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获取2013年和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夜间灯光数据、LandScan空间数据和POI时空大数据,运用多种空间方法对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主聚副散”“西多东少”的不平衡发展特征,且逐渐显现为多节点网络化的空间结构。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影响力最大,而自然因素的影响力最小。据此,本研究提出建设多节点支撑城市群空间格局、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加强政府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等建议,以期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流动商贩治理是近些年城市管理的难点和市民关注的焦点。广州市自2011年开始,尝试建立流动商贩疏导区,探索堵疏结合的流动商贩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也发现,由于治理缺乏持续性、利益的驱动以及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流动商贩疏导区存在选址不当、日常管理不规范、社会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今后要加强政策宣传、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以保证流动商贩疏导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帆 《城市》2007,(11):46-50
客运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实力,更是城市整体面貌的缩影.我国的出租车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后,出租车和出租车经营企业的数量出现了超乎寻常的发展态势,政府开始全面加强对这一行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曾珏霞 《城市观察》2010,(5):180-192
以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为背景,从经济学上探讨住区分布的形成原因与演变趋势,并结合广州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寻求可行的住区分布优化调整措施,进而起到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并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海华 《城市》2010,(6):51-55
郊区化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离心分散过程。郊区化现象20世纪20年代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也相继进入郊区化阶段,郊区化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最具长远影响的趋势性变化。郊区化是城市聚集一扩散效应传导机制作用下城市空间扩展的结果,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它预示着现代城市发展的分野,  相似文献   

6.
公交电子支付手段已经覆盖到了大部分人群,其交易数据可以用于从微观层面分析公共交通出行需求。该文从上海交通卡和乘车码的交易记录、公交车定位数据、电子路单数据出发,推算了每条记录的上下车站点,构建出乘客的出行链;提出了公交站点聚类融合的方法,POS机与车辆的匹配方法,以及上下车站点的推算方法。将推算出的出行OD按比例扩样,即可统计站点、线路、OD上的客流特征,为交通规划和线路运营调整提供细致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空间集聚存在不同的尺度,城市区域作为当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空间组织是一种大尺度的集聚。经典集聚理论、模型以及相关扩展性实证研究为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提供了方向性的暗示。这种集聚在本质上是聚集力和分散力动态组合的一种空间结果,其中,分散力的增强对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区际运输成本的降低,核心区域-外围区域间共享的区际外部性逐渐增强;核心区域的拥挤效应进一步加强了经济活动向外围转移的倾向,最终促使部分经济活动突破地区边界,在地理邻近的地域之间形成更强的空间依赖,呈现出大尺度的经济集聚。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经济性为发展城市群、促进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障碍,这对政府在打破行政割据、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加强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交通拥堵治理是城市交通管控的重要方面,而交通拥堵评估是反映道路网畅通情况的主要手段.目前主流交通拥堵评估多基于路段速度、道路交通密度、交通量等进行,数据获取难度大,评估颗粒度偏粗.该文采用上海新能源汽车GPS数据,利用大数据计算及可视化辅助分析技术,提出基于汽车轨迹数据的上海市的交通拥堵指数模型建立方法,从微观视角辅助...  相似文献   

9.
演化理论范式的发展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应用演化理论范式的基本哲学思想和分析框架研究创新发生和扩散的演化过程,可以得到与传统均衡范式有所不同的创新促进政策思路和原则,比如纠正系统失灵的政策主旨、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更为重要、战略小生境的创新政策、至关重要的经济试验、数量型与质量型相结合的创新政策、创新政策的学习性和民主性等,这些政策思路对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钱文婧 《城市观察》2010,(5):173-179
本文运用可变规模的数据包络分析,采用2005-2007年珠三角城市数据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珠三角城市竞争力较强,但城市平均效率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规模效率下降大于纯技术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探索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发展,是指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近年来,广州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率先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并且取得了积极成就,走在了全省和全国的前列。但是,广州的转型发展仍然是初步的。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广州仍然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继续探索符合本市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改造是当前广州市政府工作的"重头戏"。城中村作为城市低收入群体,主要又是流动人口相对稳定聚居区,是具有自身逻辑的生存与生态体系。政府以大拆大建为标志的改造,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空间形态与外在景观,更是特定群体的生存方式。若要最大限度地让城中村改造行走在公共利益轨道上,政府在有关基础性社会条件培育中,如树立渐进式改造理念,建立或完善公平合理而又具可操作性的制度及机制等方面,都负有不可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治理中,城市社区协商民主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单位人向城市社区人转变正在形成,城市社区也就成为践行社会治理和民主协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统一战线如何借此东风、乘势介入城市社区,推进城市社区统战,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本文以广州市某社区居民参与统战工作的现状为例,探索城市社区统战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结合协商民主理论为促使居民广泛参与城市社区统战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于城市文化的研究,需要深入到城区等微观层面,从历史脉络入手,以城市与城区的关系为侧重点,揭示文化宏观发展与微观形成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就广州而言,城市文化历经2200多年的漫长过程,不同的城区肩负不同的使命,发挥着不同的功用.其中有的城区坚守传统、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有的城区锐意创新,探索新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精巧的、拼图式的组合,广州作为一个未来的世界文化名城,才能既有传统文化风貌,也能推进现代文化建设,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庆 《城市观察》2013,25(3):138-147,177
中国巨大的发展成就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这种趋势既是外籍人员趋利行为的结果,也是中国更多融入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外籍人口问题将逐渐从社会边缘性问题向社会重大问题转变,广州的非籍人口问题就是这种转变的初现端倪,中国崛起必将迎来外籍人口问题的挑战。从美国民族融合的历程看,老移民把自己看作正统美国人,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以偏见和歧视对待新移民,力图强迫新移民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美国化",这种做法使种族矛盾越演越烈,历经多年仍然余毒未消。预见到我国外籍人口问题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反思美国的移民社会融合教训,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广州外籍人口问题,把广州在推进外籍人口社会融合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试点的高度予以重视,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合、结构融合和身份认同的角度入手,探索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外籍人口社会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自行车是一项惠民工程,它具备了部分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即一定程度上的非排他性、一定程度上的非竞争性以及较强的正外部性,所以,市场对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有效供应会小于最优值,而且有可能出现"公地悲剧"的情况,因此,需要政府来直接提供或对提供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私人部门进行补偿、激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供给上政府和私人部门的边界发生了偏移,城市共享单车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为指导,结合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对如何破局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肖佑兴 《城市观察》2010,(2):174-182
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以广州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为例,讨论了广州古村落的旅游开发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岭村的旅游开发条件,讨论了旅游开发原则,提出了大岭村在遗产保护、形象策划、空间布局、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与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建议。本文认为,广州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经济优势与资源优势,同时也要认识到古村落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土地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把古村落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当下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人类健康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空间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具有重大意义,而目前,从局地效应角度研究城市生态空间对热环境影响还比较缺乏,影响城市生态空间降温效应的因素还未明了。因此,本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广州市中心区生态空间进行识别并反演地表温度,定量刻画城市核心区内部生态空间的降温强度,以探讨广州市生态空间斑块结构特征和空间布局对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⑴生态空间与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高低值耦合分布趋势,生态空间越集中连片分布,越有利于促进局地热量扩散,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⑵生态空间对周边环境降温强度主要由其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位置共同决定,当生态空间的空间结构特性保持一定时,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对缓解周围城市热环境的作用也有所差异。本研究揭示城市生态空间的结构特征及其周围环境对冷却效应强度的影响机制,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尹子伊 《城市观察》2021,(1):152-164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在缓解城市拥堵、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具有城市传播的潜力.以广州地铁和广州有轨电车为例,关注轨交运营主体规划设计的后台行为和城市实体空间的多重属性,考察轨交如何连接市民与城市,建构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研究发现,广州轨交通过实体景观改造形成层次鲜明、极具地方特色的立体城市空间景观,同时在动态的空间实践中满足了受众在视觉、行动和情感上的需求,将轨交空间与城市、市民联结起来,又利用文创产品和文创空间将轨交元素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相结合,无形中实现了轨交空间在城市中的扩张.基于广州轨交的城市传播实践,未来其他城市的轨交空间和非文化公共空间可以引入国家和地方双重文化元素,连接城市其他主体,加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动,寻求实体空间在传播都市文明上的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20.
杨欣  吴琼 《城市观察》2015,(3):46-53
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为许多城市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全国会展规模前三甲——北京、上海、广州2012—2014年数据为例,进行城市与会展业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受城市市场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上海成为我国会展业的领头羊;北京发展较平稳,无明显优势;广州会展业发展迅速,需加强会展业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第二产业和对外贸易状况对会展业有显著促进作用,交通运输状况和行业管理对会展业的支持作用最为显著,各城市应充分利用优势产业提高展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