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其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致使广东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九五”以来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资金去向多样,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应从明确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能、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分类指导,大力推进水管单位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快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改革与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着力抓好的工作领域。本文依据山东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一方面,从村庄层面分析了山东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特点;另一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地区村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情况及其特点,总结分析了部分地区多元融资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的原则与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设施老化失修、资金投入不足、灌溉技术落后等问题,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发展在农业上面的服务生产的水利事业。也就是通过水利工程上面的一些实施措施和技术,来改变那些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不利条件。为了农业能够高效率高产量等,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说的就是农田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证表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冲击、社区组织地位被动、农户集体非理性、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也进一步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进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还指出,与农村发展相关的研究既要强调社区层面的实地调查,又要强调农业和技术之外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当前,水利设施薄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农田水利建设不足仍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现状分析,从政府职能发挥角度指出影响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是否存在着一些失误和缺点?如何正确估计和看待这些失误和缺点?这些问题在大跃进时期便有较大争议,目前学术界对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大致说来,学术界在大跃进时期兴修水利的得失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水利化运动有得有失,得大于失,成绩是主要的,但也有不少失误和值得汲取的教训,这种观点是学术界的主流意见。二是认为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建设有得有失,失误太多,得不偿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强调水利建设运动中的重大失误和严重不足。笔者认为,一味否定大跃进时期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而过分强调失误,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而一味肯定大跃进时期水利建设成就而不承认出现过失误,同样也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总体上看,大跃进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是:有得有失,得大于失;成绩是主要的,失误是次要的;七分成绩,三分失误;成绩巨大、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好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融资难一直阻碍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文章首先说明了基础设施的概念及特点 ,随后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及建设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严重滞后,不能为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反而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西部大开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本文提出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但基础设施建设要同经济发展相协调,同时指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理顺的关系以及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PFI项目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我国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相对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言,仍然还有很大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其中的资金短缺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PFI模式是一个新兴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部分地实施PFI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本文先介绍了PFI模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我国实施PFI模式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资源用途管制的问题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水资源管理法律规范中虽然存在用途管制的相关内容,但可操作性较弱,尤其是无法应对新形势下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发展的需要。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应明确我国水资源用途管制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规划为核心的水资源用途确认机制、水资源分类用途管制机制、水资源用途变更监管机制、河湖水域及岸线的空间保护机制、水资源用途监测与监督机制等制度体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土地资源质量下降、数量减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实现辽宁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支持了美好乡村建设.但也存在没有项目实施主体、目标要求高、投入标准低、重建轻管、工程效益低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安徽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建设和管理:明确实施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高标准农田“软实力”的建设水平;因地制宜地建设特色高标准农田模式;注重建管并举.  相似文献   

14.
以区域水资源短缺程度为视角,运用物元可拓理论与关联函数建立水资源短缺指数测度模型,融合区域水资源禀赋、供需、开发利用和社会状态等要素构建其指数复合测度体系,对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分别进行纵向时序、横向截面和未来趋势的多维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于2004—2015年从“较差”状态到“中等”状态再到“较好”状态,整体上呈逐步好转的态势,但其指数等级均处于“安全”状态下,后期发展形式依然严峻;全省21地市水资源短缺指数已形成“三大梯度”,其中多处于“中等”与“较好”状态,同时水资源短缺指数具有相对显著的“都市联动效应”,而其指数变动趋势则呈现分布相对离散的特点;在未来全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保持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强化人口密度分布和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注重城镇用水调控,提高水环境监管与考核范畴则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驱动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之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宁夏、陕西3个省(自治区)180个村庄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水平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得到所调查村庄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综合得分与排名;将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标准化后作为因变量,选用Tobit模型探析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总体得分低于平均水平,3个省(自治区)差异较大,只有宁夏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综合得分值为0.065;其次是陕西省,综合得分值为-0.01;河南省排名最后,综合得分值仅为-0.056。对影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距县城距离、打工人数比、是否为示范基地、政府投资力度和农户收入差异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有显著影响。打工日工资水平、村庄经济状况差异、是否有小农水重点建设项目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东财政2001—2014年投资农田水利的数据及其所产出的绩效数值,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广东财政对农田水利的投资效率。结果表明:随着广东财政对农田水利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效率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地区的财政农田水利投资效率差别较大,广东财政农田水利投资效率区域性特征明显。进一步利用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农田水利投资结构、财政农田水利资金管理二大因子对投资效率影响较大。文章提出优化农田水利财政投资结构,提高对农田水利财政投资资金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社区建设以来,在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改进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面临着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者队伍不适应、居民参与意识不强、资源利用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河北省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 ;阐述了城乡一体化 ,破除二元结构 ,构建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构想 ;并提出了关于改革城乡居民户籍管理制度、乡镇企业向镇区集中等一系列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