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个体目的性行动的视角,采用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证实再建构社会网络的规模和结构都影响超大城市农民工的再迁移.在控制个体的社会人口学变量和社会经济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依然显示,农民工再建构社会网络的规模越大、弱关系成员比例越高,他们通过表达性行动和工具性行动能更好地维持既有的资源和获取更多的资源,因而再迁移的可能性更小.在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流向超大城市的背景下,超大城市要增加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社团活动参与的公共政策供给,并将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有条件地向农民工开放.  相似文献   

2.
刘林 《城市观察》2016,(4):39-50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逐渐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梯度推进,小城镇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但当前小城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偏小的问题,给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浙北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的新市镇进行实地调查,梳理了新市镇人口集聚的历程并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对新市镇人口集聚能力进行分析,在借鉴其他小城镇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文化特色、体制创新、社会环境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市镇未来提升人口集聚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任杲  宋迎昌 《城市》2018,(2):3-10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伴随着城市人口总数的增多,也暗含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明晰我国大城市发展现状,笔者借助大城市数量、 大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平均人口数3个指标,对1980年~2010年20国集团(G20)国家的大城市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大城市发展符合绝大多数国家所呈现的上升趋势,相对于过快发展的大城市数量而言,我国的大城市化率依旧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且我国的大城市平均人口数较其他国家也并未过度发展.今后我国的大城市发展应重点控制大城市数量,提高人口承载潜力较大的大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相似文献   

4.
陈群元 《城市》2012,(6):30-32
中等城市是介于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城市.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指导下,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而现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没有设定城市规模的条文.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城镇数量巨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小城镇战略曾经被作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点,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但是现今小城镇发展滞后,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一、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城市(镇)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提供经济合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我国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发挥集聚效应。据1999年数据,我国有4万多个小城镇其中有1980多个县城镇,有1.8万个建制镇,其余为乡集镇。建制镇平均建成区面积仅有0.5—0.8平方公里,非农…  相似文献   

6.
丁健 《城市》2009,(8):8-12
城市化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主题.而大城市发展是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由于受到人口规模、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大城市的发展之路面临复杂的各种矛盾,其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大城市发展道路,即走内涵式、质量型和集约型的新型发展之路。因此我国大城市必须转换原有的发展方式.从战略高度创新发展模式与机制.促使我国的大城市从大变强.成为民富国强的支柱。  相似文献   

7.
石森昌 《城市》2010,(5):42-45
一、区域性中心城镇的概念区域性中心城镇主要指中等规模的城市,即人口规模在10万~50万的城市。一般认为,区域性中心城镇(或中等城市)具有既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又可避免大城市在环境和经济社会方面过度膨胀的特点。在大城市分散化过程中,区域性中心城镇成为吸收新的组织和公共机构的中心,给许多地方带来了新的开发或再开发的机会。因此,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200万以上非农业人口的超大城市12个(1997年底),其中东部地区7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3个。这些超大城市一般都是国内经济区的最大中心城市,有的还是全国经济发展中心。这些城市除中心市区以外都辖有郊区县,因而都有相当数量的小城镇,它们是构成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超大城市中的小城镇发展具有什么特色,很值得研究,因为它涉及到超大城市发展的趋势和质量,也关系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本文以天津作为实例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新泽 《城市》2001,(2):9-12
一、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意义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城市化包括小城市(镇)和大城市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结构失衡,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强大城市建设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尽管大城市小城市基本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太大差别,但大城市由于人口众多,流动性大,观念思维更与国际接轨,在文化氛围、就业发展机会和信息资讯上仍具有显著优势,发展致富的途径丰富多样,直接导致许多小城市劳动力特别是男性劳动力在不断向大城市转移,继而小城市也出现了像广大的农村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即所谓的留守妇女群体。该类人群承受着与丈夫的分离之苦,担负着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小城市留守妇女现状问题是需求与现实的矛盾所产生的,面对现状,正视解决,对于妇女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和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