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阿新 《人生与伴侣》2006,(10):30-31
似乎早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经开始熟悉叶小凝,包括她生活里的细枝末节,比如她喜欢夏天,喜欢喝鸳鸯奶茶,喜欢蓝色,甚至她笑起来时,左侧脸上有个小酒窝,可是,我们素未谋面。纵是那种素未谋面的熟悉,也改变不了我对叶小凝的看法,在我的概念里,她是个近乎冷血的女子,不会付出,亦不会为谁的付出所感动。只是,程宇依然那么爱她,爱得燃烧整片青春,只有我知道,这个看起来繁花似锦的舞台上,却只有程宇一个人在歌唱。  相似文献   

2.
隗甫杰,拒马河边六渡村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从小喝拒马河河水长大的山里人.我俩是初中、高中时的同学.初中时,他是学校的鼓号乐队号手.高中时,他是学习委员、篮球队主力.他直爽、乐观的性格,我一直都没忘记.  相似文献   

3.
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着,看太阳从湖水中慢慢升起或落下,看湖边飘起的羽毛随风飞舞,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自由自在,让看它的人都不免为它着急,它有家吗?它将飘到哪里去呢?它会不会被风撕破?湖边枯败的柳叶被席卷到水里,打着旋儿,在水面上飘来荡去。水里一个天空,天上一个天空,分不清哪个更高哪个更远,就像两个世界似的,那么这一片羽毛最终会飞到哪里去呢?  相似文献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感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  相似文献   

5.
做出租车司机,也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哪里……好的,机场。我在徐家汇就喜欢做美罗大厦的生意。你知道吗?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罗大厦门口兜了两圈,终于看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南雪 《可乐》2011,(6):67-67
17岁时,我刚念大学,喜欢我的男生千里迢迢从另一所学校来看我,却发现我心有所属,很伤心。19岁时,还是那个男生,知道我和同校的男生分手,如今是一个人,又来找我。我让他走,说:"你怎么这么死缠烂打呢?"他红着眼,说因为喜欢我。我说:"喜欢又有什么用呢?我喜欢的可不是你。"当着很多人的面,我让他走:  相似文献   

7.
陌生人(草迷):我最好的朋友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了!得到消息时我呆住了!6年的友情?!更何况我把她当做是最知心的朋友,她本身又有男朋友。当初我只是要她帮忙照顾下我喜欢的人,可没想到啊!所有人可能都知道的事情我刚知道!但我选择了沉默!我真的没勇气去证实这件事情,没有勇气!我怕,我好怕听到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周亚平是谁?音乐圈内的人都知道他,音乐圈外的人不熟悉,但是,你知道崔健1984年的第一张专辑谁录的吗?你知道1988年中国大江南北流行的"囚歌"吗?你知道那首<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吗?都是这个人干的.如今,他又弄出了<两只蝴蝶>.总之,周亚平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只要能挣钱,他什么音乐都能做出来."可是我从来不听这些东西,我的汽车里放的永远是柴可夫斯基."周亚平说.  相似文献   

9.
正很多美国人认为欧洲人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鄙视美国人,那么这篇文章就是给这些美国人的一份报告。不要误解我———欧洲人确实喜欢鄙视美国人,但是他们同时也喜欢相互鄙视,尤其是邻国之间,彼此会画些漫画讽刺对方,局外人会觉得他们其实是半斤八两。我在欧洲生活了4年,以下调查结果就是基于我与欧洲人的频繁交际所得。  相似文献   

10.
晏建怀 《社区》2012,(5):38-38
很多人都知道宋徽宗赵估喜欢画画,喜欢书法,喜欢女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喜欢禽兽,喜欢“与狼共舞”的美妙感觉。  相似文献   

11.
身边熟悉我的人常常对我说:孙悦!你‘忍功’绝对是一流的。听到这样的话,我真的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在这个行业里沉浮了这么多年,所谓圈里的游戏规矩和人情冷暖,我不可能全部参透,但毕竟是从风雨中成长起来的人,个中滋味也算体会不少。  相似文献   

12.
我的英文名字叫马维拉·玛丽娜,今年17岁。我来自德国的慕尼黑市。慕尼黑是德国南方一个非常自然、美丽的城市,喜欢喝啤酒的人肯定知道这个城市,因为10月份在这里举行的啤酒节全球闻名,每年吸引世界上许多人去狂欢。我特别喜欢吃中国的牛肉拉面,所以大家给我起了个中文名字,叫“牛肉拉面”。  相似文献   

13.
旋木     
温暖的秘密从北京到广州,有1960公里的距离。离开—个熟悉的城是需要勇气的,可是如果没有爱的人,在哪个城市又不是一样。不喜欢北京冬天太冷的夜,冷得寂寞要浸入骨髓。飞机降落白云机场的那一刻,我几乎觉得这个城市可以收容我的灵魂。我喜欢SONY Cyber shotl的广告。小巧的机身,可以从门缝底  相似文献   

14.
错过的礼物     
麦小麦 《可乐》2011,(2):10-10
读中学时开始叛逆,总嫌大人不理解自己。父母送给我的14岁礼物是一本《简·爱》,因为父亲觉得我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故事。我确实喜欢,却恨他们不知道我早已读过、买过,赌气拿出另一本,淡淡地说:"我已经有了。"到现在,我还记得父亲眼中骤然暗下去的小火花。我真是可恶啊。  相似文献   

15.
王国平 《社区》2010,(32):20-20
熟悉梁漱溟的人应该都知道,1931年到1937年他在山东省邹平县创建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从事乡村建设实验。我就是邹平县人.当时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以前陆续听说过梁先生的一些情况,但真正开始接触他是从1986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约会     
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有"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如果天下的垃圾都会幻化为小孩子,那些拾荒的人还敢去乱翻个不停吗?我们是垃圾变的?真是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7.
曾慧 《国际公关》2014,(2):65-65
正在新势整合工作了九年,越来越多的人称呼我为"慧姐",其实对于"慧姐"更好的一个诠释是"会姐",在这九年间,我和团队穿梭于各种大小会议,不曾改变。周围的人总觉得我的工作太棒了,因为可以山南海北到处玩耍。其实你们可曾知道,每个城市我最熟悉的场所是活动现场,最熟悉的景点是各大机场,最熟悉的餐厅依旧是K FC、大M这些北京遍地都是的快餐厅,至于那些山川大河名胜古迹美食美味一般是在飞机降落前30分钟的航机电视上。作为一个职业的公关人,我一直坚持一个工作理念,那就是"三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我的慢生活我和长盛约在国贸一层的一家快餐店.那是周四的上午,原本是长盛携妻陪儿滑冰的时间,被我这个不速之客给占用了,不知道是否打扰他的慢生活.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27日,是我以社区工作者实习员的身份上班的第一天。北京市马连洼街道梅园社区主任王秀芬带着我到各办公室熟悉环境,当步入会议室时,映入我眼帘的是玻璃柜中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这些证书,我知道它们是荣誉的象征,是汗水的结晶,是社区党、团、工、青、妇工作成绩的综合体现。我太喜欢这红彤彤、金灿灿的颜色了,心里涌动着一阵激动。当王主任不经意地告诉我:这个玻璃柜是从她家搬来的时,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这一瞬间,我感觉到自己又回到了熟悉的生活,回到了像王主任这样的共产党员中间,我耳旁回响着培训时几位…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每当别人问我你最不喜欢干什么,我都会大声回答:“看马戏表演。” 要知道,我是非常喜欢小动物的,可我却不爱看马戏表演,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要从小时候说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