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国家消亡的过程及其完全消亡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国家消亡的过程及其完全消亡的条件聂立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国家也是如此,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也必将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而走向灭亡以致完全灭亡。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的本质属性与权力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传播的工具、手段,它还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传媒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对意识形态功能的执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介权力这一桥梁来实现的.媒介权力的实质是物对人的控制,它有着自己的主体性特征与来源基础.媒介权力是历史的产物,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停地发生转移.如今,媒介权力体现出由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向"科技话语"和"消费话语"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现象。早在原始社会初期,意识形态就萌生了其幼芽。现代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是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广泛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点浅析意识形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晚年写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阐述了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问题,尤其强调了生产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对两种生产理论的系统性阐述是贯穿国家这一历史必然产物发展过程的主线。从"两种生产"的角度,可以发现历史上物的生产与人的生存发展二者之间呈现出辩证否定关系,而国家就是两种生产实现统一之前的必然存在;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当人类社会真正实现共产主义时,阶级及由此产生的国家也会最终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5.
普列汉诺夫的理论中有关于历史环境对一个特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影响的思想。但这一思想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历史环境决定社会发展形式的多样性;历史环境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历史环境影响意识形态的发展.历史环境有当代性特点: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快了世界历史进程,“历史环境”的外延空前的扩大;历史环境成为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紧密联系,形成了制约每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共同的国际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暴力使猿立足地面并成为地面上的主人,制造暴力工具,使猿成为人。暴力创造人类,为社会发展进步开辟道路。暴力使用范围扩张到人类自身时,原始人类的氏族管理机构就逐步地演变为国家机构。暴力、国家先于阶级出现了,阶级是在国家暴力下才产生的,原始氏族共产主义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从而也是私有制、阶级社会的最高阶段,再也不会出现更高阶段的私有制社会,是垂死的私有制社会。私有制和阶级必然灭亡,但不是同时、全部、立即灭亡,而只能是逐步消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完全对立的经济形态的转换。社会主义是介于私有制和完全公有制之间的过渡态,同时包含两种经济形态,是私有经济逐步消亡、公有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最后过渡到全人类公有的经济形态。这是一个漫长、复杂和艰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必须从分析商品和货币开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商品和货币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后期,已出现了偶然的交换;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原始人群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8.
主权正义论──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权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权是个历史概念,它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民族国家的灭亡而灭亡。主权、正义的标准是有利于国家根本利益。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正义表现为以维护自身根本利益为原则。同时,也应看到发达国家的主权非正义性,它是跨国垄断资本实现其侵略扩张的工具,应加以警惕和抵制。  相似文献   

9.
保守主义是一种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有着特定的思想政治内涵,而这些特定的思想政治内涵只是特定社会群体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并非与一切社会群体相关。保守主义的价值观是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表达,这些优势群体起先是贵族及其代表者,后来是资产者及其代表者,而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价值观是根本对立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保守主义是一种特权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研究可以在深度解释学方法论构架内得到恰当说明。法兰克福学派将意识形态理论融合进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框架内,其技术统治论是一种新意识形态理论。从深度解释学视角看,新意识形态论是具有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象征形式,是一种历史谋划;相对于旧意识形态,新意识形态更具迷惑、辩护和操作性;在韦伯对自然祛魅和现代社会理性化解释基础上,哈贝马斯新意识形态论是对现代性的再解释:现代性危机主要表现在工具理性在交往领域的扩张并占据支配地位;回到生活世界,重建交往理性可以为现代社会发展建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十四世纪,随着元朝的灭亡和明廷的兴起,今新疆各地打破了蒙古人统治畏兀儿(今作维吾尔)的局面,元代中叶以来出现的各封建割据“地面”之间的力量在重新组合,蒙维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了撒里畏兀儿的东迁,促使一部分蒙古人和畏兀儿人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研究元末明初蒙维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全面胜利,世界加速进入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代表西方的美国式自由主义价值体系,随着美国主导的这一轮全球化进程而成为具有全球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西方一些学者也称"意识形态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然而,人们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有理由反思,"意识形态终结论"统摄下的"全球化即美国化"的发展方向不是一条正确道路。在现阶段,不同地区、国家都应确立以自身为根据的意识形态。当然,这一意识形态并不是以政治斗争、阶级矛盾为旨归,而是基于符合共同利益,以指引经济发展和民族强盛为目标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字是随着阶级、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因此,恩格斯以之作为划分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他说:“从铁矿的冶炼的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文字是随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的要求而产生发展的。正如斯大林所说:“生产的继续发展,阶级的出现;文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证明:除了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外,制度和文化是影响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从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民族习惯是在本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又随着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演进并形成习惯法.习惯法在国家法形成中有着"助推器"的功能,并随着历史发展而从国家法系中剥离脱落并扩散为民族习惯法文化,鄂伦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孔子学说就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的一种社会思潮。 人类社会关系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这样的:人类的童年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感情关系,即奉献关系。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由血缘感情、奉献关系发展为阶级关系,即发展为占有与被占有的索取关系,也就是由道德关系发展为法律关系,由义务关系发展为权力关系。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人类又由索取、占有关系,发展为感情、奉献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在文学上的表征.它的文化态度趋向于守成,而目的则是为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纯洁性,使之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系统中居于"中心"位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和文艺方针的调整,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处境日趋维艰.为了恪守其职,也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它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文化对策.而这一切,又与中国现行体制中存在的作协、文联等机构和领导型批评家所组成的中介系统密切相关;该系统曾按照自己的角色功能,在主流意识形态与作家个体写作之间进行着上下沟通与协调,并发挥了重要的规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析韩国威权政体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威权主义概念被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东亚、拉美等地出现发展导向型政府并取得很大经济成就之后,因此应被赋予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内涵.韩国威权政体是指军人政体,不包括李承晚政权.其合法性的获得主要依靠"进取性"和"防御性"方案,即全力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护社会免遭内部颠覆与外部侵略.但这种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与教育的普及、社会结构的变动与社会期望值的提高以及国际上"冷战"的结束,韩国威权政体未能相应变更合法性来源,因此在经济相当成功时崩溃.  相似文献   

18.
发端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是一种国际思潮,其引起激烈争论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触动了现代政治最为敏感的神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哪一个是现实可行的方案?"意识形态终结论"在所谓客观的社会学研究背后,隐含着特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它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在方法论上具有形而上学性。其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对精神分析与社会学方法的误用,滥用精神分析使得"社会心理化、心理生物化"成为解释社会历史的公式,而其意识形态的立场则使得社会学的实证方法不再客观,充满了先入为主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但是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性质,因而也就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异化依然存在,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十七年历史剧的兴盛出现在1958—1962年之间,且以现代剧作家构成其中的主体,出现这种独特话语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剧这一形式自身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性。选择历史剧形式进行话语言说,表现出现代剧作家以历史剧创作这一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强烈的现实关怀,从而构成了十七年中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镜像。其兴盛的内在动力是源于现代剧作家政治无意识升华的象征行为。十七年历史剧创作在总体上是一种对人民讲述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存在与发展合法性的民族寓言,在"历史"中寄寓歌颂和证明的主题。也有许多史剧潜隐着史剧家一种在历史中重建启蒙话语的愿望,如借历史"干预生活",关注与呼唤"人"与"自我",揭露与反思国民性弱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