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在某些人眼里,所谓的"普世价值"往往等同于美国式的民主制度。然而,我们应当看到,在私有制条件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并不具有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全球反恐战争成为美国最为重视的国家行为,这场无休止的战争不仅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失败国家缔造者,而且正让美国一直捍卫的西方普世主义走向终点。  相似文献   

3.
熊培云 《领导文萃》2009,(10):87-90
许多人将欧美首位黑人总统的诞生视为美国民主的胜利,认为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了欧洲前面。这对于习惯于嘲弄小布什的欧洲舆论造成了不小的触动,尤其是对世界人权宣言的故乡——向来重视推销普世价值的法兰西来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4.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08,(23):38-41
汶川地震发生后,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再度成为中国国内的热门话题。而到底有没有普世价值?中国政府在地震中的表现是否是对普世价值的实践?谁有权利解释和定义普世价值?对于此类疑问,国内一些专家和媒体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正"普世价值"以西方民主制度为理论依托,是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思想武器。"普世价值"力图渲染的价值是,现代化道路只有一条,现代国家的构架只有一种,核心价值观当然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已经定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核心价值。因此,走"普世价值"之  相似文献   

6.
推动“自由、民主、人权”并非是西方的自觉自愿 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这种说法有悖于历史事实。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  相似文献   

7.
徐景安 《领导文萃》2008,(24):41-45
汶川大地震震出一个普世价值之争,各种思想派别、文化主张再次登台交锋。目前这场争论,虽是由司马南对普世价值的批评文章引起的,但司马先生的意见并非一人之见,是很有代表性的,实际上是中国改革系列方向之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3,(4):20-21
中国模式正在打破"普世价值"霸权在新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近代以来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逻辑,今天已上升为文明转型的逻辑。这就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文明转型"三位一体"式中国和平发展所传递的主要信息。文明转型的逻辑是以"中国梦"实现"世界梦",为世界转型提供"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器物、制度与精神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7,(8):12-17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有的美好理想,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永恒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现代和谐社会存在复杂的社会分工,更需要运用法律规范来组织、调节社会关系和调整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刘璐璐 《决策与信息》2008,(10):127-128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抓住西方"普世价值"理论上的痛脚,分析其不可克服的漏洞和弱点,结合其推行者在实践上的多重标准,言行不一,揭露其旨在于改变中国的发展方向,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潮是意识形态的观念表达。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无疑是当代中国最活跃、论争最激烈的四大社会思潮,也是当前我国理论界需要着力批判的主要社会思潮。文章梳理了关于社会思潮概念界定的相关研究,对四大思潮的流变、实质等问题进行了评析,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许纪霖 《领导文萃》2014,(22):32-33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GDP总量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当很多国家为流动性不足发愁的时候,中国到处一掷千金,一副"不差钱"的富阔样子,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世纪"的到来。于是我们也就不奇怪,《当中国统治世界》由马丁·雅克在2009年推出后,立即在英美读书界成为畅销奇书。中国的崛起当然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问题在于,中国的崛起与文明有关吗,抑或仅仅是一种"富强的崛起"?"富强的崛起"是只以GDP为核心的一组统计数据,即所谓"民富国强",是综合国力的展现;而"文明的崛起"则是一种普世价值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本土管理研究是应注重"本土意义"还是"普世价值",是"构建理论"还是"指导实践"进行讨论,提出"实践本土化,理论全球化"。以此为基础,对比解释是在多文化下中国本土管理研究框定问题的有效选择,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研究方法应采用规范方法、全球语言。最后,寻找一般规律、全球思维与管理实践的融合、本土与国际的多元互动应是中国本土管理研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欧洲经济衰退,全球性和地区性矛盾加剧,人们在呼唤新的并能代表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普世价值。诞生于中国的责商RQ(Responsibility Quotient)理论,将责任上升到哲学的理性高度,本文基于责商理论所具有的普世价值,分析如何对西方文明的新突破,对当今多极世界矛盾丛生的理论再思考,尤其论述了责商理论所具有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特质,不仅对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本质规律进行了再认知,而且提出了中国创新一条在西方之外的替代选择,构建起以责商理论为支撑的主流社会价值体系,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全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负责任的全球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8,(24):155-155
本书改编自作者为美国电视节目所作的讲座.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对话和互动,意将西方文明的核心用103个大观念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08,(4):6-6
如果以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先入为主的看法来判断,近10年中最重要的事件毫无疑问就是“9·11”事件。但事实上,这10年中一个重要得多的事件是中国的崛起,以及伴随而来的美国的衰落。“9·11”是一个被过分渲染了的事件,它之所以具有现在这样压倒一切的重要性无非是因为两点,一是因为这次事件是针对美国的,二是美国对此做出的种种反应。  相似文献   

17.
李德顺 《领导文萃》2014,(14):28-33
<正>在2013年,关于"普世价值"的激烈争论似渐平息。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引发争论的思想方法根源,其实是来自一种陈旧的两极对立思维,那么我们从这场争论中收获的启示,就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时下有不少说法的毛病,不仅在于其话语和观点有误,更在于其思维方式有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误区,就是总以某种偏执的先入之见为主,把一个具有公共性、普遍性的概念和问题,偷偷地变成了只与某种意识形态取向挂钩的话语和结论,然后闪  相似文献   

18.
<正>防止陷入西方话语陷阱。简单否定或者盲目接受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正义等观念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共同价值尊重文明多样性,主张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普世价值论"打着人本主义的旗号,鼓吹"西方文明中心论"。承认共同价值,才符合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和发展规律。防止丧失中国文化自信。面对日益复兴的中国,我们应充满自信。但个别人仰视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这是中国文化最  相似文献   

19.
外交哲学的两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与管理》杂志1999年第互期发表的忡国应选择什么样的外交哲学》一文直挑刊载于1998年第2期的《世界新秩序与新兴大国的历史选择》一文,颇具锋芒,令人受益。而将两文合读,所得启文更多。《世》文的开放观念和理想色彩有着永恒的魁力,忡》文的现实思考则有战术上慎重应对的理据。但是,选择什么样的外文哲学真的有理想和现实的两难吗?笔者不才,在《世》文和《中》文的大手笔和大思路外,愿对当今世界无疑具显赫地位的美国的外交哲学作一梳理,算作芹曝之献。威尔逊和摩根索是对美国国际政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学者。在美国的国际…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逝去已近三十年了,却仍未失去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他的故事一再被提起。三十年,并未让我们产生足够客观的价值判断,我们对毛仍然有太多的情绪和道德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国的传记作家往往让我们看到另一个毛泽东——一种普世价值下的毛。罗斯·特里尔所写的《毛泽东传》无疑是这些作家中最畅销的。198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上百万册。哈佛大学的现代中国研究的奠基人费正清也曾积极地给他写书评。罗斯是澳大利亚人,中文名谭若思,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197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政治系后留校任教,后来成为职业作家。在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