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现行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明确了现行房屋拆迁制度实质上是强制权利人放弃权利的房屋征收,但拆迁制度却将其错误地设定为民事行为,从而导致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种种弊端。第二,物权法使房屋征收补偿制度更加完善,因为征收补偿包含了对房屋和土地的全面补偿。第三,物权法解决了被征收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时间问题,即从征收决定生效时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钉子户的行为在物权法的框架下就是确定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立法是继续沿用城乡分立的思路还是实行城乡一体的新模式,在认识上存在分歧.从我国宪法文本来看,国家征收城乡房屋的宪法依据是一致的,并且对宅基地使用权予以补偿的机理与国有土地使用权亦无不同.从我国土地制度变革的方向看,放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大势所趋,因而对集体土地上房屋以“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予以补偿也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因此,长远来看,城乡房屋征收补偿立法应当统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公共利益"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公共利益"是房屋征收的根本依据,但依照我国现行法律,"公共利益"本身的含义界定存在模糊性,认定的主体、规则程序等定位不清,导致房屋征收环节出现严重的社会矛盾。本文通过对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以及"公共利益"程序设置的阐述,以期规范我国房屋征收制度,解决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法律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公共利益界定、房屋征收补偿、房屋征收后的搬迁与强制执行等诸多争议和疑难问题,应该通过解释论的路径和方法,立足于房屋征收的法理,在切实理解公权与私权、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之间平衡协调的基础上,在财产权保护与限制的平衡中卓有成效地加以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所有权性质的不同使得房屋征收形成了特有的二元制结构,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在实践中以《物权法》《土管法》等法律作为主要依据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文章通过对2011-2015年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180件二审行政案件的案由、特点、裁判理由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指出行政机关征收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法治化建构中立法完善、规范执法、强化司法的路径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论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因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过程中更暴露出相关方面法律规范的不足。本文在探讨房屋拆迁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指出了目前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中对房屋所有权人权利保护不力,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规范的缺失和私产保护适用法律不平等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提出从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层面建立和完善我国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当的房屋征收拆迁致使我国建筑遗产遭受严重破坏,其根源在于,一是地方政府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滞后致使征收拆迁对象的范围过广;二是现行法律不能有效提供防止房屋征收破坏建筑遗产的制度供给。防止房屋征收拆迁破坏建筑遗产,一要建立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的认定建筑遗产的法律机制;二要对房屋征收的依据即"旧城区改建"和"文物保护"这两种公共利益的界定做出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房屋征收引发的冲突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农村房屋的征收博弈中,地方政府和被征农民都具有理性行动的策略,从而具有各自的行动逻辑。在房屋征收中,既有权力对权利的压制,也有权利对权力的抗争。非市场化的补偿使得农民的“禀赋效应”与政府的“公正补偿”存在价值观的冲突,而强制交易的征收逻辑致使冲突发生、矛盾升级并产生“合作者亏损”的博弈结局。因此,房屋征收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不仅应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还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对征收博弈中的各方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规模日益增大,这必定会对被征收人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相关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大都集中于征收纠纷的性质、法律调整、对相关法规的解读、补偿标准确定和私有产权保护等方面,而忽视了安置.本文将满意度分析理论引入对房屋征收工作的评价,以A市为举办某大型公益活动而展开的房屋征收动迁工作为例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政策执行、安置房屋质量、新居住环境、补偿费用、居民抱怨等因素综合评判被征收人对房屋征收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抱怨行为与满意程度的关系.本文可为做好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的后续服务以及未来类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明确了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征收主体为政府。为保证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征收工作的优质高效,将房屋征收中的房屋调查、谈判签约、水电销户、房屋拆除等具体事项委托劳务合作单位,具有实践中的合理性和法律上的合法性。目前政府在对房屋征收劳务合作单位的监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须从提高准入门槛、公开招投标择选、收取风险抵押金、严格奖惩机制等方面对其加强监管,从而确保房屋征收的有序推进,保障被征收户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土地征用补偿和安置的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改革当前的土地征用制度迫在眉睫。在分析当前土地征用制度的问题和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的思路: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修补法规与政策漏洞,健全和规范土地征用程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征用愈加频繁,由此引发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其中主要的问题有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不完善,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和征地补偿模式单一,这是导致目前征地补偿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的原因.文章通过研究目前国内的征地补偿现状,剖析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征地补偿模式,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征地补偿多元化模型,为解决我国现有的征地补偿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我国还没有单独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法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背离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等情况,指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亟待变革,提出了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完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农村土地征收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相关立法标准不明确、土地征收补偿范围不合理、土地征收程序不规范,相关执法不严格等问题。完善农村集体土地补偿制度关键在于:严格完善土地征收立法标准、提高土地补偿标准,扩大土地补偿范围、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程序、完善相关司法救济制度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收制度的设计直接影响其运行效果,土地征收制度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土地权利人的权益。土地征收制度本应该体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由于理念和制度设计本身的原因导致在运行过程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文章着重分析这些缺陷与成因,以期对改革与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起到对症下药之效。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三个方面对征地制度的绩效进行初步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相比,征地制度绩效明显下降。在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财政下放的环境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权力失衡、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征地程序失范是造成征地制度绩效降低的主要原因,集体土地使用权有限期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之后再收归国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格化"和完善司法救济制度是提高征地制度绩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收侵权责任是指征收权人不法行使征收权侵害征收相对人的土地权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土地征收侵权表现为超出“公共利益”范畴、未遵循法定程序、未给予“合理补偿”和复合型侵权征收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地征收侵权因责任性质不同,其应承担的责任方式也各异。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土地征收是国家土地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土地征收的法律要件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给予公正合理的补偿;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指出了完善我国土地征收程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共设施的增加,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与补偿已不可避免,土地征收关系到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如果征地补偿制度不公平、不合理、不规范,征地不仅会造成财富的损失,还可能激化矛盾。鉴于目前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探析,着重分析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条件、程序及征地补偿制度等问题,尤其在完善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基本构想方面,就"公共利益"范围的可行性思路提出见解。如何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行政征用及行政征用补偿的原则、我国现行行政征用制度的现状等问题研究,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征用制度的若干建议:科学界定公共利益、制定公平的补偿标准和行政征用程序,并完善合理的事后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