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明,1951年出生,比我大4岁.50年代,他的父母与我父母既是同事,两家又是邻居,关系很融洽.50年代末,我家搬到位于东交民巷的机关大院.那时我父母经常出差,顾不上照顾我.于是,大明(他的父母和大人们都这样叫他)哥奉父母之命,多次从东四他家那边坐公交来东交民巷接我去他家小住.记得他笑着叫我的小名"小豆"逗我:"豆、豆、启豆启豆呛,切糕炒白糖!"他爱讲故事,常把我逗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2.
儿子很快就要上小学了.我不知怎的,竟隐隐有些担心,担心他是否会喜欢、适应小学的生活.上幼儿园的儿子真是个快乐天使,他爱幼儿园,爱老师,爱上学.在儿子的心目中,当个"小学生"可是极神圣的.我真怕现实会惊醒了他美好的梦.  相似文献   

3.
正提起笔来,思绪万千,一转眼儿子已经从咿呀学语到跟我站在一起要一样高的"小大人"了,从第一天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到现在的五年级,孩子的成长历历在目……上幼儿园,在接、送途中,儿子站在电动车前,我们简单的英语对话,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虽然每天只有短短的那10分钟,没想到无心的互动,给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课余时间学习了美术、小主持人、钢琴,在上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8,(20)
教师节前几天的一个早上,5岁的小培炎不想去幼儿园了。他躺在床上,噘着小嘴,气呼呼地对妈妈说:"××小朋友的爸爸、××的妈妈给老师送了好多东西,你们要是不送,我就不去幼儿园了。"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没能逃过  相似文献   

5.
送我上学的路上,爸爸妈妈特别唠叨。刚上小学那会儿,他们每天送我到学校。出门前总提醒"最后检查一遍,没漏东西吧",到校门口后又叮嘱"不懂就问"。后来,他们工作忙起来,我就和他们一起出门,然后自己乘车去学校。从家到车站的这段路上,他们常常跟我说"上车、下车不要挤,上课不要开小差、不要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6.
"江米巷"——当年的东交民巷与西交民巷是一条胡同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它平行地夹在长安街与前门东、西大街的中间,分别位于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的东西两侧。东起崇文门内大街,向西一直到北新华街为止,全长3公里多,是老北京最长的胡同。元朝时,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提出具体教学要求——"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此后,全国城市、乡村小学陆续开设英语课程,外语培训机构忙于推出幼儿英语培训项目,幼儿园乐于开设英语当成办园的特色课程,形成小孩(幼儿)学习英语的热潮。但是,此前桂诗春教授(1992)曾质疑"外语要从小学起"的做法,在他看来,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只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充分依据的假设;赵世开教授(2002)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幼儿时和小学时学的外语似乎对我语言能力的开发没有起什么大的作用";基于广东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董燕萍教授(2003)认为"外语从小学起"在我国没有很大的必要;王蔷教授(2011)认为,小学英语  相似文献   

8.
沈一帆说:有事就找孟迪哥哥 女儿沈一帆读小学后。我开始变得很紧张——不管怎样,这是孩子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上小学和在幼儿园不一样,这意味着某种意义上,她要独立了。虽然,她才六周岁。第一天送她上学时一路上很是絮叨,左叮嘱右叮嘱,倒不是叮嘱她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9.
父与子     
儿子出世那天,我不在家,在泰国谈生意。等我回家时,儿子会叫爸爸了。我兴奋不已。我又一次出差。回来那天,妻子要我去幼儿园接儿子。儿子说不认识我,幼儿园老师也叫我拿出证件来。我很难受,说什么也要在家多待几天,与儿子好好相处,培养培养感情。几趟差一出,儿子十岁了。儿子十岁生日那天,我送他一个篮球。儿子很高兴地说:"爸爸,你能教我打篮球吗?""今天  相似文献   

10.
小学班长     
一我和冯波的同窗生涯,开始于小学一年级,结束于小学六年级。我的父母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常州市里,所以我也算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幼儿园的阿  相似文献   

11.
女儿4岁时,我送她去市里的少年宫学习舞蹈,从此,她就与公交车打上了交道。直到小学四年级,我们才让她自己搭公交车上下学,不再接送她。但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却发现"放飞"的女儿养成了一些坏毛病。"逃票"事件女儿读小学四年级的一天下午,我坐公交车回家时,正巧碰上女儿就读的学校放学,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叽叽喳喳地上了车。  相似文献   

12.
农村幼教小学化是学前教育实践中一个长期存在但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粤西三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幼儿园设备、环境布置、幼儿一日生活、园所管理等方面具有小学化的倾向。针对小学化现象,从三方面分析了原因:一是用小学资源来办幼儿园是导致幼教小学化的直接原因,二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难以胜任开展与幼儿相适宜的活动,三是家长对孩子知识学习的需求使得幼儿园突出了小学化倾向。本文从提升教育质量、师资培训、监督管理和挖掘农村幼教文化资源方面,提出了去小学化的政策建议和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辛明 《社区》2008,(30):18-19
教师节前几天的一个早上,5岁的小培炎不想去幼儿园了。他躺在床上,噘着小嘴,气呼呼地对妈妈说:“XX小朋友的爸爸、XX的妈妈给老师送了好多东西,你们要是不送,我就不去幼儿园了。”  相似文献   

14.
感谢妈妈     
从小到大,我与妈妈形影不离,大家常说我是妈 妈的"小尾巴"。 上幼儿园时,我体弱多病,妈妈为了不影响爸爸 的工作,经常是一个人顶风冒雪抱着我去医院看病, 不知有多辛苦!上了小学,因为学校离家远,妈妈又 是风雨无阻地接送我。有一次半夜我突发高烧。妈妈 急坏了,连忙背着我去医院,楼上楼下、忙前忙后,折 腾了一夜……  相似文献   

15.
一、我走过的路 1974年,我24岁,开始在农村学校代课,当时是七年制学校(小学五年,初中两年),我教过小学一二年级,后来教三四年级复式班的语文数学,同时兼六年级七年级的历史.1982年1月从南京师院毕业,一直在师大附中工作,从初一教到高三;应师大邀请,给大学中文系上过教学法,还挂名"硕士生导师",但我绝对不敢自称"从小学教到大学".我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能把现在的教学任务完成并让学生满意、自己也满意,已经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16.
正女儿喜欢自编自唱,通常围绕一个主题,将各种语言混在一起吟唱。有一天,她唱了一首只有一个词的歌,独自一人深情婉转地将这个词反复咏叹。我忍不住偷偷录下一段,保存至今。这个词就是"Entschuldigung"(德语:对不起)。也许是唱者无心,听者有意,想到成人世界的种种傲慢无礼,我感慨良多。几乎从女儿出生后开始,我就坚持凡事给她讲道理,所以她很早就懂得分辨是非对错。我意识到道歉的意义,则是在她上幼儿园以后。刚去幼儿园,女儿难免被人欺负。对方家长知道后,都会主动道歉——不仅是家长之间,而且家长对孩子,更要让孩子面对面,诚恳地说对不起,还送小礼物作为补偿,并邀请到家里玩耍,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17.
经典冷笑话     
正1.星期天我去同学家玩了一天,下午5点,同学的父母回家了,做好饭我老远就闻到香味了,同学的妈妈从厨房出来问我:"玩了一天饿不饿啊?"我说:"有点儿。"同学妈妈就说:"饿了就快回家吃饭吧。"2.一天隔壁有人敲门,就听到一段奇怪的对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钱呢?""货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勒个去,你TM还能不能好好送快递啦……  相似文献   

18.
祖孙同乐     
李水生 《老友》2012,(11):41-41
俗话说"人老心不老",此话不假。老年人多陪小孩玩,不仅有益健康,而且还能捡回童趣。我有一个小孙子,小名亮亮,去年上了幼儿园。每天他从幼儿园回来,就缠着要我陪他玩,不管你有事没事,陪他玩成了一条"潜规则"。我们的玩项很多,比如骑马、躲猫猫、背唐诗刮鼻子、奥特曼打怪兽等。在玩骑马游戏时,我给他当马,他骑在我身上,一边骑一边唱:"我的马儿真正好,骑上它它就跑。跑到泰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在党的领导下,各个战线上全面跃进,因形势要求,杭州市佑圣观路小学附属幼儿园主任许毓兴同志十月开始在大班试行汉语拼音字母的教学,从实践中去证明,小学的拼音文字教学工作能否下放到幼儿园大班进行。这个问题主要是幼儿园儿童可接受性的问题,以及在幼儿园如何教学的问题。我是今年三月间开始去听课的。平均每周一次光景,观察幼儿接受拼音文字教学的情况。每次听课后,均与许同志讨论,肯定一些教学效果,分析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今年七月间教学工作结束,与许同志共同商酌,从教学效果与在幼儿园教学的一些经验,作出总结。现在将总结内容披露,并发表我们的一些意见。这些经验均是属于许毓兴同志的,我只是帮助整理,并从理论上提出一些看法。本文教学过程及杭州口音难学的拼音字母部分是由许同志执笔的,其他部分是由我执笔的。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应台湾南投同济会的邀请,我于1998年10月23日至11月2日访问了台湾。在邀请方的安排下,先后参加了南投家扶中心的家扶活动,参观了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对台湾的学校教育有两点深刻印象:一、台商的学校教育很重视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我在广西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工作,在这次学术交流活动中,我注意了解台湾学校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访问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首先参观的一所幼儿园是私立幼儿园,环境较为幽雅,规模不大,在教育计划及培训目标上均与公立的接轨,在学校教育中始终贯穿礼貌、生活良好行为、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