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通常总是将韦伯的经济社会学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1904-1905)联系在一起,但本文所要指出的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并非如此,它是韦伯在其人生的最后阶段即1919-1920年所新发展出的观点。本文将列举和简述韦伯(晚期)的经济社会学观点,并着重论述其关于“经济社会行动”和资本主义的三种不同类型(理性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的观点。同时。本文也将指出,对韦伯本人而言,经济社会学是他常称之为“社会经济学”的这样一种更一般的经济科学的一部分。最后,本文将以出现于韦伯著作中经济社会学范例和新经济社会学范例之间的比较结束。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学是在经济学和社会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依循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双方共同关注题材的研究轨迹 ,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和社会学在经济社会学发展过程中所打下的深刻烙印。可以说 ,经济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蔡博方 《社会》2005,40(3):32-57
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下文简称《范畴》)对于发展社会行动具有关键作用,却由于诸多因素让位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本文从《范畴》内部的论述结构与外部的参照比较出发,进行相关脉络的梳理,以证明该文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然后指出“合意”在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上的双元角色以及通过“合意”所建构的“共同体行动/合意行动/社会体行动”三元行动类型。综观之,《范畴》的理论意涵值得我们反思“从行动到秩序”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和社会学如何相互借鉴?经济社会学的发展现状怎样?作者从方法论、理论和政策三个方面对经济社会学的最新发展进行了一个扫描式的评述,指出经济社会学应该是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社会学得以建立和发展,并且成为当下热门研究领域之一。作为美国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新经济社会学采用了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并把经济问题和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和建立起本学科的理论框架,为人们认识经济问题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分析视角。为此,它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研究体系,不断探讨经济社会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腾 《社科纵横》2012,(1):76-78
经济社会学理性主义传统的扩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经济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入侵",二是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三是现代博弈理论的发展。鉴于这种传统解释力的不足,经济社会学分别以社会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感性认识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研究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帕森斯将价值观及其制度化作为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来,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研究路径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主流。但是,随着经验研究和相关理论,尤其是文化社会学理论的挑战,这种将价值观视为"潜在变量"、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研究路径受到质疑。文化社会学认为,文化不是通过决定行动者的目的,而是通过限制行动者构建行动策略的文化资源来影响行动。从这种视角来看,文化不是内在协调的无缝之网,而是碎片化和情景性的。价值观研究的重点不再是价值观社会化的过程,也不是行动者对价值观的持有程度,而是行动者可得的文化资源及其组织这些资源的方式。价值观研究应尝试回答:为什么行动者在具体情境下形成某种而非其他价值观?哪些社会结构或环境因素影响了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与价值观之间冲突、融合、消亡的逻辑是什么?文化社会学发展的"工具箱"或"模式库"理论为价值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也为联结微观层面行动者的能动性和宏观层面的社会环境提供了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 ,新经济社会学吸引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新”“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和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介绍 ,分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学术背景 ,并从网络、组织和文化角度描述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现状 ,以及新经济社会学的成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以社会秩序问题为主线的社会学思想史论著层出不穷。尽管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堆砌观点、人物和理论的常规社会学思想史路径,历史叙事相对连贯且意义清晰,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通过梳理既有的相关作品,加之深入剖析大泽真幸的《给每个人的社会学史讲义》,我们指出,社会秩序问题虽然无法引导作为整体的社会学思想,但该问题作为重要的社会理论问题,仍然能够作为一种恰当的历史视角,以考察社会学在解决社会整合问题上有所变易但又相对稳定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70年代以来在西方世界出现的学术思潮。20世纪70年代,吉登斯的社会学思想初入学术界;吉登斯和后现代主义有一种矛盾的关系:一方面吉登斯在批判他们的论点中发展了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又吸收了他们的很多思想。在这一时期,英国学术界也经历着从实证主义到批判主义的方向转变,在这种批判精神的潮流中,吉登斯的社会学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不可忽视的某些关联,而通过这些线索,我们可以发现自20世纪末期以来欧洲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1.
吕付华 《社会理论》2008,(1):274-312
卢曼(Niklas Luhmann)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继韦伯之后德国最具创造性的社会学家(Luhmann,1982:xxxvii),他著述丰富、论域广阔,其研究涉及社会学基本理论、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风险社会学、伦理社会学及婚姻家庭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从其思想的体系结构上看,卢曼建构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理论体系;从其思想的问题意识而言,  相似文献   

12.
海洋社会学:社会学应用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人们对海洋的关注越来越密切,社会学工作者开始从社会学的视角探索和研究海洋社会问题,试图开拓社会学应用研究的新领域—海洋社会学。本文对海洋社会学学科构建应注意的问题、海洋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海洋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是关于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的两个主要的分支学科。目前关于这两个学科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它们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美国学术界)的区别和融合。本文对近期关于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这对中国环境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仕廉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第一位中国籍系主任。他提出了“本土社会学”的社会学思想,确立了燕大社会学中国化学科建设的基点。在任期间,他改变了燕大社会学早期服务于基督教的特征和依赖外国教师的局面,初步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课程体系,开拓了社会学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学术路径,有选择地引入了人文区位理论,培养和储备了社会学中国化的骨干人才。许仕廉开启了燕京大学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在燕京大学社会学中国化乃至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领者和奠基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熊春文 《社会》2007,27(3):26-26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连带的乡村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他对于中国问题及中国社会文化特质的认识与判断上的。本文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梁漱溟所论述的中国社会文化要义,还是他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所固持的理性精神与社会 / 教育路径,都贯穿了一种地道的社会学思维。他在理论陈述与付诸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学洞见与文化自觉,是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需要的智慧和心态。  相似文献   

16.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21世纪即将到来,21世纪也是人类想往和充满希望的世纪。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国外社会学的发展趋向是什么?社会学的新课题是什么?社会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对当代社会学感兴趣的读者,不仿读一读由黄育馥女士撰写的《面对21世纪的挑战卜文,或许可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对市场进行研究的社会学路径。在考察了经济学研究路径之后,作者述评了包括经济学的“另类”学派、经济人类学、文化社会学、“嵌入”的研究路径以及新政治经济学在内的范围比较宽泛的各种理论流派。作者还简单讨论了近来关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的转型及全球化的争论。作者最后指出了对市场在历史和制度上的复杂性进行理论化研究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学是一个以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在20世纪80~90年代形成于日本.它关注国际社会的多样性、差异性及不平衡发展,认为一个统一的"全球社会"或"地球社会"尚未形成,并自觉地与"全球社会学"相区别.它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相互交叉的方面:国际关系社会学研究、国际社会研究和地域研究.关于民族性、民族主义和移民社会的理论构成了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学科化视野中的中国女性社会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以建设中国女性社会学学科为出发点,提出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框架、方法及内容。它认为,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应力图形成自己的女性化的加本土化的话语与体系;其方法应包括有性人和证伪、主体化(责任感)和行动性等方面;内容则至少应包括社会分层、社会化、就业、文化与教育、健康、公共政策、婚姻家庭、违法犯罪、发展、比较研究及女性社会学史研究这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超越嵌入性范式:金融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新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氚 《社会》2011,31(5):207-225
金融处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核心,可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自M.韦伯开始,古典社会学已论证了社会学研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正当性。随着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学者在新经济社会学框架下,以“嵌入性”为理论起点,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建构两个理论维度研究了金融现象。欧洲学者则挑战了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范式,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金融现象的新视角。在新技术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学能从更多角度对金融领域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