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产权与竞争     
产权关系问题,是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因而也是企业竞争能否充分展开的关健问题。企业只有明晰产权,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所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才能成为真正的经济主体,自由进入市场,积极参与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权独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竞争的最终发动因素,并进而影响市场活力和国民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3.
一个完备的未成年人缔约制度,不仅应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也应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未成年人的订约行为除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有效外,以下行为虽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也应认定为有效:(1)纯粹为法律上的利益而订立的合同;(2)以零用钱为履行给付和为日常生活必需而缔结的合同;(3)未成年人从事与其未有利益关系的代理行为;(4)未成年人以欺诈方式订立的合同。  相似文献   

4.
产权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产权明晰是市场经济能够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产权与会计相结合的研究正在为中国会计研究开辟崭新的道路。从产权的视角对会计的诸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解释会计现象,解决会计问题谋求建立产权会计,这对于推动和发展会计应用理论,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会计改革,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园田直外相在推动中日缔约谈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中国观有着密切关系。园田直的中国观体现为:为确保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应该同中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因此,在排除苏联干扰,争取美国支持,说服"慎重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园田的政治理念是通过美、日、欧合作的方式帮助中国,将中国拉入西方自由主义阵营,防止中苏接近。园田作为中日友好事业的促进派,为推动中日关系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产权变革过程中,劳权是建立市场体系的一大基点,没有完善的劳权保障制度,就无法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无法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更紧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及土地产权等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一定的与土地有关的关系,在一定的土地关系中产生对土地的产权要求,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这种产权要求制度化后就形成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确立也就相应地界定了土地产权并借以影响人们的土地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产权理论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产权、产权残缺、产权完整.文章认为产权残缺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产权完整.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集中在正式的集体土地产权变革层面,相对忽略了对非正式的社区土地产权的吸纳,打破了集体产权安排和社区产权安排的自然重合性。基于国家核心产粮区的田野调查发现,集体土地产权对村庄外部主体开放后,社区土地产权仍处于对外闭合状态;而对村庄内部,集体土地产权因土地流转形成闭合后,社区土地产权不仅没有同步闭合,反而因正式的资源占有渠道固化而愈加开放。无论对外抑或对内,市场化的单向度改革难以使集体产权和社区产权均衡变迁,不利于产权纠纷的解决。对此,应遵循增强农民自主决策能力、辨别基层实践优劣成分、总结社区产权安排规律等原则,充分发掘社区产权安排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天地人产权论——当代人的发展多维产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超低劳动力成本"引发的矛盾也在触及"人"的尊严底线.文章基于"人的发展多维产权论",围绕当代人的生存发展这一主题,就"天"(环境产权)、"地"(资源产权)、"人"(人力产权)及其耦合问题进行探讨:(1)环境领域存在"产权缺失".理论探讨表明,建立环境产权制度具有客观依据.其制度框架为"三大支柱",即环境产权界定、交易和保护制度,同时在顶层实现产权路线与技术路线、结构路线、规制路线的整体协调.(2)资源领域存在"产权残缺".按照作者"广义产权论"的"多权能"要义,应重点完善"五项权能",即农民土地经营的流转权、林地经营权和林木转让权、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水资源产权、海洋"用益物权".(3)人力产权是以人为"本体"的产权,重点是劳动力产权、管理产权和技术产权.应确立人力产权拥有者在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寻求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的通道,建立金三角制度结构.(4)"天-地-人"产权关系具有内在耦合性.论文就如何发挥"天-地-人"产权在科学发展、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管理和创新中的耦合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     
市场的要素由产权、契约和交易制度组成,市场三要素环环相扣形成市场的三层结构,产权制度和交易制度形成市场的内核,政策制度、法律制度和伦理制度是市场的维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合同解除制度作为合同救济制度的一种,在合同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对此问题学界尚未形成定论。文章从合同解除权行使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债务融资常常被看作是缓解股权融资契约中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然而,债权融资契约本身又会引发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进行有效治理。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隐蔽的利益冲突和激发的利益冲突。如果债务融资契约是完全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准确地预期到股东(债务人)所有可能采取的危及其利益的行为,从而就可以在签订融资契约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得股东无法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转嫁风险、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最优的债务契约治理。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人们不可能预见到未来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状态,因而契约肯定是不完全的。当契约不完全时,许多利益冲突不可能在事前加以解决,相机控制权配置就成为治理债务契约中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 10 0多年的时间里 ,兼并活动不断从行业内部向跨行业发展 ,从国内向跨国发展 ,从发达国家向全球扩展 ,从最初的横向兼并向纵向兼并以及混合兼并发展 ,汇成了一股不可抵挡的浪潮。通过兼并扩大的企业规模 ,可以明显提高规模效益。在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开支越来越大的竞争中 ,可以减少重复建设 ,大大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婚约问题在我国被视为道德问题 ,而基于婚约关系产生的“准夫妻关系”和“准姻亲关系”又非常密切 ,因此形成种种社会关系错综复杂 ,需要法律调整  相似文献   

16.
法学界对于我国《合同法》第 4条确立的“合同自愿”原则 ,一直有较多的争论。本文就《合同法》中“合同自愿”原则与“合同自由”原则争论的缘起及“合同自愿”原则的过渡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 ,未来中国的《合同法》(或《民法典》)中确立“合同自由”原则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案例整理发现,现行法律制度中,判定主体资质有瑕疵的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理由主要为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法人行为能力欠缺,但此种认定路径并不合适,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判定理由更具正当性。对于主体资质失而复得从而恢复合同效力的司法解释,无论是法律行为的补正或确认制度,或以主体资质作为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等学说,都难以成为其理论依据。从保护特殊建筑的法规立法目的的角度,可以判定主体资质嗣后取得的合同有效,但这只能是少数情形。  相似文献   

18.
高校签订技术合同中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签订技术合同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对高校至关重要。高校应改变目前技术合同中弃权签约的现状,依法签订技术合同,巧用策略争取技术成果的占有和分享,合理约定侵权风险。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社会的本质不在于其特殊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中“公田”和“私田”的划分不是分配土地所有权,而是在分割劳动、交换劳动。因为,西周时土地非常丰富而人口很少,劳动的价值很高而土地价值很低,所以,社会制度应该致力于如何配置劳动而不是土地。土地的使用不需要付费,孟子所说的“公事”是对贵族提供的保护付费。该文认为,配置劳动、节约劳动是封建社会的本质特征。当人口增长使得土地价值变得很高劳动的价值很低时,配置土地的私有产权制度就会出现,封建社会就衰落了。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安排与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过程。近代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从西方移植而来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工商业的发展。但由于近代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安排与变迁不是自发地在传统社会内部完成的,因此,对近代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