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见洋二是日本宋诗研究的中坚力量,他对宋代诗学中关于诗与绘画、风景的关系,诗与现实的关系,诗与历史、作者的关系,诗的“内部”与“外部”关系等方面的论说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了日本学界宋诗学研究的繁荣,对我国的宋诗研究极具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朱彝尊诗论的一个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朱彝尊诗论以唐诗为经否定宋诗的特点,与其晚年创作又以北宋诗为宗的矛盾展开论述,从中可以反映日本中国学学者的有关观点。国内关于朱彝尊研究的论文,绝少关于理论性的探讨,多集中于其词学方面。本文就朱彝尊诗歌理论所作的系统研究,庶几可填补学界之空白。  相似文献   

3.
在陆游的著述中,有一些资料和信息,弥补了厉鹗《宋诗纪事》、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的缺失,具有珍贵的研究宋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宋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宋词以词体之冠独领风骚,宋诗则以其题材之广、说理透彻足可与唐诗相抗衡。本文探讨了长期以来宋诗被轻视的原因,比较了宋诗与宋词、宋诗与唐诗的异同,指出了宋诗在古代文学史中应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宋诗学研究此起彼伏,成为学术史上的一道景观。宗白华认为宋诗的可贵之处在其意理,宋诗的平淡风格是光彩含蓄之美。他还认为宋人诗艺精湛,特别是在空间写照时采用了与中国画一致的视角,在意境的创造上也颇具匠心。他还赞赏苏轼是宋代最为杰出的诗人。宗白华的认识表现出一位美学家的独特视角,对认识宋诗的特质以及20世纪的宋诗学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宋词的整体研究,婉约词的研究,"艳词"的重新认识与评价,苏轼、辛弃疾的研究,宋诗的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高校学报对宋词宋诗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7.
繁荣的宋代文化,与其并不强盛的国势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不同步早为诸多学者所指出。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全面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这一论断绝非夸饰。与文化繁荣同步,两宋文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然而人们往往以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宋诗似乎降到了次要地位。这一方面是因有唐诗横亘在前,超越不易,一方面则是宋词之名遮掩了宋诗的光辉。有人统计宋代诗人与诗歌创作皆五倍于《全唐诗》,果真如此,则宋诗数量高达25万余首,超过《全宋词》十二倍之多。如果一个人每日研读10首宋诗,那么他将花费68年之久的时间才能完全将宋诗读毕。卷帙如此浩繁,堪令学人止步。专门研究唐宋文学或先秦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人,可以不去理会元明清文学的有关问题,但研究元明清文学的人却难以回避对宋诗的讨论。明人论诗多主唐音,当然也有为宋诗呐喊几句的,方孝孺  相似文献   

8.
李龏的《梅花衲》留存无名诗人有刘浩、侯季长、曾诚、陶弼、谭望、史千、王鈇、朱雍、陈祐等,其中相当一部分诗人在《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中仅存单句或根本未收。考证其人其诗及其交游,既可补《全宋诗》《全宋诗订补》之不足,还可繁荣和推动宋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举轻若重的力作──读赵齐平著《宋诗臆说》张鸣北大中文系已故赵齐平教授生前身罹绝症期间,直面死神,用生命铸成了《宋诗臆说》这本书,直到临终方才辍笔。书名虽称“臆说”,乃是自谦之词,从全书新颖的学术思路和广博严谨厚重的风格看,实际上是深思熟虑之作。著者在...  相似文献   

10.
诗歌中富含理趣,这是宋诗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苏轼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体现者。其诗歌中蕴涵的理趣,按内容可以分为自然之理、人生之理、社会之理和艺水之理。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宋风行,带来了宋诗选本的繁荣.据笔者仅见,现存可知见者共有59种.其大量出现,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反过来也促进了清代宋诗及宋诗学的复兴,并成为后人选宋诗的重要文献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西昆酬唱集》是宋初杨亿编选的一部唱和诗集,是“西昆体”的代表著作,在唐诗向宋诗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题材内容看,《西昆酬唱集》中的感事述怀诗、咏物诗和言情诗等比唐诗更广泛深刻地描写日常生活,使诗歌更趋通俗化;从艺术功能看,《西昆酬唱集》开启了宋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点;从传承和影响看,《西昆酬唱集》既充分学习和吸收了几位唐诗大家的创作成就,又发展和影响了一批宋诗大家的创作倾向,在“唐音”向“宋调”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顾随《倦驼庵稼轩词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研究稼轩词的论著。这是作者自己词作创作经验和宋词鉴赏方法的结晶。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重点分析了《稼轩词》主旨美:"诚"和"高致"。这个"诚"就是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和生命热望;"高致"则是作者心胸精神的自然流露。二是分析稼轩词艺术美:灵动妙悟,注重词汇、句式和词义之间的圆融和谐。三是他为读者欣赏阅读稼轩词指出方法:尚友词人,了解词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全宋诗》由于卷帙浩繁,规模宏大,编辑过程中存在一些诸如误收、重收或漏收等疏误。对此,学界虽已尽了很大的努力,在辑侠补正方面积累了比较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未解决。笔者在翻检《全宋诗》的过程中即发现了十余首金元明诗被误收入《全宋诗》之中,而补正《全宋诗》之文章尚未注意到,故特以拈出,以期对《全宋诗》将来的修订,能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六朝祖饯诗从建安曹魏时期发端,经过两晋刘宋的发展繁荣,到齐梁之际达到高峰。综观六朝祖饯诗,应制性诗作与感怀性诗作在感情抒发和结构模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六朝是送别诗史上一个高峰时期,究其原因,与古代祖饯仪式活动、其时上位者的提倡及古人重别感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六朝祖饯诗的发展在六朝诗歌史和诗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唐人送别诗有着客观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诗别裁集》批评主张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该书在编选时崇尚理学,多选理学家之诗;在宗唐前提下,有唐宋兼采倾向.本文在细心钩沉几位编者的史传材料、认真研读其诗文集的基础上,指出姚培谦、王永祺的诗学思想及创作实践与该书的选本理念有着种种契合.  相似文献   

17.
西昆体在宋初与白体、晚唐体鼎足而立,但是三者之中,对前者的研究最为不足。本文通过对西昆体代表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和《西昆酬唱集》中其他十四位诗人的具体分析得出:杨亿最早宗李商隐,但是首先进行西昆体风格创作的却是钱刘二人,并且三人对西昆体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余十四位诗人在西昆体的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但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词是宋代词史乃至于中国古代词史中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由于苏轼自己对词有独特的认识且将之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故从宋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苏轼是“以诗为词”,或者干脆说其“词如诗”。究其原因,确与接受者的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有关,而更深层的则是由苏轼自身的词学观、创作态度、艺术手法以及文学修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19.
陈衍晚年编选《宋诗精华录》,鼓吹、宣传宋诗,表达其宗宋而不抑唐的诗学观,为同光体诗人乃至清初以来的宋诗派作了理论总结,也为后来读者阅读宋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范本。该书的评语与圈点,体现了较为丰富而积极的诗学思想:第一,注重避熟避俗,主张生新求变。第二,推崇吐属大方,感情真挚,不搬弄技巧的诗。第三,提倡论诗亦如乐,须音律协畅,方是好诗。但编者却相对忽略了诸如理、禅及以文为诗这些原本属于宋诗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宋代《诗经》学研究集大成之作之一的《诗缉》,始刻于淳祐戊申(公元1248年),成书于淳祐末与宝祐初(公元1251年之后),历时达四年以上。《诗缉》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的"以诗解《诗》"。具体表现在它能以诗人作诗与读诗之法来解读《诗经》;同时,它还能引用作为文学作品层面上的文学之诗来解读《诗经》。也正是因为《诗缉》的这一特色,为明清时期《诗经》学研究的转向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