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及对区域文化的宽容认可,经西域与中原之间频繁的人口迁移,带动了文化交融和对主流中原文化的认同,形成了唐朝“胡汉一体”的格局,成为唐朝西域治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在西域多元文化中占据引导地位;中原文化成为西域民众日常生活的价值趋向;婚姻文化中的胡汉通婚之风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2.
汉唐时期,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涌现出诸如《高僧法显西行记》、《佛国记》、《奉使高丽记》、《大唐西域记》等大量僧俗士人的西域行纪。这些著作的作者,以亲身的见闻和阅历,记载了大量的异域见闻,对于向中原人介绍异域风俗,促进西域文化在中原地区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借助这种生动的西域风土映像,中原士人传统的华夷文化观念也发生了微调,变得更为开放,对西域文化也更易于理解、认知和接受。  相似文献   

3.
汉代以降,中国中央政府一直把经营西域当作一项国策,中原文明远播西域各地,西域文明也辗转流入中原。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相互交汇,形成经纬不离的密切关系。当时西域各地许多人流寓中原,入居都城。北魏时的洛阳,西域人竟达万户之众。到了唐代,长安的西域人也可以万户计。在洛阳、长安熙来攘往的西域人流中,就有来自于闯的著名画家尉迟乙僧和他的父亲尉迟跋质那。他们把西域绘画中的晕染凹凸法的技巧传到中原,使中国画贯用的线描手法产生了突破性变革。同时,他们又如鱼得水,很快以自身独创的绘画风格融汇于中原文化的深泽巨川之中…  相似文献   

4.
郎樱 《西域研究》2001,(4):70-75
本文对自先秦以来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关系进行概述,旨在说明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无论对于西域文化或是中原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西域研究》2002,(3):91-98
羯胡是一个以西域胡人为首的族群,它在中原建立政权以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视西域文化的政策,提倡并弘扬西域文化,这使得西域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能较快地在中原流播.本主要从宗教习俗、服饰工艺、农作物引种诸方面对石赵政权在弘扬西域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艺术长河中,中原地区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西域少数民族戏剧,尤其是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其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以时间为线索,以输入中原的西域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依据,梳理了汉代、南北朝、隋唐以及元各个时代西域胡文化之乐舞戏剧在中原的发展、呈现。通过此种阐述以期对异域文化中的戏剧因素有所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原戏剧发展的过程和脉络。  相似文献   

7.
狮舞流沙万里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黎虎 《西域研究》2001,(3):80-88
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的狮舞,非出于中原本土文化,而是来自西域,约在曹魏时出现于中原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8.
唐初洛阳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一书,反映了当时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其中关于新疆于阗政权的毗沙门天王和金银大鼠的记载,被隐居嵩山的书生李筌加以改造,写入<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一书中,使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演变成中国的战神,形成一种军礼制度和军事文化.关于"烈士"协助隐士求仙失败的故事,启发和促使了唐代类似题材小说的创作.这体现了该书所传达的西域文化对唐代中原文化的濡染和渗透.  相似文献   

9.
佛教产生于印度而在西域广泛流传,已融入了诸多西域民族的文化因子,再由西域传入中土,主要传译者是西域僧人,从而促进了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讲经的"格义之法"是融中土思想于佛经教义,般若"六家"之学是佛玄合流,西域名僧鸠摩罗什重译大小品弘性空之学,更体现了胡汉文化交融的具体过程.说明西域与中原自古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西域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域"作为文化交汇的空间主要是在中古。蒙元之后,"东海"似乎渐渐取代"西域",成为元明以后中外更重要的交流空间。"西域"之学的兴起,曾经给国际学界带来了若干变化:它把以王朝疆域为基础的中国史改变为东洋史或亚洲史;使宗教、语言、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成为重要的研究焦点;文献资料范围巨大扩张,使语言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民俗调查和遗址考古,也成为发现新材料的必然途径。和"西域"研究相比,由于曾经共享文化传统,研究重心又在"近世",所以,在"东海"研究中似乎还有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西域研究需要关注"合",而东海研究则需重视"分",研究者如何超越国家疆域,形成"东海"这个历史世界,如何面对历史记忆与感情纠葛,以及如何面对现实国家与政治立场的牵制,等等。  相似文献   

11.
王青  唐娜 《西域研究》2007,(2):101-107
对西域珍异物产的渲染与神化是中土对西域世界重新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枣子从西汉时期即已成为仙人食物,随着秦汉以后对超世仙境的探求重点从东方濒海地区转向塞外西域,仙道食物中的枣子也经历了从中土枣到西域枣的演变。在西域植物大量引入中土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土士人在西域枣优良品性、命名及生长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夸饰、附会,使得西域枣获得了仙境果品的奇异特性,西域地区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在西域枣的仙道化过程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一现象在世界文明中也是独一无二的。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最终打破这一传统,使许多西方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儒家思想受到批判。然而,由于儒家文化内在的演进逻辑与中国文明能够很好的贴合,儒家文化实际并没有消失,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相似文献   

13.
朱英荣 《学术探索》2013,(5):125-133
龟兹石窟文化不仅是龟兹民族的文化成就,更是古代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对龟兹石窟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记载还是出土文物实证来看,以西汉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为标志,新疆从行政区划上便已列入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区域,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同时,研究还表明,古代新疆文明是在以佛教为主导并融合其他多种宗教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出来的,与佛教文化相比,伊斯兰教文化在古代西域地区是一种晚来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利玛窦在晚明成功地把西方文化传播于中土.这主要归功于他切实可行的传播理念和方法.穿儒服、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和熟悉风土人情是他顺利进入中土的第一步,走上层路线、与广大儒士为友、传播科学知识是他传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东汉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汉明帝的作用不可忽视。汉明帝重视文化建设,注意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汉明帝也极为重视对外交流。他致力于重开西域,并通过积极的措施稳固与西域的联系。佛教的东传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实现。如此一来,东汉文化就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王勇智 《学术探索》2013,(3):103-107
摘要:早在东方主义概念提出之前,关于如何评价庞德《华夏集》与中国诗歌本来面目的关系,艾略特就做出过评价,该评价与半个世纪后的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不谋而合,认为《华夏集》并非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集,与中国没什么关系。中国学者钱兆明对这种观点不满提出了东方主义新韵内涵,认为中国不是一个等待被发现的他者而是对20世纪的英美文学现代主义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东方主义的概念的运用的确应有诸多的限制条件,否则就变成了生搬硬套欲加之罪。庞德本身是东西方文化相遇的典型范例,对他的评价不可将东方主义概念简单加以套用,更不能据此抹杀他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知识史的视角看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伟民 《文史哲》2003,2(4):34-40
对明清之际西学影响的评价 ,分歧的焦点在于 ,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是否真正传入了中国 ,它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从知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 ,能给我们较大启发。 15至 18世纪 ,中西知识差距表现在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知识的巨大差距导致中西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基础 ,加之传教士特殊的身份和使命 ,也决定了不可能指望他们传入系统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因此 ,明清之际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 ,与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当前美剧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倍受追捧,然而在当下的热播美剧中,后殖民主义倾向极为明显,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形象被严重扭曲,虽然经过模拟与杂糅出现了既不同于宗主国文化又不同于原殖民地文化的"第三空间",但是中国人或者华裔仍旧经常处于没有话语权的"属下"地位。美剧中的后殖民倾向会使得中国年轻的受众对中国、中国人乃至中国文化产生错误的认识。抵御后殖民思想的入侵不仅仅靠观众自己的觉悟,也是一个值得政策制定者、文化研究者深思熟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王树人 《文史哲》2007,(4):42-46
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儒学之文化融合,被看作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但明末清初之时,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文化传入中国,却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既有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霸权主义因素,也有中国统治者坚持儒家道统决不动摇的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引进西学并高扬西学,同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自戮式的贬抑,一直是中国20世纪思想文化发展的基调。其结果是中国思想文化界长期处于西方话语霸权下的"失语症"状态。要恢复中国思想文化主体地位或找回"失语",只有在艰苦的中西思想文化的会通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0.
王青 《西域研究》2006,17(1):86-92
文中列举了西域一些代表性医术,如手术疗法、禁咒疗法、香料入药、脂油疗法、眼科医术等在中古叙事作品中的反映,指出早期文献中的西域医术,通常都是根据传闻之辞而加以夸大和渲染,随着两地交往的频繁,以往很多不真实的传闻变成了亲见亲闻确切可信的知识。表现在文献记载中,总的倾向是从想像性的虚构到纪实性的描述,神话转变为真实可靠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