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世贞之于乐府诗的批评,主要反映在《艺苑卮言》一书中。此书的"乐府诗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乐府艺术论"、"乐府诗人论"、"具体作品论",且各具成就与特点。王世贞对李东阳《拟古乐府》所进行的评价,早期与晚年之所以截然不同者,主要是因其内因与外因所导致,使得王世贞晚年不仅"自悔其少壮之误",而且还"于论西涯乐府",乃"三致意焉"。  相似文献   

2.
戏曲理论批评之审美“趣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味"论"艺"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传统特点,但学术界主要对"诗味论"研究较多,而对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的"味"论涉及甚少。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的"味"论,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要通俗、有"俚趣",二是要有"境界(意境)"。本文初次从通论角度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的"味"论及其主要特点,做了一个总体性的论述,旨在分析戏曲理论批评著作中的"味"及"趣"之概念的审美内涵,分析戏曲"趣味"论与其"境界(意境)"论的关系,由此说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家关于戏曲"美感"论的主要观念。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诗学史上,王夫之对诗坛"门庭"的批评最为严厉和著名.本文拟就船山批评诗坛"门庭"的几个主要观点略作分析,认为,船山反"门庭"论的诗学批评观既强烈有针对性,并表现出诗学理论卓识;但船山不加区分地否定文学史上的"门庭",并将创作个性与文学流派、文学风格截然对立,因而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文如其人"观念在中国文艺理论的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印迹。关于"文如其人",大体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强调作品思想内容与作者道德人格的一致,一是强调作品风格与作者气质性情的一致。这两种观点均无法揭示作品和创作的真正本质,均不能带来对作品和创作的更深入地理解。以道德人格或气质个性统一"文"和"人",既是束缚了"文"和"人",又是曲解了"文"和"人"。  相似文献   

5.
1930年代,曹葆华引入新批评理论,强调诗学概念之精确界说,强调逻辑、科学、语言学、心理学与辩证法的研究,强调瑞恰慈的"细读";叶公超提倡"扩大错综的知觉"、"古今错综的意识",提倡艾略特的传统论和宋诗的"夺胎换骨"论,主张知性的诗学方法与新批评方法统一,主张"细读",强调分析读者的反映,强调批评也是对这种经验的再现和检验,并运用新批评方法进行诗学批评.他们对新批评的引入做出了贡献,但尚不全面.  相似文献   

6.
本事批评作为一种动态持存的批评范式之一,是绵延时间下的历史哲学批评,其本质是向未来开放的"回忆",以此达到历史、现实视界的融合.中国素有"无典不成诗"的本事批评观念,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魅力的本事批评史论和重实际、不穷究、伦理政治化、诗性化以及历史意识缺失的特征论和形态论.本事批评在中国文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意义,为世界文论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翻译研究,因研究者的立场、宗旨、方法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研究范式。一是以语言转换为中心问题的"翻译学",二是立足于比较文化立场的"译介学",三是立足于文学与文本(译本)立场上的翻译文学研究,可称为"译文学"。传统的翻译学是语言规范中心论、忠实中心论;译介学是比较文化论、媒介中心论、"创造性叛逆"论;而"译文学"则是比较文学论、译本中心论及译本批评中心论。"译文学"坚持以译本为本位的立场,强调译本的自性或本体价值,提炼出"迻译""释译""创译"三种翻译文学文本生成方法的概念,作为对"直译"、"意译"这一对旧概念的超越,同时也把三个概念作为译本批评的基本用语,使其分别对应于语言批评、文化批评、美学批评,并且提出"创造性叛逆"与"破坏性叛逆"两方面的价值判断。译本批评的最小单位是"翻译语",只有从翻译语的研究入手,"译文学"才能真正细致深入地展开。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的生命化批评集中体现在《体性》和《风骨》两篇中,刘勰认为作家个性决定作品的艺术风格,建立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论,并以"气"喻作品风格的清明爽朗,以"骨"喻作品内容的劲健端翔,建立了以"风清骨峻"为评文准则的风骨论。以人喻文的生命化批评方式表明文学作品同人一样具有生命的属性,充分传达出刘勰对作家作品的审美感受,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品"理论是中古文论乃至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之一.所谓"文品",既包括"品文",也包括"品人"."品文"即作品评析,是对已经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品人"则是作家评论,是对已有作家的艺术风格、创作经验与方法等的分析评价.这两个方面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古时期的"文品"理论是十分发达的,其典型代表是曹丕的作家论与钟嵘的作品论.中古时期"文品"理论的发展受儒家和道家的才性评析与人物品鉴思想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才性评析的开展与人物品鉴的盛行,对"文品"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一直被认为是解放区文艺民族化、大众化的自觉探索者和实践者,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理论在创作实践上的开拓者,并且被定为"赵树理方向",成为解放区文艺的一面旗帜和榜样。并把他的小说看成是"政治宣传"小说的典型。在强调他的作品中对现实歌颂性、宣传性的同时,对他小说中的批评性、否定性的方面给予淡化和遮蔽。本文认为赵树理作品在叙事的表层上与革命话语相切合,本质上小说却保持了现代人文精神和理性批评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文艺批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论,另一种是主观论。客观论的批评主要偏重于作品自身的价值判断,主体的作用仅仅在于作品的思想内容阐发的是否精当、透辟,令人信服;新崛起的主观论的批评,则反其道而行之,它强调以主体为尺度,在文艺批评中高扬自我,文艺批评成了批评家的主观构想。这两种批评观,从某一方面说都有它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看,它们又都失之偏颇。我们认为,应该在审美主客体的同构关系中把握文艺批评,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判断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阅微草堂笔记》中所涉小说批评资料极多,初步统计共百余条,是纪昀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的重要载体。其批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引用作品""借人所言""专题条论"三种形式,内容涉及小说理论的诸多方面,大致可以概括为小说文体论、艺术论、接受论和目的论四大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说批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全面认识纪昀小说理论的重要窗口,是构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体系的鲜活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主和平论"是冷战后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但"民主和平论"面临着概念、事实及逻辑上的三重困境,因而引起很多人的批评.在这场理论的"挑战-应战"中,一些学者对"民主和平论"进行修正,约翰 M·欧文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自由主义怎样造就民主和平>一文着重强调自由主义的重要性,并引入"知觉"概念,试图应对人们对"民主和平论"的批评.本文认为该文虽在论证上有些许突破,但仍停留于一些理论上的修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主和平论"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4.
臧克家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同时又是有影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他的诗论,内容相当丰富。如果从信息的角度把文学作品的产生和接受看成由作者→作品→专读者的信息传递过程,那么臧克家的诗歌理论批评对这三个环节都有较多的集中的论述。围绕这三个环节,我们试图将他的诗歌理论批评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作家论、创作论、作品论、因革论、鉴赏论。尽管这种概括远不能包容臧克家诗论的全部,但希望对于系统地研究臧克家的诗歌理论批评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的阐释功能主要包括对文学文本内容的阐释和叙事形式的阐释两个方面。关于生态批评内容的阐释,批评家虽然要以生态意识重新观照中外文学经典,但更要关注的是立足中国现实写作的"生态文学";关于生态批评叙事阐释,应该认识到小说叙事形式本身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是"有意味的形式",应坚决反对生态文学创作和生态批评的运用的"语言工具论"色彩,要更注重对小说叙事形式的打磨,以促进中国生态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30年代多从社会学批评视角评判创作者的作家论写作氛围里,沈从文立足于文学为本位的批评立场撰写的、试图让批评回到文学自身的作家论,以把握作品风格与作家人格的感悟印象式的批评文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批评相对忽视文学独立性的缺憾,而且批评者开启的维护文学本体性的中国现代作家论批评的新视角,在表现批评主体独具特色的批评个性的同时,亦体现出注重文学审美特性的现代作家论批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和李健吾是"京派"批评家中的"两翼",他们将表现真诚的人生与人性作为其文学批评观;风格批评注重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作品的整体审美价值;对待作家作品持以公平与宽容的批评态度。该文将他们置放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通过对他们批评特点的比较,显示出他们的文学批评作为独特存在的艺术魅力,为今天的文学批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蒋济永《〈背影〉里的"背影"解读》将"背影"误读为"母亲的形象",并使用了一种"泛性论"的批评方法是值得高榷的,应提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审美解读与批评.  相似文献   

19.
"回归文学"是前苏联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其作品的主要倾向是暴露当时苏维埃社会的阴暗面,批评苏联共产党政策的失误,以及揭露历史内幕,因而这类作品在前苏联时期遭到长期"封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被"解禁",并回归到读者当中。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便是当时苏联"回归文学"浪潮中的热点之一,它的回归之路同样漫长而曲折,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读批评文章,思绪常常转到作者所持的批评方法上,转到其思维取向与阐释角度、其涉及的文学范畴与批评范式的运用等等,至于研究与批评的结论是什么,一时反被置于次要方面。循此思路,有幸拜读了吴向北先生新近结集出版的《现代作家作品论》一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下简称“作品论”).吴先生早年从事新闻写作及散文创作,后转入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笔耕数十年,成就斐然。收在这本集子里的近二十篇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