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晚清教育制度改革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它结束了旧式教育,开启了具有鲜明时代性且同工业文明相适应的近代教育先河。“创办学堂,变通科举”,“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是其历程。对传统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的革命是其内涵。近代科技的传播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是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军事技术近代化肇始于洋务运动,作为与洋务运动早期的主要支持者和领导者,曾国藩以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科技价值观,在理性认知军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开创中国近代军事科技事业、罗致和培养近代化军事科技人才等方面,为促进中国军事技术的近代化发挥了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技术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技术虽未成为神学的婢女却也处于"奇技淫巧"的地位而备遭冷落.传统技术观的成因与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儒家文化有直接关系,这一观念导致了人们对科学技术上认识的无知,使科学技术的成长缺乏适宜的土壤,成为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依仗科技之力闯进中国,随之引进了近代工业技术,从而逐渐改变了人们对技术的功能、作用的错误认识,近代技术观终于在中国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4.
洋务派对近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到他们在洋务运动中的行为实践和路径选择,并在科技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器物科技观、知识科技观和教育科技观,反过来在其科技观指导下进行了大量近代科技实践活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体西用"下的洋务派科技观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然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西方科技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我国后来的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和维新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教育和近代教育有很大差别,“学而优则仕”,“学”与“政”的高度统一,虽适应中国古代传统“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和乡土社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自然科学内涵,加之后期科举考试制度设计渐趋程式化,对社会生产实践尤其是工商业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甚微.因此,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伴随着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产生了启蒙教育思想.在晚清,近代科技与教育甚至被统治者提高到上层建筑和社会制度改革的先锋地位.20世纪前后,政府开始自上而下的教育法律制度改革,引进西方教育法律制度,颁布学堂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律规范性文件,规范近代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法律法规以国家干预的形式推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新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化中产生,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高度专制、商业落后、观念封闭保守、缺乏理性精神等因素,是中国难以产生近代科学的根源。开放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形态与科学在本性上具有一致性,它们是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必需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是后发外生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近代中国向工业化迈进过程中,进口替代工业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促进了我国近代经济结构的改变与改善;增强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其消极作用是次要的:在近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合理利用国际分工和国外资源市场以及企业的技术进步方面,制约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总理衙门的历史地位述评周文宣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史学界多持否定意见,认为其是清朝统治者勾结外国侵略者的产物,是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独立和主权的工具。①我们并不否认总理衙门在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论中国妇女的地位》一文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关于妇女问题的学位论文,其主旨是在西方学者面前为中国和中国妇女辩护,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主义倾向,生动揭示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在构建现代性别观念时的矛盾心理,也为中国近代以来妇女问题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奠定了徐志摩作为中国妇女问题研究重要开拓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洋务派在近代科技教育方面的主张和实践,为近代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也为近代科技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介绍了洋务运动时期科技教育兴起的背景及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教育的指导纲领,论述了近代科技教育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是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从20世纪初开始,竺可桢就大力倡导科技史研究,并身体力行,在气象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科学文化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不少开创性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始终关注科技史,特别是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他支持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委员会,并亲自筹划组建了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还积极推动中国科技史界参与国际交流,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组织化、系统化和国际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竺可桢的生平、业绩和他的道德、人品,以及在多个领域的不朽贡献,业已构成为"竺可桢学",竺可桢也自然地成为中国科技史至重、至尊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世界近、现代史 ,既是一种生产方式变革为另一种生产方式的生产发展史 ,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史 ,也是一种科学活动形态取代另一种科学活动形态的科学进步史。因此 ,历史唯物主义应当阐明人类科学活动最一般的发展规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它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历史唯物主义应当把科学技术发展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研究 ;所以 ,科学技术发展史应当是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分析"李约瑟难题"在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石油科技史中的不同表现,探讨中国石油科技史中"李约瑟现象"的原因,可获得加强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的启示:大力实施石油科技创新战略,如创建中国石油科技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石油科技研究院,制定培养中国石油科技精英人才的"珠峰计划",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科技研发中心,聘用外籍石油科研人才进驻国内石油科研机构等,从而促使中国早日重新成为世界石油科技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亚里斯多德在伦理哲学方面全面地概括了整个希腊时期科技伦理思想,肯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科技伦理思想的正确内容。他以自身科学的智德尺度,考察了众多科技领域,初步形成了他科技伦理的思想体系,成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体系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从横向上,钱学森将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分为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和基础科学三个层次,科学技术认识的基础是前科学;从纵向上,他从"科学是随着矛盾的产生而发展"的观点出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新学科。还将文学艺术、军事科学技术、行为科学技术、地理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技术等纳入到科学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并据此指出应该用系统观与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中医学。同时,他的复杂巨系统论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此外,他将地理科学列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框架内。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进行地理建设,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把地理建设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探讨科学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观:科学作为人的活动,是人存在的方式;而现代科学本质上是作为数学筹划、研究和作为技术的科学;现代科学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价值的探讨超越了流俗的工具论而上升到形而上学层次,他的这些科学思想对于当今身处技术时代的人们反思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作家许啸天已被人们所淡忘。他早年在绍兴大通学堂与秋瑾共事,参加光复会和反清革命。190 7年“秋案”发生后逃亡上海,积极从事新剧(话剧)运动,作出重大贡献。中晚年,他又热衷于宫闱小说创作,成绩卓著。与另一位绍兴籍通俗演义创作大家蔡东藩一样,许啸天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和一代杰出的科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科技事业,以其丰富的科技实践经验,提出了独到的科技认识和系统的见解。他的科技思想,对于我国当今科技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德里亚的《基督城》是继《乌托邦》和《太阳城》之后"空想社会主义史上的第三颗明珠"。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安德里亚的按需分配思想,他认为公有制是分配的所有制基础,要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进行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实行按需分配。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他的按需分配充满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