏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姿 ,在藏族艺术百花园中独具特色。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是有别于藏族其他地区的一种最典型、最独特的民间工艺形式 ,是藏族服饰地域风格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嘉戎藏族刺绣、纺织艺术风格在孕育、演绎、发展过程中 ,与各种文化交流、融合 ,因此表现出与其他地区藏族不同的特点 ,藏族地域性文化特征显著。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独特的表现语言及造型特征 ,直接体现了该民族的审美风格和民族特性 ,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学者对话     
王明珂:对于从"文化表述"层面看待遗产流失的问题,我稍微表达一下我的看法.我的看法比较悲观.语言是跟它被使用的情境有关:如某种社会情境一直在流失的话,那么母语的保存就很困难.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母语保存也有乐观的一面:从人类学习语言来讲,如果早点学习的话,一个人学习四、五种语言没有什么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何者为"民族语言"的问题,在中国,许多民族并没有统一的语言.比如,我认识的一些藏族知识分子,他们都非常热心于争取母语教学,但我提醒他们,统一的藏语教学与统一藏语的推广,会让上百种的藏区语言流失.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词汇中都有反映特定社会文化内容的专门用语,藏语中的人名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门用语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人名与藏族社会文化的某些关系,对我们加深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藏族是祖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它和各兄弟民族在共同缔造和发展祖国历史的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在长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灿烂的藏族文化。藏文文法就是藏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教导,在藏语语法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问题,这不仅是藏语语教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现根据自己编写藏语语法教材和从事藏语语法教学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同志们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6.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中难点中的难点,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输出,还涉及母语对目的语—英语学习的迁移.对于藏族大学生来说,英语写作有着比汉族学生更大的困难,这是因为藏族大学生是在藏、汉、英三语语境下进行英语学习的,母语——藏语及第二语言——汉语都会对他们目的语—英语学习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藏族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错误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藏族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对藏族大学生英语写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缺乏藏文史料,学界在翻译宋金时期吐蕃人名时,多是根据个人理解,既不统一,也存在很多误译现象。清代对宋金时期吐蕃人名做了大量改译,其改译依据是乾隆朝编纂的《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该书运用了很多唐古特语解释改译原因,反映出古代藏族文化对其他民族影响之深远,从李立遵、董毡等人名的翻译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是我们正确还原宋金时期吐蕃人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日喀则是后藏的中心,这里很早就活动着经商的穆斯林;清朝派兵驻藏后,一些穆斯林官兵同这里的藏语穆斯林一起扩建了清真寺;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内地穆斯林又以经商的方式嵌入日喀则。伴随日喀则城市的发展,他们与藏族不断进行着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如生产、生活品的交换、买卖,语言、服饰、饮食上的借鉴与吸收,进而出现了宗教信仰上的尊重和文学作品上的交汇。日喀则藏族与穆斯林群体的经济交往在族群间的互动、融通与共生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文化交流使不同边界群体相互尊重,求之同存异;随着经济交往文化交流的持续加深,藏语穆斯林人数逐渐增多,且逐渐演变为藏族和其他穆斯林深层沟通的桥梁;各民族在交流交往中表现出了互动、共生、和而不同的交融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吐蕃是一个具有漫长历史源流的古老部落,“蕃”是古代藏族的自称和汉族对藏族的他称。他们自称为“蕃”,是由于他们自古以来尊崇相信仰苯教,“蕃”是“苯”的音转。汉族称他们为“蕃”,是因为他们是古代西迁的“发羌”的后裔,“蕃”是“发”的同音异写字。早期吐蕃王朝实行王位继承制,自栗赤赞普至囊日松赞,王权共沿袭了32代,历代赞普均以苯教作为王权的护持。早期吐蕃出现过好几位政治家、思想家和贤者,他们创造的业绩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汉族人民吸收各少数民族智慧而创造的先进文化,对少数民族具有无比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种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民族血肉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的一根牢不可破的纽带,早期吐蕃和祖国内地存在的血肉不可分割的关系就是这根纽带维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卡力岗地区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民族和宗教问题,历来被人们视为比较复杂的问题。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地区一部分群众昔藏今回的变异,再一次反映了这种复杂性。 在卡力岗地区,有一部分回族群众,与我国其他地区回族群众迥然不同。他们使用着典型的藏语安多方言,保持着浓厚的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而又和其他回族人民一样,信奉着伊斯兰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1.
唐蕃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在汉藏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而吐蕃子弟留学唐国子监是其主要形式之一。以往论者只注重从宏观背景上考察汉藏文化的交流,很少涉及这一形式的具体内容。现就所见史料,就吐蕃子弟留学唐国子监的目的、时间、规模、学习内容、待遇及学成返蕃人员对吐蕃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进而揭示唐蕃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政策及包含其中的民族文化心理,为藏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一、吐蕃子弟留学唐朝国子监风气的兴起吐蕃子弟留学唐朝风气缘何而兴?兴于何时?钩沉史料,探幽发微,我们认为这一教…  相似文献   

12.
<正> 藏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分布在青海的有近80万人,约占藏族总人口19%,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其它地区藏族具有民族的共同性,其文化传统是独特风格的藏族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文化传统包括菹围甚广,内容十分庞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工作是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省来看,民族成分众多,少数民族总人口一百五十多万,占全省总人数的7.9%。这些少数民族有的一个民族说一种语言,但也有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或几个民族说一种语言的情况。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可见,我省还是一个多语言地区。从语言的谱系分类来看,省内各地区分布的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两大语系,即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藏语属于前一语系,蒙古  相似文献   

14.
西藏媒体使用汉藏双语.媒体语言对藏族居民的影响以藏语为主,汉藏双语使用的情况在农村和城镇程度不一.藏族居民接受汉藏双语媒体影响状况和自身语言水平与需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大鹏鸟卵生”神话:嘉绒藏族的历史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穷石 《学术探索》2004,(1):106-111
嘉绒藏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大鹏鸟卵生"嘉绒土司的神话,作者通过对神话的梳理和解读,与嘉绒藏族的历史文献相类证,认为"大鹏鸟卵生"土司的神话,是嘉绒藏族的根基性情感记忆,是嘉绒藏族族群认同的基础.同时根据神话的叙事,来探求嘉绒藏族社会的历史事实和社会情景.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国内外藏学界对本教的名称“本”一词有诸多解释,主要有以下四种:1)念诵说,2)与佛教的Derna,即佛法同义说,3)作巫术之意说,4)作祈求或恳求说。其中持念诵说观点者居多,他们的依据是,“在一些历史书籍中认为‘本’一词是藏语古词,与香雄语中的‘Gyer’即念诵相同。‘本’为藏语古词这不仅毫无疑问,而且‘Gyer’一词源于香雄语,等同于‘本’之意,也是无需任何怀疑的,‘Gyer’一词还在藏语和香雄语中并用,它在本教古文献中作‘念诵本教仪式中的颂词’之意使用”。以笔者管见,这种解释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很完整,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本”与“Gyer”一词同义,这没有错,进  相似文献   

17.
<正> 英雄史诗是歌颂民族童年时期英雄武功的长篇叙事诗,主要表现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氏族、部落、部族或民族之间的战争。《格萨尔》所描写的就是吐蕃历史上发生过的部落战争,在古藏文历史文书中都有记载。因此可以说,古代藏族部落战争是《格萨尔》的创作源泉;《格萨尔》是古代藏族部落社会战争的艺术再现,一部《格萨尔》,就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部落社会的战争史。 部落战争的目的 《格萨尔》所描写的古代藏族部落战争,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门岭大战》、《松岭大战》、《羊同之役》、《米努绸缎国》、《白利羊国》等部,表现吐蕃统一青藏高原诸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二是《阿豺之役》、《木雅黎赤国》、《粟特之战》、《朱古兵器国》、《霍岭大战》、《姜岭大战》等部,表现吐蕃同兄弟民族之间的一系列战争。三是《卡切玉宗》、《大食财国》  相似文献   

18.
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藏史载,吐蕃汉印“法诤”后,汉地禅宗败北并被逐出吐蕃,但敦煌藏文禅宗文献表明,至少吐蕃后期,禅宗不仅在活动,还发展出一条藏人的禅宗传承———善知识传承。如何解释史料与史实间的矛盾?吐蕃时期禅宗传承是怎样一种发展样态?禅宗传承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认为吐蕃禅宗传承活动的中心区域在藏语称作″玛域″(青海东部之黄河流域),即吐蕃时期称作″宗哥″(讼割)的地方,10世纪以后,该地遂成为后弘期下路弘法传承的策源地。吐蕃禅宗的传播与摩诃衍相关,其弟子虚空藏及再传弟子益西央是吐蕃禅宗系统建设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9.
7至9世纪间,随着吐蕃王朝的强盛与扩张,其疆域迅速扩大,尤其是安史乱后到吐蕃王朝灭亡期间,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些吐蕃王朝的占领区,当地居民遂成为吐蕃王朝所管辖的人口,同时,吐蕃还从唐境虏掠大批人口充实其占领区。这些因素使吐蕃王朝人口激增,成为藏族历史上占有人口最多的时期。保守估计,有唐一代仅吐蕃新占领区的人口峰值就接近300万。吐蕃所控人口的变化与分布,对当地的民族成分构成及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藏族民间文学十分发达,在其众多的民间文学样式中,民歌是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它不仅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优秀的藏族民歌能够展示出藏民族生存的地域环境的奇丽旖旎的风光、优美如歌的语言、多姿多彩的风土民情、神奇魔幻的宗教境界、别具一格的民族心态……总之,藏族民歌是藏族人民生活的艺术显现。藏族歌手在其广阔而独特的艺术背景之下创造出了反映他们审美情趣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