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忆门墩儿     
常想起儿时琅琅上口的童谣"小小子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啥?点灯说话,缝衣补袜……" 我家在北京大学东门外一条古朴宁静的胡同里.胡同不宽不窄,路北有三套年代久远的中型四合院.据爷爷讲,清朝修清漪园(颐和园)时,三个著名工匠承包了清漪园工程,并拜了把兄弟,用清漪园工程的料每人盖了一所四合院,就是这三套大宅.  相似文献   

2.
我在四合院里出生,在四合院里长大. 我家租住在一个800平方米左右、正正规规、两进带后院儿的四合院里,是一个很讲究的传统院落.四合院门朝东南,厚重大门里有三道插门杠,门外嵌着一副走笔行云流水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两座石门墩静静地卧门边.  相似文献   

3.
北京前门外的施家胡同里有座"袖珍小学"--施家胡同小学.在那小小的两进四合院里,满装着我们的童年梦想,它就像一条漂洋过海的小船,曾经载着我们走过很远.  相似文献   

4.
鲁忠民 《社区》2001,(3):62-63
提起四合院,30多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北京胡同里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大杂院么,有啥好的,不拆留着于啥?其实北京四合院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曾有过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只是从50年代以来,新式建筑的大规模兴起,四合院才走向了衰落。然而住过四合院,特别是居住过60年代初期以前四合院的人,提起四合院,无不为之感叹,离开的会常常思念,一种怀旧思绪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5.
京城院儿迷     
王瀛 《北京纪事》2011,(8):80-83
垂花门、抄手游廊、花墙、月亮门儿、天棚、海棠、石榴树、葡萄架下金鱼缸……四合院,在老北京文化里最为言情、最为柔美的章节,滋润着佳人的性情、才子的诗心。随着城市建设的演进,越来越多的京城老院落并未淹没在高楼广厦之下,而是在胡同四合院文化爱好者、保护者、众多院儿迷的心中驻留。美好的四合院情结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一刻都没有消失,至今还在温暖着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三十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后果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加。城市中机构养老的方式开始成为家庭养老的一种补充。由于这一养老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家庭养老方式密切相关的孝道观念形成了一定的冲突,因此它所带来的人们对"孝道"认知的改变值得特别关注。通过对南京养老机构中老人及其子女的个案访谈资料,初步分析和探讨了与机构养老有关的养老方式及其孝道问题。结果发现,城市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包括子女工作忙、家中无人照料、住房紧张、与子女关系不好、长期生病等。对于机构养老的态度既有满意的,也有观望不定的,还有消极抵触的。而其子女的态度也是既有积极的,也有矛盾的。但无论老人还是子女,都不认为老人进机构养老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居家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家养老是我国一种有效的养老模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运用为居家养老带来了新机遇,有助于居家养老服务供求匹配,提供专业化、智能化养老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但"互联网+居家养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只有建立基础数据库系统、创新养老产品供给、多方合作发展养老产业、提高老年人信息技术接受能力,才有助于"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阵雨 《北京纪事》2014,(7):76-78
北京的春天,总是干旱少雨,虽值清明,风轻日朗,万里无云,天空如洗,但总觉得缺少丝丝缕缕的诗意。尤其走在雨儿胡同里,一种流淌于心的无奈,不情愿地漫过内心的沟沟坎坎,在心域泛滥。冲破心堤时,又悄然幻变成冥冥之中雨雾缭绕的气象,在雨儿胡同轻洒、缥缈。幻梦中的雨儿胡同,没有人头攒动,没有人潮汹涌,有的便是手撑油纸伞的雨儿姑娘,在胡同里清影婆娑,脚步款款。  相似文献   

9.
若说北京的胡同,哪条流淌的洋腔洋调最多,我的答案是位于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湾胡同。不是忽悠,我敢说在这里游历的人,二三十人中,准保有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蓝眼珠的外国人。我问在钟鼓湾胡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老大爷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我自改革开放以后,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外国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一是喜欢钟楼鼓楼这两座古建筑,二是喜欢胡同里的四合院,三便是喜欢胡同里的京味餐饮了。  相似文献   

10.
夏保成 《老友》2009,(4):44-44
"拼家"养老这一新兴事物与美国的社区养老制度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少美国的普通人到了晚年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搬到老人公寓里去住。在那里,有着相同背景或爱好的人会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楼层乃至同一套房里。入住者只需拿出自己1/3的收  相似文献   

11.
傍晚时分,我在千竿胡同5号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见到了画家陈溪峋,他身着中式对襟白衫,身材魁梧,神色淡定,给人一种亲切、可靠之感.  相似文献   

12.
江菲 《社区》2004,(5):46-48
“一个人得了小病就把他杀了吗”华新民逛院子,特别要看看厨房和卫生间,还要拍下来。她要让那些攻击四合院的人看到:四合院不是又脏又乱,而是安静又舒适的。人们为什么不去想四合院变成大杂院的根源?她不停地问我:如果四合院依然像以前是一家一户的,怎么会有私搭乱建?如果人住多了,有关部门重新安置,又有谁会愿意一家几代挤在小窝棚里?老人们回忆,解放前,胡同里是没有公共厕所的。院门一关,四合而居,家家有一口上水井,一口渗水井,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有的老宅院的澡盆和厕所已用了近百年。“文革”中大批人口迁入这些老院子,房子不够住,于是…  相似文献   

13.
Wendy 《北京纪事》2014,(11):68-71
豆角胡同是北京的一条老胡同,离南锣鼓巷不远。南锣鼓巷火了,知道豆角胡同的人却不多。穿过一条条弯曲的胡同,有不少人打听豆角胡同是去找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那是刘芳的家,也是她和丈夫开的一家啤酒屋。刘芳和卡尔是北京城里最早开始做手工鲜酿啤酒的,刚开始他们没有想过要开店,完全是凭着对鲜酿啤酒的喜爱自己做着玩的。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东城区有条前厂胡同,位于东四和灯市东口之间,和周围一些又宽又直的胡同相比,前厂胡同很不起眼,路面狭窄,汽车无法通行,从东口走进胡同,要拐两个弯,路面才打直。胡同里有个5号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一进院门,是个细长的小过院,也叫外院,三间南房;由外院过一道中门进入主院,主院里有北房(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厢房都有  相似文献   

15.
姜蓝,你知道吗?自从你离开以后.我很少想起你。 只是今天。我看到了一个男人,他的个子高高的,腿很长。他那么像你。我跟着他走了很长很长的路,穿过了朝阳区的天桥和胡同,到了一个四合院的门前。四合院的旁边有一间小小的早点店,一正在卖卤煮火烧,路过的人们都会停下来,站在梧桐树下吸吸鼻子,闻闻香味儿。  相似文献   

16.
居家养老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居家养老是有中国特色并合乎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本文指出了关于居家养老研究在近十年时间里取得的主要进展,分别讨论了居家养老方式的概念、特征、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居家养老方式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泉水 《老友》2014,(6):34-34
正在河南郑州市,公立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私立养老院或住不起或条件太差的两难局面被打破,被誉为"喘息式服务"的托老站应运而生。老年人可以像小孩一样被送进"托老站",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得到悉心照顾。在得到普遍认可的同时,市民们很期待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在越来越多的社区得到普及。笔者在郑州市中原区冉屯路附近,见到了一个提供新型养老服务的托老互助中心。占地3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里,设有阅览室、电脑  相似文献   

18.
方正 《北京纪事》2010,(11):106-107
京城土生土长的树种1958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家住水利电力部宿舍,那是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冰窖胡同的由许多四合院组成的昔日王府公卿大院。大院最后的院落有好几株长势甚盛的枣树。那茵茵的绿意、脆甜的大枣,给我这个刚从东北来京城的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提起四合院。30多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北京胡同里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大杂院么,有啥好的,不拆留着干啥?其实北京四合院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曾有过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只是从50年代以来,新式建筑的大规模兴起,四合院才走向了衰落。然而住过四合院,特别是居住过60年代初期以前四合院的人,提起四合院,无不为之感叹,离开的会常常思念,一种怀旧思绪油然而生。 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色的民宅,它是由东西南北四面形成一个口字形状的庭院。标准的四合院有着严格的布局,门楼、影壁、外院、内院、垂花门、正房、厢房、廊子等,井然有序。北京四合院强烈地体现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尊卑有序的理念,讲究对称、自成天地。这不仅表现在院落的大小、房屋的高低、门楼的型制等等外部设施上,而且表现在内部的功能和使用上。 北京的四合院有大、中、小之分。大四合院以王府、高官和富豪私宅为代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但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化的条件又不成熟,因而要解决现阶段农民的养老问题.笔者认为应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并将家庭养老保障与土地养老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整合起来,共同实现农民的养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