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校与名师是相辅相成、同构共生的一对概念。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可以造就名校;名校肩负着培养名师的责任,名师的生成与壮大则能促进名校的发展。怎样的学校称得上是“名校”,怎样的老师可谓是“名师”?多年来我们一直苦苦思索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名校”、“名师”形  相似文献   

2.
“我想找一份月薪8000元,有点意思、不枯燥的工作。”“你希望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呢?”“没想过。”……小王是某211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自认为学校、专业都不错,找一份8000元的工作并不难,可事实上,他的求职屡屡碰壁。这是因为,名校光环并不是求职制胜的法宝,如果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名校毕业生求职一样处处受挫。  相似文献   

3.
名校总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清华、北大在《新世纪周刊》组织的大学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总体满意度都没有排进前五。但在“学习/教育满意度”这一分榜单上,他们毫无悬念地排进了前五。两校的学生有这样一个认识:自己的母校真的教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负责任的老师让学生受益无穷“211名校”在资源、氛围、机会等各个方面都已经远远压过了其他学校。对于想努力考进名校却又难以如愿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当我没有能力考进名校的时候,怎么选择一个适合我的普通院校?这是一个很让人为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老的父亲     
“父亲老了。”这是此刻砰然从我心底里跳出来的。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生活中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一个下意识的动作,甚至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无端地就击中了心灵最深处的“软肋”,迫使你不得不正视眼前的现实。就如,尽管父亲明年就是90高龄了,但在我的意识里,内心间,他仍一如既往地年轻,我从没觉得父亲已是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一样,现在我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了。  相似文献   

6.
历史,记载着沧桑、辉煌,更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在南京这片教育的沃土上,名校林立、人文荟萃,更有30多所中小学跨入了“百年历史”的名人堂。百年的厚积薄发,为南京的当代教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不老的父亲     
万之 《老友》2011,(8):39-39
“父亲老了.尽管我不想也不敢承认这一点。”这是此刻从我心底怦然跳出来的切身体会。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时,生活中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一个下意识的动作,甚至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都可能无端地击中心灵最深处的软肋,迫使你不得不正视眼前的现实。尽管父亲已是90高龄,但在我的意识里,他仍一如既往地年轻。  相似文献   

8.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  相似文献   

9.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1):42-45
近年来,随着民办初中的兴起,人们对“名校办民校”的质疑、对“真假民办”的争议始终未停。前些年,民办金陵中学等少数几家“民办”被教育部门叫停。今年5月初,南京市教育局又以“非真民办校”为由,停办崇文中学、城南中学、白下中学等市内6所民办初中,停办学校之多创下历年之最。此举的出台,再次将“名校办民校”推向了争议的浪尖。不过,专家认为此次规定并不意味着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减少,也并不意味“名校办民校”现象的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0.
独木桥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桥。大雪过后,桥上滑溜溜的,小妹过桥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到河里去了,幸好抢救及时,才没有被淹死。我跟父亲说,这桥太窄了,得赶紧加宽。父亲蹲在桥头仔细瞄了瞄,说:“桥面已经是三根木头,每根都有碗口粗,不算窄了。”我着急地说:“最少要四根木头才行。”  相似文献   

11.
曹霁阳 《今日南国》2008,(22):65-66
几年前,一定要让儿子在“名校”开始小学生活,曾是哈尔滨市市民王强(化名)夫妇坚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简单快乐     
筱槑 《社区》2011,(35):50-51
有一次在清华大学工会活动中心跳舞时,有位舞伴对我说:“你常来跳舞.又能够写点文字,把这跳舞的事写一写呗!”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丝毫的犹豫,我脱口就说:“好,没问题,题目已经想好了,就叫:简单快乐。”  相似文献   

13.
老父的酒盅     
小时候,我常看父亲喝酒。那是一只洁白精巧的小瓷盅,光滑的小盅上还有一道细裂纹。父亲总是小心地端起酒盅,看一眼,然后将嘴唇轻轻沾沾酒,咂咂有声,细细体味一番之后,再慢慢喝起来。那时家中经济拮据,父亲喝酒每次只一小盅。我喜欢父亲那小小的酒盅,那清淡的酒香对我产生了诱惑力。可是,当我偷偷喝一口时,却好像是一股火焰在嘴里、喉咙和胸膛里乱窜,带着苦涩的辣味。我开始怀疑父亲为什么喜欢这辣死人的“魔水”。父亲的酒是那种用地瓜干酿造的散装老白干。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喝酒更多的是为生活而“苦中作乐”。他要为一家七口  相似文献   

1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是听着这支歌长大的。上个世纪70年代,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父亲工作踏实,思想进步,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父亲一直有一个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终因我家庭成分偏高(上中农)没能如愿,让他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相似文献   

15.
画扇 《老友》2013,(12):43-43
我们家有三位“收藏家”:父亲、小侄女和我。 父亲成为石头收藏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父亲刚刚退休.正被“退休综合征”所困扰,成天像个破旧的摆钟似的从这屋晃到那屋.无所事事。有一天.父亲实在闲得慌,便跑去爬山。在半路上.坐在一个石头上休息时.他被脚下的一块石头吸引了。没有艺术细胞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就把这块石头看成了惟妙惟肖的“老寿星”。于是.父亲不顾路途遥远,费力地把这个“老寿星”请回了家。  相似文献   

16.
走进素有“荔园”之称的北海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绿树成荫、繁花点缀,加上精致的楼群、小巧的假山、活泼的喷泉……,显得静谧而恬适。 北海一职中创办于1981年,199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2000年再次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成为广西的名校。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职中领导群策群力,在广大教职工中牢固树立起“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把一职中办出了特色,办出了规模,也办出了效益。如今,…  相似文献   

17.
小夫妻     
一个六岁男孩儿告诉他的父亲,他要娶住在街对面的那个小姑娘。父亲是一位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经验。他并没有笑话孩子。他说:“这可是个大事情,你们俩认真地考虑过了吗?”“当然!”男孩儿回答道:“我们俩在我的房间住一周,下一周住她的房间。两家只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2月,我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回北京探亲,到中央民族学院教职工宿舍看望费孝通先生。此时父亲已去世11年了,这是自“文革”劫难后我第一次见到费先生。我们都没有谈及十几年来的遭遇,记得费先生直截了当地问我:“你能不能回来整理潘先生的遗稿?”并专门谈及父亲去世前摘录的近万张民族资料卡片。这件工作对我来说感到很突然,一是我缺少文科的基础训练,对父亲的专业研究工作不很了解;二是担心我的工作单位内蒙古农牧学院不放我走,当时“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刚开始,我参加了为“内人党”平反落实政策的工作。但在费先生的努力下,我不久被借调…  相似文献   

19.
当年,梁启超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推荐文化大师陈寅恪时,曹问:“陈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有些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打死死海     
一位导游好吹,介绍什么都要提到他父亲:“女士们先生们,这经贸大厦是我父亲设计的,那汽城是我父亲主持建造的……”来到了死海边,导游提示:“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来到了死海,这死海……”“我们知道了”,一游客抢着说,“死海是你父亲打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