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宸 《职业》2012,(5):116
近几年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被传统教育禁锢思维,很难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为了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借助项目化教学,对课程按照一定结构进行项目化改造,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以为技能大赛选拔人才。笔  相似文献   

2.
中职数控技能大赛是展示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技能教学的平台,对推动中职学校数控实训设备建设、指导数控精品课程建设、深化技能教学改革、培养数控技能人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中职数控技能大赛对数控技能教学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中职数控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教师改进技能教学的方法,强化技能教学的科研氛围,培养教师与学生团队精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职业院校举办英语技能大赛的目的在于通过英语技能大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和要求,并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来探讨职业院校英语技能大赛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宋新丽  王玲波 《职业》2012,(23):60-61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百项技能大赛之中的中药鉴定大赛、中药调剂大赛等赛事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明显增强。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定位于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各省人社部门举办第一届数控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以来,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大提高了相当一部分参赛选手和辅导老师的技能水平,造就了一批数控技能精英.十几年过去了,他们依然活跃在教学和生产一线,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深受企业的欢迎.笔者作为一线实习指导教师,自2008年开始参加大赛并辅导学生参赛,积累了一定参赛经验并将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张廷 《职业》2016,(6):66-67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与创新,也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职业学校应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建立技能创新培养机制和师资培养体系,形成技能大赛与师资培养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提升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本文以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机械专业为例,阐述了学校在技能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手工账务处理转换为会计电算化竞赛辅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俭 《职业》2011,(32):133-134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要通过开展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并创新竞赛制度,选拔培养一批技能标兵。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当前,技能大赛成绩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一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江苏省财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了三届,  相似文献   

8.
徐志云 《职业》2013,(32):121-121
技能大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技能大赛与产学研紧密结合,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自身技能,还能够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文分析了我国技能大赛与产学研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技能大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瞿剑飞 《公关世界》2023,(8):115-117
针对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相融合现象,从大赛促进课程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拓展实践平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增强教师实践技能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推广成为本专业可借鉴的课程改革方案。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二者相互促进,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企业需求、大赛能力整合为一体,采用课赛融合教学模式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黄仁胜 《职业》2011,(30):26-2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校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技能大赛对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巩固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起到了引领职业学校教学方向的作用,“普教有高考,职教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成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已成为中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李亮 《职业》2011,(36):182-182
一、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意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好检验。  相似文献   

12.
农村职业学校2008年开始关注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计算机全国技能大赛",为紧跟大赛要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进行总结,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高职旅游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是我国人才建设的目标,更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由国家教育部发起的面向国内高职院校师生的技能比赛,它在考验选手的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也对参赛者的职业素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因此,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对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为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检验的标准,也推动了高职院校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导向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方肃 《职业》2016,(18):115-115
机械设计基础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内容包含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很多方面,是培养学生综合机械知识和机械创新能力的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另外,这门课程也可以说是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基础课程,要想在技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路灯,技能大赛培养的是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是一种深度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因此如何将日常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效联系起来,以技能大赛的要求为突破口,探索真正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成为很多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本文将谈一谈自己对基于"课赛融通"下"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张小鹏 《职业》2013,(29):16-16
参加完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已经转眼问3个多月了,截止到目前,对人赛回想最多的是比赛的细节。我一直在总结教训和经验,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一个成功的选手。但是,正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几位领导在世界技能大赛总结大会上所指出的,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更深远的意义和目的是提升、完善我国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实现技能强国。  相似文献   

17.
马巍 《职业》2010,(32)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直接在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需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按部就班、参照课本进行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了在单片机教学方面的改革方案,目的是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到一门真正的技能.  相似文献   

18.
张利芳  梁嘉朗  盘笑莲 《职业》2023,(2):102-107+101
通过对2011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技工院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及开展相关成果转化专项研究情况的收集、整理、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一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助力世界技能大赛赛项发展,为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二是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对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路径、评价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促进世界技能大赛发展、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促进人才培养、技能人才有效培养与供给促进产业发展,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已然形成良性互动的螺旋式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9.
瞿拥军 《职业》2014,(27):77-77
本文探讨了技能大赛背景下,服装比赛型人才的培养方法。让技能大赛更好地促进中职教学改革,促进服装专业建设,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职业院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与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能让技能大赛的高投入惠及更多的学生,实现大赛对于专业学科建设的引领,成为职教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通过选取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共同目标与契合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旨在分析研究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构建出胜任素质模型,提炼出5大胜任素质因子与25项胜任素质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素质为先、校企一体、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