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古有目录书,也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体制湮灭,不可复知。”但是直到宋代以前,却未有目录学的专门理论著作。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创始人刘向、刘歆父子是通过他们的目录书——《别录》、《七略》体现他们的目录学思想的,其理论贯串在他们的目录书中。此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代魏征的《隋书·经籍志》、北宋王尧臣的《崇文总目》、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等,也都是目录书,尽管这些目录巨著体现了自汉至宋各个时代光辉的目录学思想,包含着这些时代的目录学家们的目录学理论,但是,目录学的理论专著至此尚未诞生。  相似文献   

2.
李凌杰 《船山学刊》2010,(1):173-175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纪昀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总目》体现着其目录学的成就;其自撰《玉台新咏校正》体现着校勘学的成就。此二书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目录学思想,并进行逐一剖析,正确评价纪昀目录学思想。有助于研究纪昀的的目录学理论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马端临的目录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学渊源。其“因仍会通”的历史观 ,深刻地制约、指导和启发了马端临的目录工作实践和目录学思想的形成 ,对目录巨著《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撰写 ,从指导思想和编撰方法、体例各方面均产生不小的影响 ,从而也决定了《经籍考》的目录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嘉锡先生在继承我国古典目录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录体制与分类、目录发展演变的因素、簿次甲乙与辨章学术的关系等方面的阐释,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张舜徽先生的目录学思想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顺莉 《学术论坛》2002,(4):100-104
当代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 ,通过对具体目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对研究理论的梳理 ,基于传统校雠学的思想从文献学的角度去看目录学 ,无疑是为了强调目录学的实用性而着意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的宗旨 ,他不仅指出目录的类别标准是书籍的内容实质 ,而且在目录学著作的编纂方面亦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论陈垣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垣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目录学家 ,对我国目录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他讲求实用 ,强调目录对治学的指导作用 ;他潜心研究 ,审慎编撰了大量目录学论著 ,供读者利用 ;他别具慧眼 ,大力提携和精心培养目录学人才 ,使目录学事业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7.
清末藏书家、目录学家耿文光,殚竭毕生之精力藏书、编目,著述等身,成就斐然,在古典目录学领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迄今为止,关于其生平、著作及目录学成就,尚未见有专文论述。笔者不揣浅陋,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涂晶晶 《学术探索》2012,(8):151-153
我国目录之学历史厚重,源远流长,始自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刘氏父子受命整理皇室藏书工作,最后落实到编撰《别录》、《七略》两部目录学著作。刘氏著作的撰成开启了中国目录学之先声,对后世影响深远,具体表现为开辟校雠学、创建解题式目录、首创图书分类目录、史志目录之源流等,功绩显著。《录》、《略》是今人研究中国古典目录学和目录学史必研习之重要经典。  相似文献   

9.
杜泽逊 《文史哲》2011,(5):55-59
王绍曾先生一生从事的学术工作有若干方面,成果丰富,主要成就是目录学,而无论是在目录学,还是在版本学、校勘学领域,先生的成果都主要在史部。王先生1930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随张元济先生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1932年至无锡国专图书馆后作《二十四史版本沿革考》,理清了"正史"版本源流,1963年经高亨先生推荐调入山东大学图书馆,1978年编出《山东大学古籍善本书目初稿》。20世纪80年代以后,王先生焕发了学术青春,相继出版了《山东文献书目》、《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等专著,而《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最能代表先生的目录学成果,堪称史志目录编纂史和清代文献目录编纂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藏书家,叶德辉对版本目录学以及中国书史有深湛的研究,并著述甚丰,其学术地位不可忽视。为此,作者对叶德辉版本目录学主要著作,及其编、刻的部分书籍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其学术成就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的新成果──读《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王余光《四库全书总目》自1793年间世以来,两百年间,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作为一部官修目录,其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正如清代著名目录学家周中李在他的《郑堂读书记》中所说:“窃...  相似文献   

12.
黄光 《船山学刊》2009,(3):39-41
叶德辉是晚清著名藏书家、刻书、版本目录学家及校勘家,其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思想对我国近现代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结合叶德辉藏书、辑佚、刻书的实践,从事目录、版本、考据、辑佚方面论及了其文献学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指出其文献学思想与实践对今天文献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录的功用,历来为学术研究者所深知.清代章学诚在其<校雠通义>中将中国传统目录学功能归纳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王鸣盛则认为目录乃是"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若言及最为有名的目录学著作,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修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可不提.该书对<四库全书>著录和列入存目的万余种书籍撰写了提要,可谓中国古代目录学著作之集大成者,因此向来被学界推为读书与学术门径.  相似文献   

14.
目录学是反映目录工作实践活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目录学所研究的内容就目前说大致有三方面:(1)研究目录学原理。(2)关于书目工作及目录学历史和现状的研究。(3)关于文献利用的研究。简言之,就是研究怎样编制和使用书目索引之类二次文献,重点在怎样编制上。 目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魏征在《隋书·经籍志》记载说:“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由此可见,目录的产生是由于纲纪群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目录学的文化品格及其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献分类具有弘道设教、崇经重儒等超文本的道德劝戒和伦理教化的功能,在目录分类的表象背后蕴含着适应专制统治的政教人伦观念.二是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认知思想.考辨学术派别及源流是古代目录学家最看重的目录功用之一,图书的分类与流变反映的是学术的分野和衍化,目录学担当着学术史的重任.三是具有损益旧制、另开新篇的批判创新意识.传统目录学家不断反思前人目录分类的利弊得失,根据文献及学术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在分类与著录方面进行变革,在学术演进的整体框架中推论图书要旨.总之,传统目录学触及了文献背后的文化意蕴,展示了文献背后所蕴含的政治观、伦理观和学术观.  相似文献   

16.
史部目录学是打开浩繁史籍宝库的钥匙,是读史治学之门径。史部目录在中国古代目录分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一直影响到近现代。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史部在分类目录中也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文想就史部在分类目录中的形成和发展情况作一论述,以求行家指教。(-)我国历史悠久,古籍浩如烟海。为了整理浩繁的典籍,人们把书目进行综合排列、分门别类,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科学,即目录学。随着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史部逐渐在分类目录中形成。先秦时期,尚未有目录之书。直到公元前一世纪,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的新起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充分地奠定目录学的坚实基础之后,随着社会、学术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间,许多学者在刘氏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和创新。这一时期的目录学新成就,在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佛教经录文献即佛教经籍的目录。由于大量佛经的翻译与佛典的编纂,经录文献也随之发展。这些经录文献由初见端倪到成熟发展,不但对传统目录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目录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六朝综合性目录著作中“多种图书分类法并出”这一特点进行分析评介,从而揭示出中国古典目录学在六朝时期所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美莉 《船山学刊》2010,(2):175-178
文献学家陈垣发凡起例,对文献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建基工作。以此,结合陈垣在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学术思想,论及了其目录学、校勘学、古典文献学及文献学人才培养,指出其所归纳的义例和原则,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